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走出“补困”困境的策略

2014-04-29赵菊英

关键词:学习动力脑科学归因

赵菊英

摘 要:本文从脑科学、心理学理论出发,探寻走出“补困”困境的策略:进行正确的策略性归因,采用分解重组的练习,激发充沛的学习动力。以科学理论为指引,改进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式做法,寻求科学的“补困”之法,方能使学生进步,师生走出“补困”的藩篱。

关键词:学困生;脑科学;心理学;归因;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07-1

一、进行正确的策略性归因

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大多认为学生学业失败原因是其能力欠缺、不够努力、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家庭教育失败、习惯差等等,这些学困生归因是基于教育经验的分析,难免有失偏颇。例如认为学困生学业失败是因其能力——这一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这样的归因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我就是比别人笨,我就是学习差的孩子,我不需要努力,努力也是白费力。这种把成绩差归因于能力低,并对之表示同情,常使学生感到自卑,进而导致其退缩,丧失学习的信心。

只有正确的归因,才能搭建学困生有效转化的桥梁,才能真正有效转化学困生。因此,我们首先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准备,掌握必要的预备知识和行为方式,把高级的学习建立在低级的学习基础之上才能有效。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助学生准备一些各种学习活动都需要的共同的方法和态度以及个性活动需要的特殊的方法及态度。然后,教师尽力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自我控制,由学生选择、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认可、评价、检验。这样“补困”,从学生自身内部因素出发,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进一步增强其今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二、采用分解重组的练习

学困生补困应该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徒劳无功。巩固和记忆效果的关键在于对记忆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对材料进行重新编码,而不只在于复习次数的多少,也不只在于读书时间的长短。这要求我们,补困工作中重复机械地抄写、听写、背诵等,只是作知识的浅层加工,无法把这些信息组织到长时记忆的网络之中,因而这种记忆不能长久保持。如果对学习材料作一番研究,分析比较,重新编码,将它们组织到长时记忆中去,这种记忆就会持续很久。

简单的重复除了换回学生的怨声载道以外,对于教学效果本身而言,收效并不显著。这种基于“经验”得出的教学观念,并不对教师具有足够强大的说服力,以至于同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脑科学研究对此作出了极好的理论诠释——重复的真正用处在于分解、重组,缺乏变化的简单机械的重复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一种类似于小和尚念经式的“有口无心”,其结果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降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知识的迁移。而且长期枯燥乏味的重复训练可能会引起大脑更高级的神经系统因寻求刺激而走神,久而久之还会形成缺乏创意的思维定势。

三、激发充沛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引领学生(当然包括学困生)保持自觉进行学习活动,保证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习活动,不偏离达到学习目标的轨道,而且,由动机发出的学习行动,在未达到目标之前是不会停止的,即使在趋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学习主体也会改变行为方向或者由外显行为改为内潜行为,维持着朝向目标并为之作出努力。

因此,培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其内部动力充沛,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首先,经常性地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不是空洞无效的口号。老师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每门学科的目的、任务、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学习对个人修养、充实自我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对学生提出明确适度的期望和要求,既不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又不使他觉得不值得努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个性的学习目标。再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对其进步及时的表扬、鼓励、奖励,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同等水平的学生间的学习竞赛。

有了充沛的学习动力,才能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把教师从烦累的“补困”中解脱出来。

正确的策略性归因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分解重组的练习使学困生开始转化,充沛的学习动力巩固了学困生转化的成效。我们坚信,成绩差只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挫折,只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他们,在脑科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依靠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教育他们,孩子的转变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韩玉昌.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特征与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王有智.学习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

[3]肖建文,刘锦华.基于脑科学的新课程课堂模式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脑科学归因
从STEM到STEAM:脑科学基础及教育启示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脑科学改变教育
董奇:脑科学研究与未来教育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