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4-04-29刘永珍
刘永珍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活泼生动、富有学习热情、生活情趣、个性特点的数学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不二法宝,而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情趣,就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一些沉闷古板的数字变成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创设 情境 体验 学习 问题
一、创设故事情境,体验乐中学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每个学生都能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如,教学“6的认识时”,我先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大风车节目,今天是金龟子的生日,你们看有几位花仙子前来向他表示祝贺,客人来了,先要请他们坐,金龟子搬来了几把椅子?倒了几杯茶?端来了几只盘子?每只盘子里放1块蛋糕,共有几块蛋糕?”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展示问题情境,让生逐一回答
二 、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我要学
数学课堂要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前,我思考: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换钱、购物活动,就象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一年级是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是肯定的。那么,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呢?这节课上我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
三、创设问题情境,体验疑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發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四、创设实践情境,体验做中学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而学具、实物模型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复习有关角的知识,然后借住学生上学期已懂得画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按上面的要求画多个方向不同的角,由此,我在进行总结锐角和钝角教学的要求和做法,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以前自己画过的比直角小的角,原来就是锐角,自己画过的比直角大的角,原来就是钝角啊,学生很快地认识和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接着,我又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制作出各种类型的角,学生在制作角的过程中又感知角的另一个含义——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在教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小超市”模拟购物活动。教师在每张座位上都布置一个简易文具专柜,标上“一只书包31元,一只文具盒8元7角,一块橡皮5角,一支铅笔1角,一个削笔器28元3角”并且每人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同桌位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学生对钱数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师问:“老师给你4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哪几样商品”?学生的想象得到了激发,会争先恐后地想为教师出谋划策。在活动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此时的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顾客”们在购物时文明,在付钱时排队。“收银员”礼貌的“欢迎光临”,一丝不苟的工作神情。全班交流时,“收银员”谈自己的职责;“顾客”提醒大家要用钱卫生,并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同时切身体验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接着,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外延伸的活动。“放学后,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超市自己试着买东西、付钱,好吗?”学生兴致盎然。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进数学的情感。
总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形成,而且会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益。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各种情景创设的效度,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宪章。 <<名言录>>。2003。8
[2]、苏霍姆林斯基。<<名言录>>200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