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
2014-04-29徐璐
徐璐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生机械的学。要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的教为主题变成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题。逐渐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師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创造法等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独立探索、
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如下: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成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虚拟实验室 设计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能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区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的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想主动探究发展。
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创造法等方法。
课堂小结:或由学生做,或教师做,或师生共同做,或由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必要时可以举行论文答辩;各组推荐一个和教师组成一个“专家评议组”由组长抽签决定答辩顺序,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有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王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通过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学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就只,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生态系统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换气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想”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创造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里学家称之为“遥远的想象”能力,他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实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学生一片驰骋的天空,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想向思维拓展。
三、创造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工具软件,为学生设计数学实验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第相互交流,民主地、和谐地、励志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总之,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创造个性收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个性,训练学生质疑、猜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