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米格尔街》的后殖民主义风格

2014-04-29贺军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米格尔黑色幽默保尔

摘 要:《米格尔街》是奈保尔的一部小说集,奈保尔用后殖民主义思想的视角拷问自己的特立尼达生活,展现了米格尔街的灰暗生活和普通人内心深处不同寻常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米格尔街》;后殖民主义风格

作者简介:贺军,1968年元月生,男,湖北仙桃,仙桃职业学院 ,文学、语言学等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2

奈何尔在谈到《米格尔街》的写作动机时,曾毫无掩饰地表达过是他从小生活的特立尼达街区给了他创作灵感。困顿的特立尼达街区与繁荣的宗主国留给奈保尔思索太多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也正是在这种对比中孕育而来。

《米格尔街》由十七个短篇故事组成,这些故事之间总有一些联系,故事的主人公也在不同的故事中频繁出现,这种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得出,《米格尔街》中的小人物总有一些独特的带有一定虚幻的民间理想,而这些民间理想的动机有是滑稽可笑的,甚至有些凄凉,这些小人物在不断的琐事中产生一种悲剧色彩。

《米格尔街》的原型在特立尼达街区,作者是一个有很强印度民族意识的人,尽管他对自己的身份很迷茫,他从后来所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视角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书写了特殊的后殖民家园。特立尼达街区生活的主要是印度裔,但这里又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很特殊的是生活在里的人们,他们身份各式各样,他们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粉末登场,这些人和事之间彼此存在着微妙复杂的关系。

生活在米格尔大街上的人们其生活也是很清贫的,因为他们的谋生手段极其简单。《母亲的天性》里面的母亲劳拉一共有八个孩子,这个多子的家里并不幸福,因为这八个孩子却拥有七个父亲,劳拉很无奈,她只能靠出卖自己的身体来谋生,生孩子是他的生活手段,通过生孩子的方式要抚养费来谋生,这种谋生手段太特别了;《没有名字的东西》中的主人公波普不务正业,无所事事,他的谋生手段是妻子给别人家做保姆;这条街上清洁车夫埃多斯相反被大家视为高贵的人,在别人看来,他工作稳定,而且清理垃圾只在早上时段,埃多斯在清理垃圾時,还有很多收获,可以拣到别人扔掉不要,但让特立尼达街区人们羡慕的东西。小说中“我”的妈妈就曾说:“你瞧这是什么生活呀。我在这拼死拼活地干,却没有人扔给我一双那样的鞋子。那个小瘦猴倒好,整天无所事事,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因为在这条大街上,很多人还不如埃多斯,他们连像样的工作都没有;《乔治和他的粉红房子》中的乔治近乎有些变态,打老婆、打孩子、用他养的两条大狗吓唬行人,用这些方式取乐,他的老婆被他打死后,他就把房子提供给暗娼,做起了皮肉生意。殖民主义留给特立尼达的是落后与愚昧,殖民者通过暴力征服殖民地之后,大肆掠夺压迫殖民地的资源,使得殖民地经济倒退,普通大众变得愈加贫穷,西方的救世神话在这里破灭了。

这些生活在大街上的人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通自讽来表达自己的对社会的不满,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存在不一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上有两种人。其中一种是对殖民国家充满了崇拜、羡慕,向往西方国家,不满自己的身份。《直到战争来临》中的爱德华就是这类人物的一个代表,当特立尼达被更强大的殖民国家美国侵略时,他非常乐意的投降了美国人,并且一身美式服装的装束,以此来炫耀。小说的主人公“我”希望离开特立尼达,后来终于离开了,此时的心情是如此的坚决,“我没朝后看,只看着我前面自己的影子,一个在柏油碎石路面上跳动着的小小点。”《他的职业选择》里的男孩伊莱亚斯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想成为一名医生,但他考了三次都没有通过;他又想成为一名卫生检查员,参加了五次考试,最后还是名落孙山。对于这个结果,米格尔大街人们早已习以为常,殖民地的考试由宗主国决定,题目是英国人出的,卷子也是由英国人改的,伊莱亚斯当然通不过这样的考试。伊莱亚斯想改变自己,但逃不脱殖民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控制。还有一种人认同了自己被殖民的地位,有一些超脱淡定,他们的追求超越了世俗,是一种虚无的精神追求。这些人不愿去寻找自身的价值,安于自己的现状,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兴趣。《布莱克·沃兹沃斯》描写的一位叫布莱克·沃兹沃斯的诗人,在这位诗人眼里,到处都是虚幻的,他无事可做,他宁可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他甚至告诉我,为了保证诗的质量,一个月只写一行诗,等到以后,他的作品将会是能够震撼全人类的杰作。《机械天才》里的巴库把修理机械做为爱好,不管这些机械是好是坏,深处一种无聊状态,他非要把一辆好车重新支解,然后再重新组装,然而经过他重新组装过的车,好车也变成了坏车,根本不能无法使用。

《米格尔街》这部小说集充满了幽默,但这种幽默并不能使读者会心一笑,相反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味道,《米格尔街》一个个滑稽可笑人物的背后是对社会种种现象的否定。特立尼达街区上人物,有些怪癖,他们带有某种苦中作乐、悲中寻喜的味道,无论是以摆弄汽车发动机为乐的巴库、还是整天做“没有名字的东西”的木匠波普、或是为了博得他人“尊敬”而不惜放花炮点燃自家屋子的摩根。这些人的名字里也充满着黑色幽默味,流浪汉布莱克·沃兹沃斯一心想当个诗人,然而他名字里的布莱克和沃兹沃思却都是两位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用两个著名诗人的名字来称呼一个流浪汉诗人,反讽效果可想而知。至于他走街串巷以每首四分钱的价格推销他自己写的诗,花老半天时间观察动物、植物更是令人欲罢不能。

黑色幽默的典型人物是《曼曼》中的主人公曼曼,曼曼在所有人眼里就是一个十足的疯子。小说选取了关于他的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反讽了特立尼达这一特殊地区的政治、教育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其一,疯子曼曼每年都要举着贴上自己相片的竞选牌参加市镇议会和立法机构的竞选,但每次都只能得到连他本人自投在内的三张选票,民主选举在曼曼看来是一场闹剧,显然这是对西方式民主政体的一个讽刺。生活在特立尼达街区上的人们,他们边缘地位无从改变,选举也不可能改变谁的命运,然而曼曼却独独对选举这一方式特别感兴趣,并且作者还有意识安排两个神秘人物为他投票,很显然, 两个神秘人物用第三只眼在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在反讽西方世界看似庄重的选举。其二,曼曼不知何故,经常嘲笑“我”背着书包上学的事,一看到我上学,就在大街上用奇大无比的字母拼写“学校”这个英语单词,整条大街都是。拼写“学校”,这是对特立尼达人所受英国殖民教育的一种反讽。其三,曼曼对西方的神圣信仰也是不屑一顾,上帝至高无上,然而曼曼却说自己看见了上帝,以救世主自居,并向大家传道。许多人听了曼曼的讲解,信以为真,还向他捐钱。然而就是这个救世主,后来却要人们把他送上十字架,把他绑在竖起十字架上,并要求大家砸他,人们开始砸他,他又对大家破口大骂,总之曼曼的行为非常荒诞。通过这些荒诞事件,荒诞行为影射了对特立尼达的反思,曼曼不是疯子,他的这些疯人疯语正好是值得那些鼓吹平等社会、教育公平和信仰自由殖民者的反思,悲剧氛围在黑色幽默中不经意形成,特立尼达边缘人物的现实地位值得更多人的关注,读者深深的思索还在继续。

参考文献:

[1]郭先进:《米格尔街》的解读策略:明喻、隐喻与提喻 《凯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2]秦银国:《后殖民小说叙述策略的内涵和效果——评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小说创作》《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3]杜维平:《“总有新东西”——<河湾>中的现代化主题》,《外国文学》2006年第3期。

[4]陈寒:《当代印度南部婆罗门状况的个案分析——以奈保尔<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为例》,《唐都学刊》200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米格尔黑色幽默保尔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寻梦环游记
最忠实的守墓犬
黑色幽默
米格尔·安赫尔·佩雷拉: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最忠实的守墓犬
奈保尔
黑色幽默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