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主动学习
2014-04-29罗吉平
罗吉平
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是充分展示智慧和个性的学习,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习。因此,如果教师们希望幼儿能成为有智慧的问题的解决者,最好的方法即是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机会,让他们自己在探索中来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即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主动学习、发展。
一、诱导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索兴趣,开启主动学习之路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因而,它是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的重要来源。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变化善于随机应变,进行灵活调整,以幼儿的兴趣点为活动中心内容,以幼儿的兴趣发展为活动的发展阶梯。有了这样多方面的精心准备,教师在活动中就可以如同一本辞海,以准备充分应万变,让幼儿在活动任意遨游、探索亦可应付自如。
如教师带小朋友到户外散步。由于接连几天都是阴雨天,有许多的蚯蚓正从花坛中慢慢地爬出来,挡住了孩子们的去路。孩子们被雨后爬出来的这些陌生又奇怪的小动物给吸引住了,一个个驻足观看,竟以为是小蛇。“这不是蛇,是蚯蚓。”“对,我妈说,泥土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蚯蚓。”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着,议论着。他们有的把蚯蚓捉在手心,仔细地观察;有的把几条蚯蚓放在秋千上,轻轻地推动摇绳让它们荡秋千;有的故意用手去碰蚯蚓的身体,看它怎么扭动;还有的硬把蚯蚓、毛毛虫、蜗牛放在一块,看它们会不会一起玩——一整天小朋友的话题、兴趣始终没有离开蚯蚓。教师也和小朋友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蚯蚓了。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蚯蚓有眼睛、鼻子、嘴巴吗?它们喜欢吃什么?它们的爸爸、妈妈是谁?晚上住在哪里?它们为什么喜欢在土里钻来钻去?坏蛋欺负它,它怎么保护自己等等。当小朋友们产生对蚯蚓的好奇心时,教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蚯蚓的知识,解开了小朋友们心中的疑团。最后,教师把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全部列在墙上,教师又发动小朋友们搜集相关的资料,请小朋友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找答案。当小朋友对蚯蚓的习性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还开了“蚯蚓是庄稼的好朋友”的专题讨论会,小朋友们都当了一回小小科学家,他们别提有多得意,多自豪了,还使幼儿在质疑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教师支持、发展幼儿的好奇心,积极鼓励幼儿进行探索的兴趣,使得孩子们认知能力发展的价值大大上升了一个层次,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无疑是更有意义的。而教师们以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及兴趣倾向为依据,细心的观察,及时的抓住教育契机,最大限度的挖掘其教育价值,在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课程,满足了每位幼儿的需求,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得到生动活泼、主动有效的发展,逐步实现了幼儿做学习的主人。
二、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得主动学习经验
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重视幼儿之间进行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瞬间产生的思想予以肯定、支持和诱导,并作出决策、生成课程。瓶子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形状不同、装饰纸鲜艳,小朋友对它们很感兴趣,经常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对瓶盖却很不在意,到处乱丢,或者是张冠李戴。有一天,李金梦小朋友带了一瓶饮料,但瓶盖换成妈妈用的化妆品的蘑菇盖,虽然很别致,但饮料洒的到处都是,而且味道也变了。这时,小组长郭逸菲热心地帮忙,她从手工角的饮料瓶上拧下一个瓶盖,换掉了蘑菇盖,但是怎么也拧不紧,饮料还是容易洒出来。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也来帮忙,都没有成功。最后,小朋友们用求救的眼神望着教师,教师没有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只是要求大家明天把自己家的空瓶子带到班里来,由此“瓶子和瓶盖”的活动在小朋友的好奇中产生了。之后,教师没有直接教孩子们怎么拧瓶盖,怎么为瓶子配上合适的瓶盖,而是让他们一起玩瓶子,玩了几次后,许多瓶子和瓶盖分了家,瓶子里装的水洒的到处都是。这时,有的小朋友主动给瓶子配瓶盖。在孩子们多次失败后,教师及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瓶子与瓶盖之间的联系,协助他们取得成功,提高其自信心。为瓶子配上合适的瓶盖是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中进行并取得成功的。
瑞吉欧的教学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并抛给幼儿。往往在“一推一打”的过程中,幼儿对探索的问题会产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从而使活动深入发展。这时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了有关纸的集体活动,如“纸是怎样来的?”“各种各样的纸”“染纸图画真好看”等,融合科学、语言、美术活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幼儿积累有关纸的经验。在对纸的整个探索活动中,教师把小朋友们自发生成、自愿参加的一些活动和教师预设的集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小朋友们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自由想象,大胆表现,使小朋友们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的创造,形成了对“纸”的较完整的认识。
三、尊重个性,创设环境,处理好目标与结果的关系,给幼儿主动学习的空间
首先在小朋友的生活环境中设置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和探索欲望。如,教师在活动室的一角开辟了一个“小问号”,把小朋友们每次提出的问题和发现的结果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并经常鼓励孩子们不断去发现新问题并在探索中获得答案。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想表达的欲望。 通过探索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发现。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所以,小朋友们乐于表达和交流。他们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绘画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小朋友们的图画充满着童稚,不拘一格,虽然成人看不懂,却蕴涵着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作为教师们幼儿教师,要怀有一颗理解之心、宽容之心、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去引导,从而使他们获得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幼儿留下一个求新、求异、丰富而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在探索中得到发展。
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成功感、自信心比任何一个目标都重要,它是孩子获得经验的桥梁。从小养成幼儿自己学习,动手创造的能力和习惯,这种独立思考和具有自信的个性为幼儿今后学习任何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相信幼儿的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努力为其创设一个适应他们发展的良好的心理环境,使每个幼儿感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相信自己的能力并敢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他们不但能牢固掌握知识,而且学习主动积极,创造独特性也越来越强。他们的创造往往超过了教师的估计,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情感不斷增强,在这种探索和创造活动中使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便于教师发掘幼儿的潜在能力。
总之,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中,教师能够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捕捉教育契机,创设适宜的探究氛围,建构积极有效的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处理好目标与结果的关系,努力使幼儿的学习兴趣、认知情感、求知欲望等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注重幼儿的自主观察、主动探究,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幼儿在不断探索中主动学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