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士官院校教育转型的对策探讨

2014-04-29唐雪松乔博张志杰

东方教育 2014年14期
关键词:士官部队岗位

唐雪松 乔博 张志杰

【摘要】士官院校要解决当前士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在教育转型上转变士官教育观念,加速教育理念的转型;加强基础环节的建设,加速教育方式的改革;转变士官教育组训方式,促进士官教育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打破课程设置的传统模式,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加强院校环境的建设,适应院校教育转型的需要。

【关键词】士官教育;教育转型

一、转变士官教育观念,加速教育理念的转型

现代化教学工程和部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士官教育向实践型转型。士官院校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把目标放在培养一支具有娴熟技能、熟悉各种武器装备的、专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士官队伍上。一是在教学理念上,实现由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观念转变。士官教育是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官教育相比较,具有更强的岗位指向性,军事职业教育特色更为典型,可以说其本质就是任职教育。所以,我们必须从教学观念上来一个彻底的更新,尽快实现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变。二是在培训目标上,实现由“通才”向“专才”的教育观念转变。一般来讲,士官有其特定工作和特殊岗位,士官院校就是为这些工作岗位输送人才,使培训对象适应这一岗位要求,且在某一阶段发挥作用。因此,要在培养当前专用型人才上下功夫,不必过多考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专才”中的“全才”培养,使之在本专业内成为一个“多面手”。为此,士官教育必须有明确的办学指向性、教学针对性和内容实用性,最大限度地贴近工作岗位、部队实际和作战任务,以解决士官院校培训与实际工作岗位“两张皮”的问题。

二、加强基础环节建设,加速教育方式的改革

基于士官院校现状,要加速士官院校教育的转型,首先必须从基础环节抓起,改进教育方法。

(一)首先要尽快完善专业培训的配套建设。

1、调整专业划分。本着“压、扩、改、上”的原则,压缩人才需求量小的专业,扩展需求量大的专业,改造一些传统专业,新上一些急需专业,使专业划分更加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2、更新教员结构。教员队伍建设要紧跟士官教育的特点,完成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教员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要考量其学历文凭,应考量其动手能力。在当前情况下,可以把一些学历较低,但在专业方面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军官或士官充实到教员队伍中,以满足学员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3、修订培养方案。要根据贴近部队,贴近实践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部队的需求。

4、完善教材体系。按照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的要求,不断编写出科学实用的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建设滚动式发展。

5、改进考试方法,完善试题库建设。改进考试方法也是适应士官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措施。考试方法灵活多样,做到开卷与闭卷并举,理论与操作并存,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二)其次要加速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1、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教育评价要以激发教员、学员教与学的内在动力,以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为目的,转化其评价功能。

2、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教学水平、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3、实现评价主体多维化。在评价过程中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和指导,建立多维一体的评价模式。

(三)最后还是要快速推进士官教学方式改革。

1、构建创新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员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员教学中的组织、指导作用,真正树立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

2、构建内驱教学方式。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发掘学员学习的内驱力,使学员学习由被动变主动。除了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外,还要教会学员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技术,提高学习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三、转变士官教育组训方式,促进士官教育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武器装备更新加快,高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部队情况越来越复杂,要求新时期士官培训方式必须符合发展的要求,朝多样化方向发展。士官教育的组训方式,应以部队实际情况为着眼点,以岗位需要为落脚点,针对部队实际情况和不同岗位需要,有效地组织训练。

(一)完善“双元制”培训模式

“双元制”培训模式就是院校和部队共同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方式。目前,士官院校一般采用“2+1”或“1+l”的培训体制,即在院校学习两年或一年,在部队实习一年。这种培训体制反映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是可行的。但现在在校学习重于部队实习的情况较为普遍,依托部队对学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不够,急需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实习方案,与部队共同管理。

(二)取得“双证书”的培养定式

学员从院校毕业后除了取得毕业证书外,还应按要求取得合格的任职资格证书。任职资格证书的取得,可依靠院校自身力量培训解决,也可与部队或地方联合培训,取得任职资格证书。要把取得任职资格证书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一项重要的培训指标来完成。

(三)培训方式的多样性

院校除按总部规定培训对象、任务及学制外,还应针对部队的实际需要,进行多方位的培训。如根据部队的需求,院校进行2—6个月的短期培训;考虑专业的急需进行短期的专业培训;士官升级培训等。使士官培训更加多样化和经常化。

四、打破課程设置的传统模式,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在瞬息万变的军事战略环境和具有多样性选择的教育环境下,士官院校教育应主动打破课程设置的传统模式,从目标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部队岗位需求,切实做好士官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组,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一)调整课程结构,体现科学性

目前,士官院校新开设的课程当中,军事共同课和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上总部都有明确规定,不能变更。只有在专业课上做些文章,按照“训用一致”的原则,做到课程设置少而精,避免“华而不实”,尽量以实用为主。在开设的课程中,应加大实践性内容的教学力度,减少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安排上达到1:1。

(二)注重知识更新,体现动态性

要根据士官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突出针对性”的原则,优化知识内容。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士官职业教育要适应这一特点和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及知识内容上不断增加新理论和新成果,始终保持动态的发展轨迹。

(三)贴近岗位需求,体现职业性

士官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力量,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其服役期长,岗位稳定,技术要求高,这都决定了士官职业教育要以岗位需求为牵引,加强任职能力培养。因此,应结合部队实际,将部队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引入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重组教学模块,避免贪大求全,确保实用对路的人才快速生成。

综上所述,士官培训要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必须紧密联系高新技术发展实际,围绕士官教学与高新技术结合现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战法训法研究,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为部队培养适应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士官人才。

猜你喜欢

士官部队岗位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老部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咱是士官
我院成立士官学院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