圆桌
2014-04-29
本期圆桌:文化小镇
背景: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目的是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何保证城镇更有内涵地发展,是值得探讨的。
编者:目前文旅小镇是非常热门的一个旅游发展方向,已经发展出诸多模式如:在原有古村镇的基础之上进行旅游开发;以当地的核心景区发展带动周边村镇的旅游开发;有地产商结合当地环境与资源,以文旅地产项目“造镇”,进行创新开发。但同时也有问题需要面对,例如该如何看待古村镇的过度商业化,当地百姓对于旅游开发是参与其中还是持对立态度。而且目前也有文旅小镇投资失败的案例存在。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思考与关注。
陶平(黄山黟县):
文化小镇的发展要多关注老百姓利益
在安徽黄山脚下的黟县有两个古村,西递和宏村,到目前为止是中国仅有的以古村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当地县委县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从1992年开始,纳入文物规划管理,到目前为止,黟县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这么一个小的县里面拥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古迹和遗存,在中国是很少见的。
在这么多年的保护过程当中,当地在前期顶层设计的时候,利用古村落开发的时候,特别是在利益分配机制上,更多地考虑老百姓的利益。只有这样老百姓能够受益,能够受惠,才能够和文化小镇共融发展。
关于文化小镇的建设开发,一要注重文化挖掘;二要注重小镇开发的策划、定位和规划;三要注重特色塑造;四要注重科学的开发模式和机制;五要注重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意愿和利益,更多支持老百姓的发展,鼓励他们融入到旅游的发展过程当中。
张目(贵州黄果树):
原住民生活品质提升是最大的困难
黄果树大家都知道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但周边有很多布依文化要素分布在村寨和部落。比如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村,就是在核心的景区内,但是这么多年并没有太关注它。我们在前年底开始对它做一些规划,开始做推广,推广了以后再根据市场的反馈做一些功能的建设。
我们希望老百姓的三块收入和景区和谐发展。第一把房屋租回来,有一部分租金。第二,餐饮是归房主的。第三,劳务。景区的整个劳务,我们集团是要付工资,整个住宿是由集团来做统一营销推广,这样看似非常成功,前期也取得一些效果,但在后期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对老百姓服务水平的提升上,比如说有一些居民住在里面,比如说鸡、鸭、狗等整天在寨子里跑,对很多人来说是风景,但对于很多希望干净的游客来讲不是风景。这时候去教化老百姓,是要和你抵触的。其实像这样小镇的打造,原住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是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王瑛(西江):
古镇开发要政府主导、企业挑梁、居民参与
贵州西江苗寨是世界最大的苗寨,里面居住着6000多苗族同胞,在很多生活习惯上跟汉族还是有很大区别。作为一个年轻的景区,从2008年开发到现在,发生了很多剧变,政府、企业和百姓之间确实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直接从门票收入当中不计成本提18%发给老百姓,按今年的收入将近要发2000万,直接发到老百姓手中。发这些钱主要是用于平衡老百姓之间的利益,因为在开发的过程当中,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能够从旅游开发中获益,目前能够从中获益的占40%,其他60%怎么办?所以我们通过这样的机制平衡这一方面的利益。
另外,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通过协会的方式,我们的开发、决策、方向充分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尊重他们作为一个村寨的主体地位,帮助政府、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避免和百姓发生冲突矛盾。我個人觉得很多这样的古镇,更多是政府和企业的一厢情愿,而忽略了居民的参与。如果说能够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挑梁、居民参与的生态环境,我相信古镇会走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