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人才的“蓄水池”和“输送带”
2014-04-29吴家宏
吴家宏
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家模具厂在浙江诞生,到近年来凭借长三角地理优势,浙江省模具产业迅速扩张,产值超千亿。辉煌背后,浙江模具企业仍然存在转型升级的困惑:高技能人才短板凸显,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枢纽,学生“学而不致用”导致人才浪费。
在此大背景下,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应运而生。这标志着浙江模具企业将突破现有的发展模式,建立“联合”机制,形成“集团”合力。借此机会,本刊记者专访了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周根兴,以解读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的“杠杆作用”。
《职业》记者:周秘书长,请您谈一谈浙江省模具产业的现状。
周根兴: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浙江省是模具大省,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广州。浙江省模具产业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区域块状特色。
譬如,宁波的慈溪、余姚以生产小家电模具为主,宁海以汽车模具为主,北仑以压铸模为主,象山和舟山以铸造模和冲压模具为主,台州市主要模具生产企业集中在黄岩和路桥,塑料模具占大多数,金华、温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也有一定的模具产业规模,金华和温州的模具以自产自用为主,嘉兴的模具皮纹加工、小五金及导向件生产比较著名,杭州的中小型精密模具和绍兴的三角带橡胶模具等都有较高水平。
这几年,浙江省模具产业的后起之秀是乐清,专门做开关电器方面的模具。乐清本身就是电器之乡,有着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发展势头强劲。政府对模具业比较重视的是金华的永康,永康市政府近年来投资5000万元在永康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了模具研发中心。总之,模具产业在浙江省呈遍地开花的状态。
《职业》记者:模具行业协会将在产业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周根兴:浙江省工业类的协会有160多家,而且也有不少市、县级的模具行业协会。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的成立对浙江省模具行业的发展要体现出后发优势。我们将立足全省,作为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中间枢纽,助推模具产业的新一轮改革创新。众所周知,浙江省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模具产业也是如此,虽然模具企业数量不少,但大的企业却不多,所以我们模具行业协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着重促进模具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协助模具行业向标准化、信息化转型。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其实就是企业和学校的服务者,是模具产业人才的“蓄水池”和“输送带”。
《职业》记者:模具行业协会将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目标?
周根兴:人才培养与输送面向两个对象,一个是学校,一个是企业。
面向学校,我们的做法就是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在当前情况下,模具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衔接还不够,企业认为学校培养的人“用不上”,而学校则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上“跟不上”,这就导致了人才浪费、培养无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对员工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尤其希望聘用已经有一定操作经验的人。然而,学校受制于教育体制,要考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均衡,不可能一味地进行技能训练;而模具产业领域的宽泛性,使得现有模具专业课程设置难以“专”,只有通用技能的培养,这就很难满足企业岗位细分、渴望专才的现实需求。
对此,我们模具行业协会可以把会员单位集中起来,进行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经济特点和企业的真实需求,进行综合、提炼,并将其作为培训的标准,然后再跟学校进行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例如,我们向一个区域内的5~10家同类模具企业收集用人需求,反馈给学校,学校在招生时就以该模具的生产技术或工艺为培养方向,引导学生一进校门就明确未来的就业意向。同时我们还聘请企业技师或高级工程师,专门建立专家委员会,让这些专家参与到学校专业技术课的授课过程中去,根据某一类模具产品的技能偏重性,协助学校教师进行专业课程授课要点的提炼,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从而提高培养质量。在这样的合作下,学生进企业的适应期可以从原来的一年缩短为半年,甚至3个月,真正实现按需培养。
面向企业,我们侧重于企业内部员工技能和素质的提升。我们的会员发展管理办法里也明确:作为我们的高级会员,一年有一次免费上门的技术支持服务,包括根据企业需要定制的专业技术培训、设备维护维修、技术难题研讨等;如企业需要提高员工量具使用水准,我们就专门派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每年向企业进行免费输送2名專业技术人才的服务。
《职业》记者:模具行业协会将如何破解“学生缺乏实战经验”的人才培养瓶颈问题?
周根兴:学生缺乏实战经验,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学校培养时没有明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发展趋向,因此学生就会产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深入学习”的疑惑,也就导致了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
现在,一般中职学生都是读两年、实习一年。前面两年是学习基础专业知识阶段,后面一年可以进行专业化、深层次的技能训练,我们目前与学校和企业共同创设了“工程实战”项目,让学校、企业和协会三方共育人才。
何为“工程实战”?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模具产品的生产。譬如,一个学期,我们会聘请4位企业专家,每一个人带一个他们企业的产品,然后把这个产品的工艺流程、制作标准等逐一向学生介绍,同时带领学生实战。按照企业产品工艺流程,每个项目都分设计组、加工组、装配组、试模组等小组进行合作,每个小组都必须将4个产品项目轮流操作一遍。
“工程实战”的一个好处就是还原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以企业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熟悉企业工艺流程,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就业后就能快速进入岗位角色。另一个好处是,由于企业的深度介入,企业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渗透,学生的个人专长也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显现,企业和学生之间自然而然建立起双向选择的意向,有利于企业和学生两者之间的稳定、持续发展。经过“工程实战”的学生,大部分被参与“工程实战”的企业录用,“学生缺乏实战经验”的人才培养瓶颈问题就此得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