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茂轨”
2014-04-29房晓
房晓
摘 要: “茂轨”一词在清代时期文献中多见,前人未曾详细考释。本文试对“茂轨”的意义进行考证,认为它有“盛名”义。
关键词:清代;茂轨;盛名
[中图分类号]:H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1
在传世文献尤其是清代文献中,“茂轨”多次出现。经过笔者的检索和统计,仅《全唐文》中,此词就出现了6次,在《太平御览》出现2次,在《国朝宫史续编》出现2次,由此,我们暂可把“茂轨”看作一个固定的词语。然而,在我们今天常用的一些大型辞书,如《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中,并没有对该词进行收录解说。有人在阅读古代文献时,常常无法理解“茂轨”一词,于此,我们有必要探究由这两个多义项的字组成的“茂轨” 一词究竟应如何解释。
“茂轨”在《汉语词典》里没有解释,前人未曾做过详细考释。“茂”和“轨”两字在字典里的义项很多,“茂”单独解释有“大;盛大”等之意,“轨”有“规则,法度”等的意思。两个字合在一起却没有“规则,法度”的意思。从古代文献中,经过对用例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得出“茂轨”有“盛名”之意。
“茂轨”一词始见于南北朝文献,清代文献最多。“茂轨”最早见于南北朝《魏书》卷九中“冬十月己巳,吐谷渾國遣使朝貢。十有一月乙巳,車駕有事於圓丘。丙午,詔曰:「治歷明時,前王茂軌,考辰正律,弈代通規。是以北平革定於漢年,楊偉草算於魏世。自皇運肇基,典章猶缺,推步晷曜,未盡厥理……」”(2210页) 是说治世的君子,取象于历法,因时而革,所以先王才有了好的名声。考察时辰,确立一些规定,所以历代才有了通用的规章制度。这里的“茂轨”就是指“好的名声,盛名”的意思。
“茂轨”在《全唐文》里出现了6次之多,我们可以用5个例子分析来看:
例1:《全唐文》卷十五:“御扆多闲,闻风逖想。茂轨遐劭,清晖遽往。伫契业於圆明,冀崇缘於方广。镂飞篆於曾岳,齐胜基於穹壤。”(247页)这里是说“盛名远传,明净的光辉立刻照进来。”这里“御扆多闲,闻风逖想。茂轨遐劭,清晖遽往”是相对的,“御扆”是名词,“茂轨”也是名词。
例2:《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二:“止戈为武,靖乱之嘉谋;致果为毅,安边之茂轨。畴庸命赏,将酬犬马之功;书劳策勋,用答鹰扬之效。”(2751页)这里的“靖乱之嘉谋”和“安边之茂轨”是对称出现的,“嘉谋”和“茂轨”是相对的,“嘉谋”是指好的谋略,因此“茂轨”是指好的名声(盛名)。“平定战乱的好谋略,安定边境的盛名。”
例3:《全唐文》卷二:“缓刑议狱,哲后彝训;解网泣辜,前王茂轨。朕君临海内,抚育黎元,一物乖所,纳隍兴虑。”(10页)此例是说“减缓刑罚,商议案件,所以贤明的君主才有了日常的训诫,宽宥别人﹑有仁德并且怜恤罪人,所以先王才有了盛名。”这里的“茂轨”还是“盛名”之意。
例4:《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盖承流日,澄华于高义,固以联崇躅于河楚,叠茂轨于邦郇。是用命尔为单于大都护大都督,勋封并如故,往钦哉!”(894页)意思是:“……所以在河楚连接大的业绩,在国家累积了盛名。因此,授予你作单于的大都护大都督,功勋和疆域都和原来一样。”这里的“茂轨”也是指“盛名,好的名声”的意思。
例5:《全唐文》卷七百七的宰相与李执方的书信中:“今公卿之仪,皆请别命戎帅,圣上恩深悼往,义在安人,以司徒之尽忠,方垂茂轨,想后嗣之善继,必有令图,只有邻近将帅,成其美志。”这是写给李执方的书信的节选,大意是:“现在三公和九卿的礼仪,都区别于拜见军队的统帅的,皇上恩德深重,谨慎前往。用公正合宜的举动来安抚人,凭借司徒的忠心,边陲才安定,皇上才有了盛名。想到子孙很好地继承了这些,将来肯定会有远大的谋略,只有靠近将帅,才能实现美好的志向。”“茂轨”在这有“安定”的意思,引申起来也有“盛名”之意。
除了在《全唐文》里,在《唐文拾遗》卷一和《唐文续拾》卷二也出现过“茂轨”一词,如例1:“杨雄欤高踪何远?黄香日下,茂轨犹存。寻读周环,弥觉欣玩。”(1220页)意为“杨雄与高尚的行跡有什么远的吗? 黄香在京城,盛名还存在。”从这里可以看出“茂軌”也是“盛名”之意。
例2:“爰属隆平,培风辣翰,袭英缇于俊路,扬茂轨于清朝。”(890页)意思是说:“于是接连昌盛太平,凭借有力的翅膀乘风飞行,在美好的路上披着缇衣,在清明的朝廷传播盛名。”由此可见,“茂轨”在这里也是“盛名”之意。
在《国朝宫史续编》里,“茂轨”一词也出现过两次。我们在这里举一例进行分析,“堂陛锵洋之会,皇帝躬自捧觞起舞,上祝太上皇帝亿龄无疆,一时茂轨伟煌。”大意是说:“在朝廷盛大的宴会上,皇帝亲自捧着酒杯跳舞,恭祝太上皇帝万寿无疆,盛名永存。”(1405页)
在《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八·四夷部十九〔西戎七〕和《魏书》卷九·《帝纪第九》也出现了“茂轨”一词,都有“盛名”之意。
总结
综上所述,“茂轨”在传世文献中有“盛名”的含义,我们去古已远,当我们考释古代汉语词义时,不仅要确定词的读音,还要考虑这个词的词义是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此外,训诂学“随文释义”的传统决定着我们必须以文献资料为佐证,以保证释义的真确性,适切性和充足性。
参考文献:
[1]郭芹纳. 训诂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董诰等编, 孙映达等点校. 全唐文[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
[3]陆心源. 唐文拾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4]庆桂. 国朝宫史续编[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4.
[5]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汉语大字典[M]. 武汉: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