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腹腔引流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2014-04-29李加法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感染阑尾炎

李加法

【摘 要】目的:对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腹腔引流并观察预防感染效果,讨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我院普外科2011年2月到2013年12月三年间,收治的120例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均进行切除阑尾手术,观察组置管引流,对照组不做引流,统计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术后感染3例,发生率5.00%,对照组60例,术后感染23例,发生率38.33%。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置管引流能够降低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切除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引流;感染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36-01

阑尾炎作为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可发展为坏疽型或者穿孔型的阑尾炎【1】。阑尾炎手术属于污染类手术,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情况常见,对患者及时康复造成了影响【2】。腹腔引流作为常见的临床处理方式,可以及时将脓液引出,防止感染的发生,本文试通过对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腹腔引流并观察预防感染效果,讨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样本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2月到2013年12月三年间,收治的120例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起病为游走性下腹疼痛者有80例,右下腹痛者38例,有呕吐情况病例60例,所有病例均有严重程度不等的发热情况,体温为38-41℃,平均39.1±2.1℃。

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3-72岁,平均(59.1±1.2)岁,体重43-79kg,平均(56.1±3.3)kg。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1-72岁,平均(54.1±2.8)岁,体重43-80kg,平均(62.1±3.2)kg。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对阑尾炎患者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常规消毒后在麦氏点进行斜切口,切开皮肤并打开腹腔后,找到阑尾并结扎阑尾的动脉,切除并将四周脂肪固定在回盲部的残端,将腹腔内渗液用吸引器吸干净后用纱布占生理盐水擦拭腹腔【3】。

1.2.2 观察组及对照组方法

观察组患者手术关腹前选取合适橡胶管,放置于右侧髂窝处进行腹腔引流,引流端与阑尾距离2厘米左右,关腹时腹膜采取外翻式缝合法,并将引流管残端引出【4】。

对照組患者,在切除阑尾并处理好残端后,其他操作与观察组相同,但不进行置管引流。

1.2.4 结果观察

术后进行常规的支持治疗,告知患者在术后恢复中尝试翻身和下床活动,恢复胃肠道功能后可进行适量饮食。切口换药频率以每两天一次为宜,换药时观察是否有感染现象,判断标准为切口不愈合,四周有红肿和渗出,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见脓性分泌物。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建立Excel2013数据库,并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来确定准确性,认定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60例病例,阑尾炎切除术后感染3例,占5.00%,对照组60例病例,阑尾炎切除术后感染23例,占总数38.33%。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阑尾炎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其淋巴组织丰富,这是发生炎症的基本原因【5】。肠腔压力增加,导致阑尾的血液循环受阻,血液供应的异常造成肌肉痉挛,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的异常,加之梗阻部位异物的发酵等,造成严重炎症甚至引发血行感染。阑尾炎患者如果及时进行干预,对症处理,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阑尾炎的术后发生最多的并发症就是切口感染,而腹腔引流能够较为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引流的目的是减少腹腔内残余渗液的量,进而预防脓肿的发生。②引流管可以将因止血不完全造成的渗血及外渗的血浆、淋巴液等进行引流。③如果术后发生肠瘘,引流管的存在可以及时将肠内容物引流出,这样不仅避免切口感染,还可以及时监测腹腔内情况,大大减小术后感染的发生【6】。正常引流液应是无色、清凉、透明的质地,如发生引流液颜色变红,若有脓性、乳糜状改变则应引起注意,可能发生了渗血或者肠瘘等。

本次临床观察实验中,观察组60例阑尾炎病例,阑尾切除术后感染3例,占5.00%,对照组60例病例,阑尾炎切除术后感染23例,占总数38.33%,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小组统计患者年龄,体重等基本资料,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以此排除患者基本情况不同而对结果造成的干扰。本次临床分析实验经统计学方法证实了穿孔或坏疽型阑尾炎患者进行阑尾切除后进行腹腔引流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总而言之,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统计得出结论,认为腹腔置管引流能够降低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切除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岩.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腹腔引流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02):334-336.

[2] 李志刚.阑尾切除术与切口感染的预防[J].吉林医学,2013,34(30):6328.

[3] 吴平恭,李慧鹏.几型疑难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甘肃医药,2013,32(10):771-773.

[4] 陆勇.腹膜后位阑尾炎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536-537.

[5] 胡涛.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3,21(2):32-33.

[6] 姚强,陈穹,汪茂文,等.MDCT在探讨急性阑尾炎位置与周围渗出关系中的作用[J].放射学实践,2013,28(11):1156-1159.

猜你喜欢

感染阑尾炎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成人阑尾蛲虫病合并阑尾炎1例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