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英语教学设计
2014-04-29李阳莉
李阳莉
摘 要:良好的课程建设得益于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设计。具体到英语教学设计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兼顾内外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体现出教学系统性特点,充分反映英语自身的知识结构特性。依托于信息加工过程的“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表现在明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激发学习动机,初步了解教学内容;习得教学内容,做到活学活用;积极进行教学反馈,适时做出教学调整。当然,这一教学设计在发挥其应有教学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启示。
关键词:英语教学设计 信息加工过程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157-02
由编码—匹配—选择—反应四个阶段组成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发展变化,折射出人类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的变化过程。[1]在教学过程中,这表现出了学生如何超脱单纯的书本呈现和教师言语口述,实现有意义的“自我内向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在加強英语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建构的过程中,关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与基本的课程理念、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契合,成为英语教学设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
一、英语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位,当下学界可为谓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大致有“措施”说、“方法”说、“操作程序”说、“方案”说、“计划”说、“技术”说等不同说法。[2]凡此种种,教学设计都难以摆脱预设性和可操作性双重表征的身影,并且在实践中升华出“教与学二者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而是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对‘教学如何‘互动生成的追问。”[3]具体到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而言,上述推断更具有得以实践的生命沃土。科学而合理的英语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课程改革由“以书本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注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认知图式,有所不同,他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挑选与自身相关的学科知识信息,而对其他信息予以过滤。具体到英语教学设计过程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占整个教学内容的比例究竟如何安排,才会既照顾到不同学生英语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而又能提升学生整体的英语综合能力,需要教学设计者认真对待。
2.要兼顾内外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生不是在真空环境下成长发展的,而是不断地受到内在心理主观条件和外在社会客观环境对他的双重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内外因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其中,内因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根据,起着关键性作用;外因是条件,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英语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性向转变,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此同时,也要尽可能降低母语(主要指汉语)环境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消极影响。
3.要体现出教学系统性特点
由于整个教学场域充满着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复杂性,因此教学设计时需要秉持一种整体有机的系统教学观,打破单一线性的散点结构性思维。也就是说,当代教学设计要求将“教学”作为一个基本的分析单位,在“整体意识”统领下,坚持以“结构意识”为核心,这既包括一门学科所有教学内容的大结构,也包括每一册教材的小结构;既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长结构,也包括某一学段的短结构;以及内容和方法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各有侧重的教结构与用结构,实现整个教学的结构性转型与突破,彰显教学设计弹性化、人性化和有效化的内在系统性特征。[4]因此,英语教学设计中,需要有效地处理好基本词汇与拓展性词汇之间的有效衔接,将词汇的掌握融入具体语境之中,将语法的学习导入到句型、句态之中,将英语的课堂书面学习迁移到生活口头交流中。
4.要充分反映英语自身的知识结构特性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它的实践性、情境化,坚持“做中学”,体现“做学合一”。英语教学设计中,从教室场景布置到英语国家的生活习俗讲解,通过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耳濡目染之中进行知识结构优化;与此同时,借助网络、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所具有的丰富性、多维性、立体性,充分展示出英语作为交际性、生活性的语言品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
二、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英语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设计思路为,“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一定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蓝本框架。对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就是学习者所面临的刺激通过一系列内部构造被转化、加工的过程”[5],因此,为了契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必要通过信息加工过程来使其明晰化,从而使教学设计能够真正促进教学体现出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
1.明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在新知识传授之前,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也为学生对新知识的习得提供了铺垫。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判断出学生“已经做了什么”,以及学生“能够做什么”,从而为教师科学而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有效参照。
2.激发学习动机,初步了解教学内容
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激发起内心的求知欲,并能够保持下来,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图片呈现的方式,将对话情景更加生动化、直观化,从而避免单一文字呈现方式的枯燥、乏味。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反复不断地听、说,逐步达到能够根据听到的内容,做出初步的知识信息判断,以初步了解所学内容。这是外界刺激下的知识信息在学生认知结构中进行初步加工的过程。书本呈现的知识信息,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学生的听觉、视觉,转换成信息流方式的神经冲动,在学生的认知感受器中进行登记,使学生能够对知识信息有所初步了解,从宏观上能够判断出哪些是和自己紧密相关的知识信息,哪些无关,并做出选择。
3.习得教学内容,做到活学活用
这一环节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学生,教师只起辅助的脚手架作用。具体来说,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借助先前的一系列情景导入的铺垫,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不同学习方式,不断尝试利用自身认知结构对知识信息进行充分地加工处理。在这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自我控制中心,在接受外部刺激发出的指令或内部心智变化调节过程做出的指示,以提取、编码、加工、再贮存等一系列方式,在操作空间中进行信息加工,形成长时记忆,从而对提取出的知识进行保存。[6]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信息已经不再是单独呈现的片段式字词结构,而是逐步联结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4.积极进行教学反馈,适时做出教学调整
评价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手段是对课堂教学及时地进行评价。作为教学事后的强化活动,评价通过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熟练程度,既能够使自己明了学习过程中尚存有的差距与不足,以待课后及时复习,缩小与同伴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为教师对自己原初制定的教学策略是否可行、学生究竟学到多少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平台,以利于今后教学改进,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说,评价既是整个教学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教学的开始,为教学设计真正地“以学生为本”提供了有力“证据”。英语教学中,既有每一单元后所附带的自测(self check),也有教师根据随堂情况,自行出的一系列练习题目,目的是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为了防止英语学习变成“哑巴英语”,也会配套进行读、听等交际性活动的练习。
三、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英语教学设计的启示
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英语教学设计虽然表现出一种“流水线”式的线性化特征,但它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形成、教学过程的实现、教学评价的反馈等方面都做出了清晰的说明和界定,有利于实际课堂之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操作意义,同时它也带来了以下几方面启示。
1.要关注实际的教学需要
教学真正发生的场所是在课堂,真正推动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因已学知识不能满足自身内在心理发展水平所产生的求知欲望,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客观的教学条件,定位明确而合理的教学目的,与现实相挂钩,使学生能够解决头脑中的疑惑。
2.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活动,教学无疑是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活动。学生作为基本的社会人,同样具有思维能动性,具有主观意识判断能力和自我认知建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应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应当认识到,“教师或课本怎么讲并不重要,……把学生维系在这一轨道上,充分发挥的主体作用,才真正提高了学习效率。”[7]
3.要及时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正向反馈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是一种变向的内心强化。而就反馈本身来说,它具有正向和负向两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反馈。即,通过积极适时地进行评价,发挥正向反馈的引导促进作用,在正向反馈的鼓舞激励下,使学生学习充满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得以更好地成长发展;同时,尽可能避免反向反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乃至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
[1][6]沃建中.论认知结构与信息加工过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1):85-86,82.
[2]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5.
[3]叶澜.世纪初中国基拙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A].“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2-23.
[4]李政涛.当代教学设计中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6,(7B):43-47.
[5][美]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14.
[7][美]R.M.加涅等.教學设计原理[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99.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Li Yangli
(Southwest University, Facult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400715 )
Abstract: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design can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effectiv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what should b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re students diversiti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which have influenced on students development, systematic teaching and English itselfs knowledge system. The procedure of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the post-method era,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can be divided into following parts, clear teaching goal, stimulating study motivation, context acquirance, prompt teaching feedback. This kind of design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efficacy, but also has some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