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构建
2014-04-29夏文杰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相继进入后建设时期,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体系构建能够提升专业实力,建设专业特色;提升师资整体水平,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校企政行协同的实践教学机制,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以综合素质教育为重点,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从构建“411”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重构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系统的实训管理与评价体系、创新体现仿真性的综合实训模式等方面构建建筑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关键词]工作过程 建筑技术专业 实训体系 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夏文杰(1974- ),女,山东寿光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山东 济南 250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DKT201101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59-01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体系及其背景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提升,高职院校规模发展迅速,基本办学条件投入空前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基础实训条件建设基本完成的条件下,职业院校相继进入了后建设时期。在此期间,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如何有效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形成办学特色,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仍是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依据建筑技术专业的特点,展开对实训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验。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结合所在项目建设经验并经过多次调研,显示在实践教学方面仍有系列工作需要强化。如在硬件建设完成后,各种类型和规格的实训室的管理和运行已与常规实训室的管理和运行相冲突,造成诸多不便;教师和管理人员理念陈旧;创新的实践教学理念在推广和应用中,需要在教师素质、实训教材开发、考核评价体系等各方面全面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如何有效应用硬件建设成果,将常规教学与实践建设成果有机融合,多方参与,建立教师、实训室、教材、学生、考核评价等多位一体的良性运行机制成为众多职业院校建设的重点。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体系的意义
1.提升专业实力,建设专业特色。特色建设是建筑技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建筑技术专业的生命力所在,市场的认可和口碑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专业甚至院校前途。
2.提升师资整体水平,建设双师型队伍。教师是建筑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要在“结构优化”“能力提升”“兼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实施师资建设工程,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吸引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设高质量的双师队伍。
3.建设校企政行协同的实践教学机制,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校企政行紧密合作,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包括有形的、无形的。校企共建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实训基地新型运行机制,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提高校企合作成效,最终提升实践教学整体水平。
4.以综合素质教育为重点,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通过实践运行机制建设,把职业操守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与专业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建筑技术人才。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技术专业实训体系
1.构建“411”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追求工程真实情境,提升学生就业顶岗能力”为理念,围绕施工技术员岗位能力标准将建筑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概括为:4项专项能力、1项综合实务能力和1项就业顶岗能力,简称“411”模式(见下图)。通过实施项目导向授课、真实过程模拟现场情景演练、顶岗实习三级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支撑,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仿真模拟和工学交替为途径,以实现就业。
2.重构实训课程体系。校企行协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市场对接,制订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体系,在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的基础上,重构建筑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划分为理论体系和实训体系两个方面。其中,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学习领域、技术基础课学习领域和专业课学习领域三个方面;实训教学体系中主要涉及实验、课程实训和实习三个方面。突出实训教学比例,将其划分为认知实践—校内实训—跟踪实践—仿真实践—顶岗实习五个阶段。认知实践是以学校为主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增加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校内实训和跟踪实践目的是讓学生形成专业技能,熟悉施工过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仿真实践目的是让学生模拟施工现场,提高综合能力;以企业为主导的顶岗实习是真实岗位的职业体验。
3.构建系统的实训管理与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硬件和实践教学各要素应有机融合,形成实践教学的良性运行机制。主要从管理硬件和管理软件两个方面构建实训管理与评价体系。完整的实训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是促进实训教学质量迅速提高的主要手段。它在整个实践教学运行中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控,起控制作用。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可靠的实训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建立由教研室主任为中心的实训管理与评价机构,负责实训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质量监控与考评以及实训教学资源(如顶岗实习资源、生产性实训岗位及耗材、仿真实训耗材等)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等。评价小组的成员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企业人员组成,这样从根本上保证了实训的组织和实训的结果与市场岗位需求的一致性。
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更好地为提高实训的质量服务,就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和过程的特点,着重确定三方面问题:一是从评价内容角度,确定实训过程和实训成果两方面各占多大权重,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各占多大权重;二是从评价主体的角度,确定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各占多大比例;三是从评价形式角度,要确定理论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的鉴定、知识性的笔答考试以及口试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力求全面评价实训结果。
4.创新体现仿真性的综合实训模式。构建多种高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嵌入岗位情景要素,高仿真模拟,融“教、学、做”为一体,工学结合,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索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课堂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项目化的实训教学模式。变单一虚拟实训为按照建筑市场进行公司化设计的进行跨年级、跨课程的一体化综合实训,变虚拟实训为全过程仿真模拟。实训过程中嵌入真实的岗位情景要素,探索让学生的高职在校学习成为一个准实习过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06.
[2]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4](美)雷·马歇尔,马克·塔克.教育与国家财富:思考生存[M].顾建新,赵友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错位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2).
[6]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