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4-04-29李月星
李月星
农业部于今年世界粮食日发布了《全面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下简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期能够指导各地方部门以高度的自觉、扎实的行动,全力以赴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日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值此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之际,国家粮食局、农业部、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倡议 :从我做起,节约一粒粮。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针对在新形势下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以下三方面要求。
准确把握战略的内涵和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丰富内涵对于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首先要把握战略立足点,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粮食有缺口是客观现实,需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但十几亿中国人不能靠买饭吃、讨饭吃过日子,我们的饭碗要主要装自己的粮。
其次,把握战略着眼点,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序。耕地有限,需求大,就必须有保有压、有取有舍,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首先是“保口粮”,其次是“保谷物”。努力确保产能、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藏粮于地,守住耕地红线,藏粮于技,给农业和粮食插上科技的翅膀。
再次,把握战略平衡点,适度进口农产品,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国地不足、水不够、资源环境压力大,为满足市场需求,适度进口是必要的。
最后,坚守战略支撑点,守住粮食自给和耕地保有安全线。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要求,要量化“两个指标”。从资源条件、需求结构以及国内外经验看,一是做到“谷物基本自给”,保持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二是做到“口粮绝对安全”,稻谷、小麦的自给率能基本达到100%。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硬指标,也是硬约束。
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一直良好,能够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给予肯定,同时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在高起点上继续保持粮食发展的好势头,面临更多挑战,主要表现为“五个并存”。
第一是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硬约束趋紧并存。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将导致耕地、水资源约束持续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每年要减少耕地600万亩—700万亩,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还要挤压农业用水空间。需求增长、资源减少,将使粮食等农产品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第二是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并存。第三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并存。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粮食效益低的问题,但成本上涨、效益下降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第四是从生产成本看,我国农业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这些年农资价格、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产要素都在上涨,特别是过去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第五是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家庭小规模经营并存。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这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生产特点,但目前这一经营制度面临“两大挑战”: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
切实落实任务和措施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出,从我国的国情和現实基础看,实施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基础在农民,重点在大县。为此,各地方各部门要紧扣耕地、科技、政策、农民这些关键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不断在高基点上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新的发展。
首先,要坚决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必须有清醒的“红线意识”,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农民可以非农化,耕地决不能非农化。其次,要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这是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根本出路。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必须要发挥好科技增产的潜力。再次,要坚持不懈强化完善惠农政策,这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解决“谁来种粮”、发展现代农业的应对之策,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最后,要切实强化重农抓粮的工作机制,这是实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各地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部门联动、上下配合、合力推进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