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帮国老师妇科临床经验总结
2014-04-29王玮瑾
王玮瑾
【摘 要】于帮国老师行医30余年,经验丰富,医德尤佳,善治妇人病,善用经方,临症治疗多以肝、脾、肾为主。在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内分泌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善用治未病理论治疗妇科疾病。老师善于把学到的知识、临床中总结的经验,著书立说,传于后学者。
【关键词】老中医经验;妇科疾病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29-01
于帮国老师从事中医妇科30余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学术观点,擅长中医妇科经、带、胎、产、杂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在省市乃至国内都享有很高的名誉,曾于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名中医,享有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被评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人有幸与2012年8月师从于帮国老师,收获甚丰,现总结如下:
1 辨妇科之病,以肝脾肾为主
“妇人之病首重调经,经调则气血调达,百病无忧”。老师治疗妇科疾病立足于中医体系,运用中医理论思维,发挥自身优势,辨病结合,分期而治。妇女的经、带、胎、产于脏腑经络气血,特别与冲任二脉的关系密切。因此妇科病的病因病机,也要从脏腑气血和冲任二脈的变化来探索。老师在月经病的治疗过程中抓住“肾藏精,主生殖”,为月经之本;“肝藏血,主疏泄”,调节血海的蓄溢满盈;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关系着女性的经、带、胎、产、乳,因此,肝肾与冲任二脉相互协调,才能有正常的月经来潮。例如老师调经常以二仙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方药:仙茅15g,淫羊藿15g,巴戟天15g,知母10g,当归10g,黄柏10g。方中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知母、黄柏滋肾坚阴,当归养血和血。血虚者重用四物汤;偏于热可减去仙茅、淫羊藿、加黄芩、丹皮;而对于闭经(中西医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老师在二仙汤基础上加入紫河车等,曾加温肾补精,益气养血之力,再根据临床表现加减运裁,往往取得良好疗效。
2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优势互补
老师在治病过程中不拘泥于一方一法,常中医辨病论治同西医诊断学及相关学科结合,往往诊断明确,疗效迅速。如在妇科不孕症诊断治疗过程中充分利用各项辅助检查:不孕不育抗体、输卵管造影、盆腔彩超、性腺六项等免疫检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能缩短疗程,增加疗效。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过程中,中药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桃仁10g,红花10g,生地黄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全蝎2条,水蛭10g”随症加减变化,所用中药重在活血化瘀,杀胚。临床通过对盆腔彩超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动态观察,既保证临床用药的疗效,又可在严密的监控下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痊愈后瘀血、胎块的吸收,特别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妇女再次妊娠,可在保守治疗成功后给以三棱、莪术等软坚散结、祛瘀通络之药,使瘀血祛,包块除。
3 辨体识病,以治未病为先
治未病思想发端于我国的《黄帝内经》,迄今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思想的意义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而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上工治未病”(《灵枢·逆顺》),指导人们“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孙思邀《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医学历来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所谓体质,是指人的先天察赋(含遗传)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体现于人的形态、结构、功能、心性、伦理和适应环境(自然和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在人生的胎儿、童年、青少年、成年、中老年等阶段,它是相对稳定的,但又具有动态可调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健康体质,体质的偏颇往往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基础性因素。因此,了解自身的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及时进行健康调养,则可以达到有效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包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精神内守、正气为本等。
多年来老师潜心研究治未病理论,多应用于妇科临床医疗工作。老师主张防重于治,重视疾病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注重饮食、起居、情志调理。如在诊治经断前后诸病患者,开展健康心理教育,树立信心,加强自我保健、加强心理咨询,协助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指导合理科学的营养饮食,定期体检。而对于已病患者,则注重防其传变的临床治疗。随着不孕不育、习惯性流产患者的逐渐增多,根据体质辨识理论,针对阳虚、阴虚、气虚体质人群在孕前采用穴位帖敷等方法提前干预取得较好疗效,在计划妊娠前三个月给予穴位帖敷治疗,药物选用寿胎丸及胎元饮加减,方中菟丝子、桑寄生、杜仲、川续断补肾益精,阿胶、熟地黄养血固冲,特别是菟丝子补肾益精,固摄冲任,肾旺故能荫胎。既通过中药调整体质因素,改善受孕环境,又避免孕期用药太过影响胎儿。
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刻苦专研经典,善用经方,临证之时,常精心诊治,疗效独特。总结临床经验,著书立说,传于后学者。余资质愚笨,恐难以总结老师经验全貌,期间不足之处,望老师及同仁给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