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避免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
2014-04-29徐向东
徐向东
农机安全生产是社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生产13个重点行业和领域之一,尽管国家出台的监管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但实际情况是各种农机事故依然频发,本文就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对策加以分析。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机化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持续高涨,“耕田用铁牛,插秧不弯腰,割禾用袋装,开沟不用锹,抽水抗旱只用油和电” 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形成。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农机安全使用问题和农机安全事故隐患也凸现出来。
一、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春耕、三夏、三秋农忙季节是农机事故的多发期。这几个时段都是农业机械工作量最大、作业时间最长的季节,由于作业种类多,而农机又具有机动性强,分布面广的特点,所以各类农业机械都纷纷出动参与农田作业,人员相对集中,车流量大,加上农机手在农忙季节对农机安全关心不够,极易发生农机事故。
2.农机手参加正规培训的少,安全意识淡薄。我国的农业机械主要以农民个人拥有为主,量大面广,分散性很强,有些农机手是昨天刚刚丢下“三把”﹙犁把、锄头把、镰刀把﹚的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后,就变成所谓的农机驾驶员,基本上是“一户买车,全家都开”,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很少或基本上不参加农机部门的技术培训、考试和考核,认为农机驾驶简单易学,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机具缺乏学习,不懂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懂操作技术和安全作业知识,又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和能力,为农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3.法制观念差,无牌无证驾驶的人多。由于农田作业机械开展作业的季节性比较强,部分农机手文化水平不高,认为农机易学易操作,在农田里作业不会出现伤人事故,而且只有农忙季节才使用机械,因此对农田安全作业并不重视,不把学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当回事,不懂法,即使农闲季节,也不学习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有统计表明,80%的驾驶人员在没有获得驾驶资格的情况下驾驶操作农业机械,无牌无证现象非常严重,然而农业机械技术含量较高,结构复杂,安全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农机手生疏的驾驶技术,不规范的操作水平,加上作业环境差,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采取措施不力,事故不可避免。
4.疲劳驾驶,引发安全事故。在农忙时节农机作业时间长、工作量大、距离远,短时间内要完成大量作业,一些机手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而放弃休息,疲劳驾驶造成操作机械时反应迟钝;还有一个原因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投资较大,而农机作业季节性又很强,导致农机年利用率极低,为了尽快收回投资,他们会在农忙季节,日夜加班,长时间连续作业,也会使机手因疲劳而出现判断失误,引发事故。
5.农机重使用、轻保养、带“病”作业的较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一部分农机手不自觉参加农机技术培训,不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只注重自己的经济效益,轻视对农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在农忙季节只要机械不出大毛病,小毛病,小故障依然开机作业,人歇机不歇,致使农机带“病”超负荷作业,技术状况越来越差,最终酿成事故。
6.田间道路和农田作业环境较差易引发事故。乡村道路狭窄,路况差,路面坑洼不平,没人维护,人车混行,且交通标志不齐全,致使农机手识辨能力差,违章较多;有些乡村田块面积大小不一,田块落差大,而田间机耕道过窄,象拖拉机和收割机等大型机械在作业过程中,需要经常转移,过窄的机耕道易引发翻机事故。
7.农机管理不到位。受机构改革的影响,乡镇监理人员少,装备差,监管难以面面俱到,部分地方农机管理工作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另外,即使加大田检路查力度,黑车非驾、超速超载、违规操作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二、预防农机安全事故的对策
如何避免和减少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农机的安全生产预防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农机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也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只有充分发挥农机监理机构的作用,采取多种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1.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农机“三率”水平,农机管理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农机进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包括:黑车非驾、超速超载、违法载人、酒后驾驶、农机“带病作业”等,并将工作重心下沉,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场院、乡村道路以及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地段、时段进行巡查和监控,将农机事故消灭在萌芽当中。
2.按照农机部门的规定,对农业机械定期保养检修。农业机械年度检验是保证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农机作业前和使用一段时间后,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农机具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通过保养可以保证农机具各部件的技术状态良好,在源头上预防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通过检验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油耗和污染物排放。
3.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舆论氛围。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农机手宣传《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农机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设立宣传栏,悬挂安全宣传横幅、设置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图片展板、案例剖析吸取事故教训,现场讲解安全须知等引导广大群众和机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重视安全驾驶操作规范、增强农机手挂牌、办证、年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墙上有标语,路口有警示,手中有资料”的宣传教育平台,为农机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氛围。
4.加强对农机手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技术培训,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农机手进行农机法律法规和规章,农机操作、故障分析和排除以及农机检修和保养等实用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机手系统地了解掌握道路交通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意识增强,操作水平提高,增强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能力,有效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
5.组织农机手积极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确保保障措施到位。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农机手承担得起的情况下,可以保护广大机手的合法利益,提高农机手的抗风险能力,一旦事故发生时会有经济赔偿,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给机手带来的损失,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6.对超年限行驶的农机实行报废制度,提高农机“三率”水平。由于各类农机保有量较大,很多农机已经超出了使用年限,甚至有的已达到了报废标准,但依然在继续着使命,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着巨大事故隐患。一方面原因是国家对农机报废政策法规不完善,另一方面原因是农民主动报废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部门应制订相关政策,对达到报废标准的农机实行一定的资金补贴,鼓励农民报废旧车,购买新车。
7.通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快速处理突发重特大事故的应变能力。针对农业机械保有量迅速增加、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拓宽而带来的农机安全事故隐患不断上升的趋势,为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配合相关部门举行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从接警询问,到现场勘察、拍照、现场取證分析、善后处理和调查事故原因等整个演练过程要求按照预案要求和步骤有序进行,增强农机系统处理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安全意识和救援水平。
8.强化基层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机管理体系。上级管理部门应对基层工作加以重视,重点建立健全、完善县、乡级农机管理机构,保证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定岗、定位、定责,适时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执法能力和执法意识,确保农业机械安全运行。
(作者单位:123100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机安全监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