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4-04-29戴宪滨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应用型

摘要: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经过对实践教学体系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以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方式多元化的“三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戴宪滨(1964-),男,辽宁朝阳人,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2013-2014年度立项课题“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编号:GHYB131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105-01

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是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创新人才的培养始于认知,重在实践,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展,形成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纽带。[1]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以及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内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已形成了以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和课堂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为主体,以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等创新教育活动为内容,以社会实践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但还存在下列不足之处。

1.实践教学目标问题

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初始环节,也是实践教学活动运行的内控因素,它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管理制度的制订与保障措施的采取具有引导与规制作用。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仍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推崇从理论到应用的認识论逻辑。实践教学被看成是依附于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没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甚至没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标,这种状况制约了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实践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实验项目多以演示、验证型为主,而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偏少。实验教学方法仍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没有得到科学应用。使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中的独立性、主动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均得不到充分培养和锻炼。

3.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适用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

部分实验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教师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很难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师创新引导能力不足;另外,实验教学与教师的科研成果无法融合。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教育环境不够完善。受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施陈旧,校企合作的创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造成开设的创业、创新型实验项目比较少,产学研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无法落实,无法实践“启蒙→授业→孵化→实战”阶升式的创业教育体系。所以,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和技能,以及进行发明创造的创新能力。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评价体系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吸纳而忽视能力形成,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塑造,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相对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全面评价。高校对学生普遍采用“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没有把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思维、个性、能力素质纳入其中,这既有悖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原则,也成为制约应用型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个导向性因素。对学生的评价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近年来,沈阳工程学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构建了以实验与实训教学平台、“产、学、研”相结合实践平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平台及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为实践教学大平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践教学方式多元化的“三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2]“三层次”是指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层次。“八模块”是指素质拓展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专业实验教学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工程训练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科研训练模块和科技创新训练模块。

1.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要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本专业的就业岗位需求,综合考虑学生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实验内容与专业理论、科研、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实验课程应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基础性实验的比例,优化实验知识结构和更新实验内容,增加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实验项目,使实验课程的设置更趋科学合理。另外,可以把本院系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作为实验教学内容。教师科研成果经过实践检验、加以修订,并补充新的实验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实验教学方法

采取何种实验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促进创新型人才个性发展的关键。在实验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把有限时间留给学生去动手,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实践教学要注重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开放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确定了实验教学内容后,教师负责对实验任务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自主式教学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任务,设计实验步骤,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转向主动型学习。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去独立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得到加强,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

考核要侧重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测试为主;考核的尺度应从正确与否转向具备创新点与否;考核标准应当鼓励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多种考核形式并行,依据实验内容和学科特点组织实验教学效果的考核,成绩依据不同权重体现在实验多个环节上。实践课程体系的评价包括创新实验课程数,各类创新型实践环节开展情况,实验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比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学科跨度等。学生科研能力评价包括承担科研课题、参加学术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教学效果评价是指实施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它包括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学术成果,开展创新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由实验教学队伍、技术装备设施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组成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引入并参与实验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去,积累工程经验,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另外,要加强实验与实训教学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给学生一个自主、开放的实践、实验教学环境,提供一个探索和发现的思维空间。

三、结论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方式多元化的“三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实践应用证明,促进了应用型人才“个性化”发展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得应用型创新人才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就业需求和职业要求。

参考文献:

[1]钱波.应用型工科院校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21-124.

[2]戴宪滨.电气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13-14.

(责任编辑:刘辉)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