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音義>引<說文>考
2014-04-29皮华林赵树元
皮华林 赵树元
摘 要:本文梳理了《晉書音義》所引《說文》的21個條目,將之與二徐本進行比較,指出相異之處並加以考證,或校正《音義》引用之誤,或補《說文》注音釋義之失。
關鍵词:《晉書音義》;《說文》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2
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唐代房玄齡等二十一人奉詔合著。以南朝齊人臧榮緒所著的《晉書》為藍本,參考其他諸家晉史和有關著作,記載了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至劉裕廢晉自立的歷史。所引材料,無論是來源還是時間跨度都很複雜,音義變化也存在差異。於是唐何超于天寶年間編寫《晉書音義》以明其義。何氏為《晉書》加注音義時,廣泛徵引《說文》、《字林》等字書,保留了部分關於《說文》等字書的資訊。而《說文》在成書之後,于大歷年間經李陽冰改編,失去本原,雖經徐鍇、徐鉉校訂,但仍有瑕疵。何氏徵引《說文》,比李陽冰刊定《說文》要早30年,比二徐的修訂也要早200多年,其保留的信息或許更能反映許書原貌,對我們校訂《說文》有很大的幫助。現將《晉書》引文條目與通行本《說文》進行對比,以勘正二者之誤。
《音義》引《說文》共21條,其作用在於證音或者證義。將此21條與通行本《說文》中的條目進行比堪,我們發現引文与《說文》相比改字、增字或者少字。具體情況如下:
1.因引文字頭相同,釋文因少字或改字而意義不準確
a,孴,魚紀反。《說文》曰:“孴,讀作薿。”
孴,盛皃。從孨從曰。讀若薿薿。一曰若存。
按:此條目用於證音。《廣韻》職韻:“·薿,魚力切。茂盛。”又止韻:“魚紀切。草盛皃。”《廣韻》止韻:“孴,魚紀切。盛也。”又緝韻:“孴,羊入切。多皃。”“薿”與“孴”都有兩個讀音,《音義》所引《說文》“孴,讀作薿”,僅僅根據“讀作薿”,我們得出“孴”的讀音或者為“魚紀切”或者為“羊入切”。考證各版本的《說文》,我們發現都是“讀若薿薿”。“薿”字重疊,其義為“茂盛”,其音為“魚紀切”。《博雅·釋訓》:“薿薿,茂也。”《說文解字系傳》艸部薿引《詩經·小雅·甫田》:“或耘或耔,黍稷薿薿。”徐鍇注:“薿薿,苗盛之貌。魚己切。”“薿”字重疊表達“茂盛”義,在古代詩文中很常見。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穀故薿薿而盛也,其耕耘下種田器皆有便巧。”韓愈《秋懷詩十一首》:“窗前兩好樹,眾葉光薿薿。”吳融《沃焦山賦》:“大地蜿蜿,兩頭何異。嘉榖薿薿,五獲何利。”《全唐文·闕名》:“觀黍稷之薿薿,見麻麥之芃芃。”單音節“薿”在詩文中很少見,大都是人名。《杭州府志·選舉·進士》:“五年丙戌,蔡薿榜。”《湖州府志·守令·郡守》:“王仲薿。”《官常典·將帥部名臣列傳·趙方》:“董薿、范葵、範葵有傳。”大概“薿”字只有在重疊的情況下才讀為“魚紀切”,以表達“茂盛”意義。因此,或者許書在流傳過程中增字或者少字,注音不準確。
b,虪,《說文》:“黒獸也。”山六反。
b , 虪,《説文》:“黒獸也。”
虪,黑虎也。從虎儵聲。 式竹切
按:此條目在證義。“虪”字《說文》各本都作“黑虎也”。《五經文字·虍部》:“虪,音叔,黒虎。”《王一》:“虪,黑虎。”《爾雅·釋獸》:“甝,白虎。虪,黑虎,貀無前足。”宋濂《燕書》:“甝虪,亦靈獸。”各訓詁材料及作品用詞都可知“虪”屬虎類,《音義》中作“黑獸”解,大概是誤引。
c,疁,《說文》:“疁,種也。”音流。案:通溝溉田,亦為疁。
疁 ,燒穜也。《漢律》曰:“疁田茠艸。”從田翏聲。
按:此條目在證義。《音義》所引《說文》脫“燒”字。《說文》各本都作“燒種”,其餘字書都從之。《玉篇·田部》:“疁,力周切。田不耕燒種也。”《廣韻》:尤韻“疁,力求切。田不耕而火種。”《佩文韻府》尤韻:“疁,吳疁山,在湖州城西南,昔有吳人於此焼山為田故名。”
2.引文字頭以異體字俗字代正字
a,曣晛,上一見反,《說文》:“曣,日生無雲,暫見也。”
?,星無雲也。從日燕聲。
按:此條目在證義。“?”與“曣”為異體字。《音義》引《說文》:“日生無雲”。《說文》各本卻作“星無雲也”。段注引姚鼐的解釋:“星即夝字。”“夝”字《說文·夕部》:“雨而夜除星見也。”“夝”即“晴”字,徐鉉注:“疾盈切。”《說文·晶部》:“星,萬物之精,上為列星。”徐鉉注:“桑經切。”“夝”是從母青韻字,“星”是心母清韻字,兩者屬旁紐。姚鼐把“星”看成假借字,從語音上進行解讀,是可以說得通的,段玉裁也贊同此種說法。
但是,經考證,“星”與“夝”通假的用例很少(僅有1例,“星言夙駕”《詩經···慵風·定之方中》),讓我們不得不懷疑姚氏的說法。那麼,這裏的“星”字可能該如何解釋呢?首先,“?”在古文獻中的解釋為“日出也”。《詩經·小雅·角弓》:“雨雪瀌瀌,見晛曰消”毛雲:“晛,日氣也。”引《韓詩》:“曣晛聿消。韓雲:‘曣晛,日出也。”《玉篇·日部》:“?,日出也。”那麼,《說文》中對“?”的解釋為“日生無雲”是有可能的,《音義》因古書豎排的形式,是否將“日生”寫作“星”字也是值得懷疑的。
b,槎枿,五曷反,《說文》:“枿,伐木餘。”
,伐木餘也。從木,獻聲。《商書》曰:“若顚木之有紉。”
按:此條目用於證義。今所見《說文》收錄“”字,注為“伐木餘”,但是未收錄“枿”字。“枿”與“”為近義詞,所指都樹木的餘留,差別在於“枿”指的是重生之後的樹樁。《商書》:“若巔木之有?枿。”張衡《東京賦》:“山無槎枿。”李善注:“斜曰槎,斬而複生曰枿。”《爾雅·釋詁》:“枿,餘也。”郭注:“陳鄭之閑曰枿,晉衛之閑曰烈,皆伐木餘也。”
c,渦口,《說文》:“渦水,受淮陽扶溝浪湯渠,東入淮。”
濄,濄水。受淮陽扶溝浪湯渠,東入淮。從水過聲。
按:此條目用於證義。《音義》中對“渦”字的注解引《說文》“渦水,受淮陽扶溝浪湯渠,東入淮”,而現在所見各版本的《說文》並未收錄此字,只收錄了“濄”字。《說文·水部》“濄”字下,徐鍇注:“《漢書》淮陽扶溝縣,渦水首受狠湯渠,東入淮。”《爾雅·釋水》“濄為洵。”《字林》:“洵,濄水也。”《水經注》:“濄水,又東徑下城父。”《渦陽縣誌》:“渠水經陰溝水東南至沛為濄水。”《廣韻》戈韻“渦,亦作濄水名。出淮陽扶溝浪蕩渠。”《王一》:“渦,水名,在淮陽。”《古俗字略》:“渦涹,並同(濄)。”可知,“渦水”即“濄水”,“渦”是俗體。《說文》原本寫作“濄”字。
d,甝,《說文》:“白獸也。”
?,白虎也。從虎,昔省聲。讀若鼏。
按:此條目用於證義。“甝”與“?”為異體字,《說文》各本無“甝”字,收“?”字作“白虎”義。《吳都賦》:“虝甝虪”釋文引《字林》:“”《爾雅·釋獸》:“甝,白虎。虪,黑虎。”《玉篇》虎部“甝”“?”兩字都收,作“白虎”義。
3.字頭相同,釋文換字或少字,音義不變
a,震讋,《說文》:“讀若摺。”
讋,失氣言。一曰不止也。從言,龖省聲。傅毅,讀若慴。
按:此條目重在證音。對“讋”字的讀音,《音義》中所引《說文》“讀若慴”。然目前所見《說文》各版本“讋”字下都作“讀若慴”。 且《說文》中“慴”,懼也”,鉉注“之涉切”,與《音義》注音同。段注:“讋”“與慴音義同。”《史記·項羽本紀》:“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衛將軍驃騎列傳》:“輜重人眾慴慴者弗取。”《漢書·項籍傳》:“諸將讋伏。”。《梁·本紀》:“帝謂諸將曰:‘夫征討未必須實力,所聽威聲耳。今加湖之敗,誰不讋服。”《舊唐書·列傳·第六十七》:“嚴震眾皆讋服。”可見,“讋”與“慴”意義相同相近,都有“害怕、恐懼”意義,在東漢前就已經經常互用。
而“折”字《說文》“敗也。”鉉注“之涉切”。《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司馬貞:“摺,音力答反。”《齊太公世家》:“因命彭生摺其脋,公死于車。”杜預注:“摺拉音義同也。”《廣韻》合韻:“摺,敗也。盧合切。”又葉韻:“摺,折疊也。之涉切。”“摺”字“敗也”義應讀“盧合切”,“ 摺疊義”才讀為“之涉切”。徐鉉所注有誤。
儘管,“摺”字也有“之涉切”一音,但是,根據目前各種《說文》版本及“讋”與“慴”在東漢時互用的情況,我們推斷許慎為“讋”字注音時,選擇“讀若慴”的可能性大,何氏因字形相近的緣故而誤將“慴”看作了“摺”。
b,矢旝,《說文》曰:“旝,建大木,置石其上,發以擊敵也。”
旝,建大木,置石其上,發以機,以追敵也。從?會聲。
按:此條目用於證義。《音義》引《說文》少“以機”二字。各本《說文》及其它古書中引《說文》都有“以機”二字。《左傳·桓公·五年》:“戰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動而鼓。”杜預注:“賈逵以旝為發石,一曰飛石。引《範蠡兵法》作飛石之事以證之。《說文》亦雲:‘建大木,置石其上,發其機,以追敵。”《北堂書鈔》:“大木拒敵。”孔廣陶注:“《說文》雲:“旝,建大木,置石其上,發為機,以拒敵也。”
4.字頭相同,釋文完全不同
游馬以度,《說文》曰:“游,水上也。”音由。
遊,旌旗之流也。從?汓聲。 以周切
按:此條目用於證義。許慎撰《說文》大體根據字形分析字的本義。“游”字《說文》各本皆作“旌旗之流也”,段注:“流,宋刊皆同,《集韻》、《類篇》乃作旒,俗字耳。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偁流也。”古文獻中所引《說文》皆從“旌旗之流也”解。《左傳》:“傳二年,鞶厲遊纓”《周禮正義》:“游,讀如囿游之遊。”賈氏:“《說文》旌旗之流字作遊。”《說文》旌旗之流字作游《毛詩正義》:“漢有游女”阮元注:“《說文》雲旗流者,正訓也。”《音義》引作“水上也”,大概不符合《說文》原貌。
《晉書音義》作于唐代,保存了《說文》的21個條目,其中相對于《說文》增字、減字或者以俗字代正字,或以異體字代本字的條目很多,或因作者不明許慎用意而減省字目,更改注釋,或者因字形相近認讀錯誤而更改字目,導致原本清晰的音注意義變得模糊。《音義》所引的《說文》條目對我們認識許書原貌有一定啟示,對訂證通行本許書也有一定參考價值。部分失去本原的條目有待進一步論證。
注:
参考《说文解字》的版本有:汲古阁本、上海古籍、平津馆丛书、续古逸丛书、陈昌治本、四部丛刊本、文渊阁本、藤花榭本、日本刊本。
參考文獻:
[1]許慎 說文解字(四部叢刊本) 中華書局 2012.10.
[2]萬久富 <晉書音義>的漢語史史料價值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0(6).
[3]何超. 晉書音義 晉書 [M]. 北京:中華書局,1974(11).
[4]邵榮芳. <晉書音義>反切的語音系統[J]. 語言研究,1981(7).
[5]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M]. 四川:成都古籍書店,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