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指导课程中礼仪素养的培养
2014-04-29朱波
朱波
摘要: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在求职过程中因礼仪素养缺乏而影响到其就业,更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就业礼仪培養
高等学校就业指导课从根本上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素质与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不能将其作为单纯的理论教学或者灌输式教学来对待,如果课程内容仍然局限于就业政策法规和择业技巧等方面,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如何获得就业信息等,而在礼仪素养等方面着力较少,就只能有以服务学生为目的的作用,而起不到真正帮助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在现代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礼仪细节修养提出了更加高的标准和更具体的要求。
1礼仪素养的内涵及其作用
11礼仪素养的内涵
词典中对“教养”解释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或“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教”指的是入学经师、家长的言传身教、环境的耳濡目染。教养的证据不是读过多少年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而是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在12月10日获奖感言中讲到人文主义者在充满挑战的世界中的作用:“我相信人不但会承受,而且还会战胜。人是有精神的,精神是永恒的。人有慈悲之心,人能够与人为善,自我牺牲,忍辱负重。诗人和作家的任务就是要写出这些精神,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充实人们的心灵,时刻提醒他们勇气,光荣,希望,骄傲,慈悲和自我牺牲精神都是人们光荣历史的一部分。”
可见,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 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礼仪属非法律规范范畴, 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12礼仪素养的作用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赫尔芩说“生活里最需要的是礼仪,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礼仪是步入文明社会的通行证,礼仪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礼仪的关键不在于学到了多少社交技能,而在于自身的品质能否赢得他人的尊重。”
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2就业指导中重视礼仪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21这是高等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表明,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降低挫折感, 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 减轻压抑和痛苦, 减少孤独、寂寞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抑制不良情绪的产生, 产生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及时的化解,有效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1]部份大学生缺乏社交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 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 缺少朋友, 形成一些心理障碍, 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礼仪教育中贯穿的“真诚”、“友善”、“关爱”、“沟通”、“信誉”、“双赢”等一系列理念, 可逐步地帮助大学生树立公众意识、形象塑造意识、创新策划意识、沟通协调意识、真诚友善意识、理解宽容意识、竞争合作意识、互惠双赢意识,这些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大学生顺利成才都必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礼仪素养教育还教给大学生沟通和协调的方法与技巧, 其中坚持的信条是诚信、尊重、微笑、宽容、热忱、赞美, 使大学生能提高自己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创建有利于自身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 使自己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22这是用人单位用人标准的要求
如果大学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 如果大学生对自己个人成长发展认识上的不足, 只注重学历、外语水平等硬实力的培养, 却忽视个人思想品德、创新精神等内在的个人因素培养的话, 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当前,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用人单位招人标准, 不仅包括学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专业技能等智力因素的要求, 也包含了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并把后者即所谓的软实力, 看作是更加重要的方面来加以考查。
近年来,高校学生干部的就业情况较顺利,这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重视团队精神有关。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 而相互协作, 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而良好的礼仪素养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的重要资本, 是求职就业乃至发展的一个重量级砝码。
3就业指导中重视礼仪素养培养的途径
31将礼仪素养培养贯穿到学生多门课程的学习中
最近几年,大多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真正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将之提升到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课程建设,进课程、进学分、进教学计划的还只是少数。很少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往往靠行政推动,缺少高素质就业指导师资。教学随意性大,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弱化了其就业指导作用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就业指导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讲授、讲座、实践、考查、交流、模拟等多种形式,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应注意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改思路,发挥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类礼仪选修课,让学生学习语言文明、着装文雅、修饰适度大方,内外美统一。对毕业生还应该进行应聘面试礼仪的培训。提高应聘面试的成功率。
另外,可以聘请校外就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名人和企业家做客座教师,把校内外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资深人士汇集到课堂。辅导范围由择业指导拓展为将事业、心理、学术三者合为一体的辅导,指导内容和方法也应不断地更新,工作重点由过去的注重就业安置和信息提供转变为注重加强培训和辅助发展。[2]使就业指导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32强化师资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就业指导课涉及心理、法律、形象指导、求职技巧、礼仪、创业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现在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多是由学校的行政人员或辅导员担任,他们虽然长期从事此项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门培训,对课程的设置、规范、建设,思考研究不够,难以保障就业指导课的效果。[3]应该加强专业化教研室建设和科研活动,切实担负起就业指导课程计划的建设和组织实施,鼓励任课教师开展针对就业、创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以拉动高校就业指导课建设整体水平提高。
33改变就业指导课教学重知识讲授轻行为训练的弊端
目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多以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出现,内容仍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缺乏职业能力测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和择业心理教育等内容,就业指导内容比较狭窄,没有新意。多数教材仅是人們行为的操作规范, 缺少其由来介绍, 使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存在教条化的弊端。
另一方面,目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上以传统讲授为主, 没有体验式教学和评价环节,这并不符合大学生认知心理特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评价是体验式教学的保障,评价过程同样具有教育功能,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和能力进行反馈、指导。学生通过与他人行为的认识与比较,经过角色互换,能够将知识内化为内心的体验,能够将行为规范内化为行为需要。这种评价一旦成为惯用形式,就具有了隐形课程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熊秋文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再认识[J]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2007,(12)
[2]董辉, 赵玉华大学生素质和软实力的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5)
[3]刘国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与发展创新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9年第4期
基金项目:大理学院2010年度就业课题“加强公共关系教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