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接种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4-04-29赵东丽赵夏钗吴月华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风险因素预防接种防范措施

赵东丽 赵夏钗 吴月华

【摘 要】目的:减少预防接种纠纷的发生,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在接种流程环节中找到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纠纷的发生,确保免疫规划工作正常实施。结论:加强预防接种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预防接种操作规程,才能保证预防接种安全,减少预防接种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预防接种;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9-02

近年来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和二类疫苗在基层接种单位的使用,紫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疫苗达到19种,且每日接种针次多时达到200多针次。为此预防接种门诊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每位适龄儿童能安全接种,减少预防接种门诊的纠纷,现对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风险因素分析

1.1 接种环节上找风险

1.1.1 预检:预检人员由于疏忽未仔细询问接种儿童的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及上次接种后有无不良反应等,未详细告知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价格、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1.1.2 登记:登记人员未认真核对接种对象有无接种禁忌,还有医务人员业务不熟悉导致接种程序错误。

1.1.3接种:接种时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方法不当或消毒部位不规范,接种途径错误或接种剂量不准确。接种后未进行正确的指导;如口服脊灰糖丸后30min内喂奶或饮热水。

1.1.4 留观:接种后未按要求留观30min,或留观室未派专业医生对接种后儿童进行观察以致发生不良反应后未及时处理。

1.2 疫苗质量、领用和管理上的风险因素:疫苗生物学特征、制造工艺、疫苗中的附加剂,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这些因素可不同程度引起接种反应【1】。疫苗在运输过程中未按要求使用冷藏设备,未用完的疫苗存放超过规定时间,效价下降,暴露在空气中的疫苗被细菌污染,产生无效接种或引起接種后反应。

1.3 冷链设备管理上的风险因素:接种人员未按要求2次/日监测冰箱温度,未及时了解冰箱是否正常运行。

2 防范措施:

2.1政府有关部门重视:首先确保疫苗安全、有效。其次尽快建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有助于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措施,减轻对个体健康和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负面影响【2】。尽快建立预防接种反应补偿机制,解决基层预防接种人员报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后顾之忧。

2.2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 建设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可以在人员和房屋、冷链设备等配置合理,更能在管理制度、合理的接种流程(含卡介苗单独分区接种)等多方面得到保障,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可杜绝大多数的预防接种差错事故,减少预防接种反应的产生。

2.3接种人员管理:接种单位要树立“以预防接种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3】,加强专业思想和医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防止差错的根本前提,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通过培训例会、自学等不同形式进行知识更新,熟练免疫程序、各项操作技术。实施疫苗接种前要做好“告知、询问、记录”三环节【4】。接种人员在整个接种工作中必须按照国家《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条例》规定和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或生物制品说明书严格执行,确保工作质量。

2.4规范疫苗的管理: 按照疫苗有效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摆放,遵循同品种先入库先使用原则。使用前认真检查疫苗质量,过期、变质、内有摇不散的凝块、标签不清、安瓶有裂缝的疫苗或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对安瓶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棉球冷藏,并记录开启时间,活疫苗超过30min,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应废弃。卡介苗设专柜管理,专人专台接种。

2.5冷链设备的管理: 冷链设备专人管理并保持清洁,每月除霜。建立测温记录表,每日监测冰箱温度2次,建立冷链设备的维修档案和维修记录。

2.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种场所安排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接种室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每月进行接种环境的消毒效果监测。接种人员操作中应洗手、戴口罩,用75%酒精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干后再接种。禁用2%碘酊消毒皮肤。每周2次对盛酒精的容器进行消毒。防止医疗废物扩散,应严格遵循分类收集、集中存放、分别处理,保障人类健康、预防环境污染的原则,应专人负责,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5】。

2.7做好接种门诊的健康教育:接种门诊配备宣传器材,张贴宣传材料,应用各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接种人员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图片、录像、宣传手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积极、主动向接种者和家属宣传各类疫苗的用途、禁忌、不良反应、接种后注意事项以及各种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

2.8及时有效处理异常反应: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有效积极诊治,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常见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及处置原则处理。严重的异常反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认真填写接种反应记录,给以后的处理工作提供依据,并向家长和广大群众做好思想工作,避免产生恐惧或不良情绪而影响今后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尽全力把接种反应对接种对象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3 讨论

在预防接种中,存在着许多已知未知的风险因素,避免风险因素的发生,关键在于增强预防接种人员对预防接种风险因素的认识,识别并确定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明确在预防接种工作中被忽视的工作环节,增强工作责任心,就能自觉依照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认真地工作。要保证疫苗接种质量就必须要有接种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而接种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接种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接种差错和纠纷的客观需求【6】。其次通过健康教育干预也是防范不安全接种的重要手段。只有避免了预防接种纠纷,预防接种工作才会得到儿童监护人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69-71.

[2] 贺皆晓,袁兆虎,缪春华,等.镇江市2005-2010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1,13(6) :7-8.

[3] 谢铸,林兰珠,黄丽梅.预防接种纠纷的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314-315.

[4] 谢学迎.预防接种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中国医疗前沿[J],2007,2(4 ):101-102.

[5] 卢光泽,刘新明,杜显峰.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68-3969.

[6] 李艳菊.邢台市桥东区 2008-2010 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129-130.

猜你喜欢

风险因素预防接种防范措施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及对策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