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教育策略研究

2014-04-29高世娟

东方教育 2014年14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学困生

高世娟

【摘要】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在心理上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生活的困境。对生理偏向性学困生和心理偏向性学困生采取不同的策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效能,使学困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有效杜绝问题隐患。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特征;生理偏向性;心理偏向性;针对性策略;心理疗法

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界定,指的就是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这一含义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是学习困难学生显著而主要的标志。

2、学习困难学生身心的生长发育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3、学困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①

一些调查指出,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通常有这样一些问题,如注意力缺损、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法犯罪、忧郁、焦虑、控制点不适宜、自我概念较差、自我评价较低、社会技能缺损、人际关系不良等到等。②

有行为问题或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也大都表现出一定的学习障碍,特别是阅读障碍的问题。凯兹(Keiltz,1979)曾指出,在少年犯罪中32﹪有学习障碍。尽管一些研究结果都推论学习障碍可能导致少年犯罪,在学校里的失败和挫折会引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并扩大到校内外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往往很冲动,缺乏良好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③

排除器质病理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则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在感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知觉容量小;感知觉缺少积极性,知觉不够分化,联系少;观察力差;缺乏良好的观察品质;在记忆方面,逻辑型记忆发展较差,非逻辑型记忆较显著;具体形象记忆作用较突出,抽象逻辑记忆发展较差;情绪记忆比较突出,常有亢进表现,差生常因情绪焦虑、激动而产生深刻的情绪记忆。在思维方面,确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低;思维能力差,包括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差;思维品质不良,思维缺乏独立性、深刻性、敏捷性;缺少学习策略;在注意方面,活动过多,难以安静;注意短暂,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冲动任性、不顾后果;在情绪方面,学困生一般抱负、志向水平低,有的即使有抱负和志向,但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不是行动上;求知欲水平明显低于优等生与中等生,而焦虑水平却与此相反,明显偏高;学习志向水平低;学习兴趣淡薄;自我有效能感差等。④

有一些学习困难学生主要是因自身的认知能力(也称智力)造成的,他们的智力水平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确实存在一些认知障碍,这属于生理偏向性的学困生。还有的学困生虽然在认知能力上与优等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活动中表现出与优等生或中等生接近的水平,甚至有所超越。他们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没有克服的勇气和意志力,或因其他一些因素导致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排斥的情绪,这一类型的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更侧重于心理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偏向性学困生。这类学困生与问题学生的差别在于他们与其他优等生中等生存在的差距是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方面的,而问题学生是行为品德方面出现较大偏差的一类学生,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交叉重合的情况,但并不对等。

学困生面临的困境就当下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因为自身学习困难而感觉痛苦,害怕考试,害怕因成绩差而被老师责罚,被家长训斥,时常处于一种紧张或恐惧状态中,进而心理出现障碍,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二、因学习能力差,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和测验时表现出的迟钝而遭到同学的嘲笑甚至被边沿化,导致人际交往障碍,长期发展可能形成反社會、反人类人格。

三、学困生的表现与家长期望值之间的巨大落差而导致整个家庭都陷入一种焦虑情绪之中。

这些学困生如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那么他们不仅很可能难以习得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因心理上长期的压抑出现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严重者可能发展成社会问题的制造者。

认识到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首先,对于生理偏向性学困生,除了教师给予爱心与耐心外,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措施:

一、从培养学困生的观察力入手,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如前所述,学困生的知觉的速度、容量各项水平都很低,感知觉的统合性不强,观察的品质、能力明显偏低。相对于其他心理过程,对实物的观察感知是最为基础的,也是最易为学困生所接受的。让他们初步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困生的认知水平。

二、个别辅导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针对学困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降低认知能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力度。根据国外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一般认知能力与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低能力的学生在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下学得更好,而高能力的学生在集体教学方法下学得更好。

三、通过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也可以减少认知能力对学困生学习的影响程度。关于学习策略,有学者将它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监控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大类,而每大类中又有很详细的分类。对儿童阶段的学困生来说,最具实操性的是以下几种策略:一是及时复习。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遗忘速度开始时快,学习后10分钟比5-10天后复习1小时的效果好得多。对学困生来说,及时复习更是十分的必要。二是运用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等人为联想策略。把一些难记难懂的内容,通过编故事、编儿歌等方式来学习,使学困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三是学习将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分类和列提纲的组织策略。⑤

四、找到一个切入点,帮助学困生重塑自信心。

学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或麻木不仁,或消极应付,自甘落后。对这样的儿童,当务之急就是要先打破他们这种习惯定式,学困生本身认知能力水平低,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那么就可以在其他一些非学习型活动中找到他们的强项并加以肯定强化以帮助其重建自信。有了自尊和自信,有了自我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对他们的教育才有可能取得效果。

五、多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困生的评价,绝对不能只以学业成绩作依据,而应该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发展趋势。因为对认知能力低的学困生来说,在短时期内很难达到优等生那样的学业水平。如果用评价优等生的标谁去评价他们,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不公平。挖掘出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做他们有能力做到的事,懂得自尊自爱,拥有健康的心理,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优秀。大量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困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孩子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得不到有效地帮助和校正的话,就会得不到正常的发展甚至走上歧途,。因此,帮助学困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接受自己,成就最好的自己,比一味地逼迫他们在由分数织成的罗网中苦苦挣扎更有意义。

对于心理偏向性的学困生而言,因为个性偏向性、家庭、学校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占主要因素,认知能力偏低占次要因素造成的学困生,如果不能先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那么任何其他措施都可能会事倍功半。

一、家庭教育导致学习动机缺失的学困生要先从家长入手,与其家长作深入地沟通,说服家长重视孩子存在的问题,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目标,再采取一些帮扶措施。

二、家庭变故导致学习困难程度加重的孩子要用赏识和爱为他疗伤。有一些孩子,本来在学习上就存在一些困难,因家庭矛盾、父母离异等问题使孩子内心受到伤害,心理上存大很大障碍,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儿童,这种影响会更大。对这样的学困生,也要尽可能加强与其家长沟通,为孩子尽可能争取好的生活环境,作为教师,要给这样的孩子多一些关爱和心理辅导,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引导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上来,尽早从家庭变故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当老师用真诚换来孩子的信任后,孩子会从内心接受老师,这时老师无论是在思想品德还是文化知识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其他因情绪、情感干扰导致的学习困难可以运用心理疗法加以校正。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其中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认知疗法是缓解焦虑和减轻抑郁的最常用也是最效的心理疗法。⑥ 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归因,激起他们为改变自身状况而努力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分别有正确的方式去归因:在失败时,使他们更多地做努力不够和方法不当等归因;在成功时,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而改变消极的情绪体验。此外,放松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对于治疗学习中的情绪不良和情感障碍也相当有效。⑦

一些教育专著对学困生的分类和教育对策都有了非常详尽地论述,但作为一名工作在小学教育一线的教师,更着眼于学困生的实际生存环境和教育方法的可操作性。如何在力量所及的范围内,既让大部分的优、中等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又要让这些学困生彻底脱困,真正达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目标,是值得每一个教师不断深入探究并付诸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學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李献林 张淑清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16-17.

[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79.

[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81-282.

[4]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李献林 张淑清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

[5]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赵微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206-208

[6]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学习心理辅导〔J〕/李建芳著。2007,12:156-157。

[7]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赵微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161-162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学困生
洞察儿童审美心理特征,保护儿童原生性表现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抓住幼儿心理特征 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