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代文学美女形象塑造中的男性立场分析
2014-04-29叶静
叶静
摘 要: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社会,男性作家以自身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来塑造女性形象。本文在传统貌美、德美两类女性形象的基础上增加以男性自身为“镜子”的类男性化美女形象。这些古代美女形象的塑造一方面是为满足当时男性生理和精神欲望,另一方面更是男性自我意识膨胀后的复制品。总的来说,男性立场贯穿着整个古代美女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古代文学;美女形象;男性立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1
《孟子》有云“食色,性也”,这里将美色与食物对等,共有生理欲望的本性特质,视女性为满足男性生理欲求的对象[1]。大多数美女形象的塑造是男性欲望的外在表现,即在文学作品上的表现。纵观古代文学长河,为满足男子的“色欲”需求,凡是涉及女子形象的作品,或褒或贬,大多直接对其进行外貌描写,而这些美女形象中充斥着男性立场和男性话语权。以外貌为基础,古代美女形象大致分为三个类型:貌美、德美、类男性化的“英雄美”。
一、貌美
古代男性为满足自身的感官需求,塑造了诸多美若天仙的女子形象,这些女性从头到脚都完美无瑕。然而这无疑是男性意向的产物,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塑造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完美女子形象,将其沦为满足男性性心理的艺术工具[2]。
《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刘兰芝:“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精妙世无双”。文中将刘兰芝的朱唇、细指、穿戴、动作等都进行了细致刻画,这种外在美往往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享受,符合人的爱美之心,更符合男性对女色的渴望,折射出男性对女性生理上的需求。无独有偶,曹植在《洛神赋》里写道,“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作者不再只满足于刻画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外貌美,却能将洛水之神的容貌身姿塑造得楚楚动人,富于极大的想象力。这不仅满足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的意识层面的审美需求,更将“洛神”这位女子作为寄托,站在男性立场表达内心情感。
二、德美
德行的规定是男性在精神上对女性思想进行的限制,使得女子不止身体,心理也依附于男性,从根本上阐释了男性立场的坚定性。《仪礼》提出了“夫者妻之天也”的理论和“妇人不二斩”的主张。“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规范就相继建立起来,将女性牢牢禁锢于男性编制的笼子里。女性屈从于男性之下,彰显出男性在家中的绝对领导权力。
《女范捷录·孝行篇》有云“夫孝者百行之源,而犹为女德之首。”《儒林外史》中王玉辉相信殉夫“是青史上留名的事”,在女儿丈夫死后,鼓励女儿绝食自戕,结果王三姑娘被活活饿死,男性立场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白虎通·嫁娶》云:“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 女子出嫁后,便从以前的服从父亲改为服从自己的丈夫,此外,还要孝敬公婆、善待叔姑、勤劳持家,必要时候要勇于自我牺牲。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中写道,朱家女儿多福在面对病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未婚夫多寿时,不离不弃。嫁进陈家后,“着意殷勤,尽心伏侍”,丈夫身上“血臭脓腥”,却无半点嫌弃,反而“勤勤煮洗”,堪称贤妻的典范。此外,窦娥守身、赵五娘吃糠、彩凤出家,这些女子的丈夫死的死,走的走,而她们在古代男权社会里始终温顺屈从,缺乏反抗意识,生理上心理上都绝对依附于男性。班昭《女诫》写道“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可见男女在“性”的天平上倾斜之重。
三、类男性化的“英雄美”
如前文所述,女子美色和德行满足男性作家生理和精神上的需求。除此之外,许多男性为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在自我意识严重膨胀后,塑造出一部分以自身为“镜子”的类男性化的英雄美女形象。这类女性形象是男人的“复制品”,其女性特质被淹没在男性自我意识中,是按照男性标准创造出來的畸形美女形象。
《水浒传》中塑造的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则是类男性化美女形象的典型例子,下面以孙二娘为例来分析。她们武功高强、侠肝义胆,但却丝毫没有传统女性温婉贤淑的性格特征。在这里我们说她们“美”,实则精神上的褒义。“夜叉”和“大虫”这样的称呼对于女性角色来说,显然忽视了女性特征,将其明显男性化了。书中云“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她以“卖人肉”为生,不免让人胆寒。“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野花”。打扮怪异,庸俗不堪,且神态是“眉露杀气,眼露凶光”,哪里有一丝传统女性的特质?其他类男性化的英雄美女形象还有穆桂英,花木兰等。“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当男性不再塑造娇滴滴的弱女子形象并让人产生怜爱之情时,便以自我为“镜子”,勾勒出忽略女性特点的畸形美女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男性自我意识膨胀后为自己吟唱的颂歌,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的可怜产物。
尼采说,男性为自己创造了女性的形象,而女性则模仿这个形象创造了自己[3]。在男权控制话语的中国古代社会也像尼采所述,男性站在自身立场上,为满足自己或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创造了美女形象。在这样的社会里,多数女性为得到男性的认可和赞扬,按照封建伦理纲常严格在德行上要求自己,压制自身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今民主社会,女性有着与男性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可以不再做男人的依附,创造出立体的独立的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钱民辉、田玉荣.中国女性行为的文化释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周晓琳.刘玉平.中国古代文学——女性形象新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3]李婧.男性建构下的女性形象——论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电影的女性表达[J].东方艺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