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一年级看图列式题

2014-04-29王万飞

关键词:数学

王万飞

摘 要:作为一位数学教师,要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并有创新精神的人,就必须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小议;数学;看图列式题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80-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58页教学内容为“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在引导学生弄清图意之后,所有学生都能够根据图意完成教材中已有的4道题。下面的“试一试”和例题一样也是一副场景图,所不同的是教材中只出现了1道加法算式和1道减法算式,要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另外1道加法和减法算式。这里也比较容易,绝大多数学生在引导下都能够列出另外2道算式。而“想想做做”的第1、2题则是抽象了很多,其中第1题的图是7只足球和1只排球,要学生列出4道算式。2道加法算式学生则很容易地看出来了,2道减法算式就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地列出了,我统计了一下大约有50%的学生写的是完全正确的。其余的学生则不然,如有的学生写成:7-1=6、7-6=1,还有的写成:1-7=6、1-6=7。

孩子们之所以出错,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减法的含义,或者是理解了但没有应用的意识。当看到图之后,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多的那部分可以减去少的那部分,而没有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的想法。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例如:8的加减法我们可以这样来重新教学一次。

上课时老师和学生双方同时摆弄实物教具和学具,把5只苹果图贴在黑板上。教师问:“这是几只?”学生回答:“5只”。再加贴3只苹果图,教师又问:“加几只?”学生答:“加3只。”于是教师手指8只苹果划一大圈再问:“等于几?”学生答:“等于8。”之后,教师再指着8只苹果图问学生:“这里几只?”当学生回答“8只”后,教师从黑板上取下3只苹果图,问道:“减几?”学生答:“减3。”教师指着黑板上剩下的苹果图问:“等于几?”学生答:“等于5。”问完之后,再拿出计数器用拨珠形式再演示了一遍。经过了前面的实物操作后,算式才出现,老师板书:5+3=8,8-3=5。加减算式上下并列。随后指着加式里的5说“原来有这么多”,又指加式里的“+3”说:“加上它”,后指加式里的“8”说“就变成了这么多了”。接着指减式里的“8”说“从那么多里”,又指减式里的“-3”说“减去它”,后指减式里的“5”说“就又变回这么多了”。用“这么多”“那么多”“它”这样的词来代替具体的数字,它们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思考。接着,教师拿出五块小牌,每块上写有一个数字或记号(其中一块牌一面写“+”,另一面写“-”),教师把五块小牌组成5+3=8这一算式,然后问:“谁能把这个算式(指五块牌组成的加式)变成那个算式?”(指板书上8-3式),让一个个学生到黑板前来调牌、翻牌。这是“尝试水平的理性操作”。在连续有几个学生做对后,要求学生讲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叙述中把“5”和“8”换成“前头的”和“末尾的”,以摆脱数字的具体含义而注意其所在位置,即再次引导学生从算术观念上升到代数观念。至此,便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句子,并教给学生以下模式的操作、言语活动;第一个动作是“两手伸出,手掌向黑板,左手挨近左端的牌,右手挨近右端的牌”,口说“头尾”;第二个动作是“两臂交叉”,口说“对调”;第三个动作是“右手挨近‘+或‘-,手掌向牌”,口说“加减”;第四个动作是“右手手掌翻掌”,口说“改号”。这句伴随手势的歌谣还得按下列节奏来边念边演:

× × | ××0 | × × | ××0 ║

头 尾 对 调, 加 减 改 号

这八字歌谣叫“变换算式的歌谣”,其实也是口诀,运用口诀来变换式子的操作,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也提高了加法算式改减法算式的正确率。这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到黑板前,先带动作按节奏说出口诀,再实际调牌、翻牌。这是一组互逆操作。还有另一组,即3+5=8,8-5=3,同时用上述歌谣进行操作。接下来,教师在黑板左右各板书两组算式:

左边:5+3=8 右边:8-3=5

3+5=8 8-5=3

通过这样几节课的练习,以及平时在课堂上经常提醒学生这几句口诀,很快的全班同学都能完全正确写出四道算式了。为什么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能正确地写出算式呢?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来看,有节奏的歌谣口诀加上具体的动作,比起抽象的语言描述来说更容易让他们记住并接受。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心理活动是统一的,智力的发展与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后者更重要。我们把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作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而把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推动、定向、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称作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心理倾向特点,如: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

猜你喜欢

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我们爱数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难过,因为我看到数学就难过
可怕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