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高三地理有效复习的 三个视角
2014-04-29罗发新
罗发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老师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对学生的考查也慢慢转向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及综合能力方向。自然对高三地理的复习也提出来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提升复习效率,以达到更有效的复习。
关键词:体系; 图表信息; 答题能力
高三地理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努力提升课堂有效教学。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高考地理重在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复习。
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高三地理考查都比较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考查主干知识。教师在复习中要帮助学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还要注意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以及知识点间的包含关系,便于学生比较、归纳,形成知识脉络。只有形成知识体系,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调动和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在2013年福建省地理《考试说明》中也强调学生要“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梳理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以利于学生能从容作答。
构建知识体系,从大的体系来说,围绕地形,可以把系统地理(自然、人文地理两大块)内容串在接起来,地形主要影响:气候、河流、自然带(必修1)和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必修2)。具体知识体系见图1。
构建知识体系,从小的体系讲,高三复习也可以从某一具体要素深入复习,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体系。如图2所示。
因此,近几年来的高考、我省省检试题多以地形(通过等高线)和气候来考查相关知识。如2013年福建省检37题:图3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1)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
(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
(3)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的地理原因。
分别考查地形对农业、地形对气候、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答题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切入点,搭建起知识框架,迅速答题。要注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能力;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从2013年福建省检37题获取的信息有:拥有百万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较富庶——市场广阔;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较好;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丰富。由图3获取的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交通、河流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明白题目实质考查的内容是什么。如(1)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实质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之一地形;(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实质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之一气候;(3)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的地理原因——实质考查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之一交通;(4)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实质考查工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但还是与农业相关。从中也不难看出,命题者在出本题时,都是紧紧围绕农业这一知识点来命题的,没有考查太多其它的内容。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强化训练,要指导学生如何答题,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答题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地理成绩。
二、重视地理图表分析,挖掘其中信息,并进行拓展和应用
高三地理复习离不开图表。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多方位地判读和分析图表。而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是通过四或五幅图来组成四、五个的题组来考查,包括非选择题也是通过图表来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在《考试说明》中也提到“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重要内容。通过地图考查形式的创新,考查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取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因此在平常的复习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能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的地理信息。如2013年福建高考试题:
由图4、图5中获取的地理信息有:(1)在图中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太阳高度角与室内光照面积成反比,太阳高度角越大,室内光照面积越小;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遮阳板越长,室内光照面积越小;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遮阳板安装高度越高,室内光照面积越大。
图形的拓展、变化和应用:在南方农村很多传统农居设计如图6:求屋檐宽度(南方降水较多,屋檐有防雨的作用,在夏季太阳辐射强,屋檐又可起到防热的作用,同时还可保证冬季有足够的光照)、楼距(为保证一栋楼底层全年都有充足的光照条件,不被前一栋楼挡住,求这栋楼与前栋楼间的最小距离。还有停车位的选择(为减少车被阳光曝晒,在夏季时如何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更好的停车位)。
三、关注生活和身边中的地理
高中地理教育应“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只有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才能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在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基于此,高考也是注重对学生生活有用和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内容来考查学生的。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利用生活、生产中的事物或国内外一些具有时代性的素材,要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理论与生活实践、生产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同时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形成的可持续发展观。如2013年9月国务院提出10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太阳光照与楼距、PM2.5、喀什经济区、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中国人口红利面临“拐点”、中国企业参与巴西油田竞标、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2013年8月东北地区的洪涝灾害、因台风浙江余姚遭遇百年一遇暴雨等等。
总之,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又要注意与生活、生产相联系;既要注意练习的强化训练,又要注意避免题海战术;既要注意学生答题的指导,又要注意避免学生答题的僵化;既要注意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课堂有效教学,以收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高考考试说明编写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钟祖荣,李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 社会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组织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