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职业学校困境成因与对策
2014-04-29甘金城
甘金城
摘要:我国的县级职业学校曾有过辉煌的历程,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适用型人才,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上各种条件的制约,县级职业学校陷入了困境,走向滑坡,办学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县级职业学校出路何在?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关键词:县级职业学校困境对策
一、县级职业学校困境形成的原因
(一)传统就业观念和办学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很多农民送子女上学就是为了“跳农门”,认为职校学生不可能到大城市就业,因此,不愿将子女送读职业学校。而目前初中教学质量评判主要以的合格率、优秀率和升重点中学的人数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向学生宣传职业学校的重要性,影响了学生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在学校中,职业教育办学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不敢正视职业教育的“产业性”,办学脱离生产,脱离经济,缺乏创新。
(二)办学定位不准确,科技含量低,偏离“三农”,偏离“应用与创新”
由于观念落后,不能对县级职业学校进行准确定位,把县级职业教育看成单一的教学中心,而忽视了县级职业教育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生产示范中心、新技术推广中心、农科人员及农民培训中心。这样,办学定位不准确,对农业科技创新不够,导致办学中科技含量低。
在县级职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传统,轻创新,黑板种田,粉笔栽秧,培养的学生缺少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办学体制不全,缺少特色与多元化
一些县级职业学校,沿用计划经济下的办学体制,把教育当产业发展,经营的体制与机构不全;研究市场,开发市场,开门办学,开发办学的体制与机构不全;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推广的体制不全;生产示范的体制不全,办学没有特色,不能吸引社会、政府、家长和考生;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机制不全,没有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学校与公司、学校与农户的优势。
(四)专业、学科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县级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专业过于狭窄,不能对市场进行“号脉”,使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教学内容中没有注意一线人才的培养,只注重理论教学,没有注重职业教育的渗透,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
(五)学校品牌意识薄弱,品牌战略意识不强
县级职业学校中,许多校长是政府部门任命的,习惯于科层制的校长管理模式,品牌经营意识和能力较差,没有明确的学校品牌传播意识。忽视与外界的沟通,忽视学校品牌本质。忽略了品牌生存的基础和对品牌的内部管理,造成学校在封闭条件下低水平发展。
二、县级职业学校发展对策
(一)加强舆论宣传,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产业结构尚处在“一、二、三”阶段。产业结构定位现实告诉我们,我国在产业政策上,必须加强一产,提高二产,发展三产。依据我国现时的产业政策,本该有更多人去爱农、学农、务农,爱工、学工、务工,立志为工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因此,我们要改变“小学-中学-大学”一条路走下去才真正完成学业的教育观念,正确引导群众望子成龙的良好愿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明确定位,立足“三农”,开拓多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明确县级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树立“在育人中兴农,在兴农中育人的”办学理念。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本领。”因此县级职业学校的办学必须围绕“三农”的办学宗旨,开拓多元化、多方位的服务体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在校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要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和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建立县、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民文化科研教育培养体系。
(三)整合地方资源,重特色建设
实行农科教结合,多位一体职能,与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智力资源,科技创新优势,突出发挥农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养人的功能。同时发挥农业和科技部门的优势,建立科技示范园,将新成果,新科技推广给农民,为农民提供示范和指导。
建立科研、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对外技术服务、对外技术培训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和体制。实施“科研项目+基地建设+生产示范+推广、对外服务+对外培训+经济效益+承包+奖金”的特色办学模式。
(四)改革县级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专业是学校办学的基本单位。专业设置具有行业性,地方性,市场性特点。要根据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热点设置专业,根据企业,乡镇,农村的需求设置专业,还要根据学生创业的需要设置专业,从而有效实施“订单办学”。
教学内容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中心,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互相渗透的原则,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训比例,改革专业过于狭窄状况,实行弹性学制等。
(五)树立品牌,打造名校
创办名校的基础是名师建设。“名”名就名在把生产实践的最新动态,最新科技,最新成果引入到教学中,能进行农业科技创新,能进行高新农业生产示范。科研与生产推广是培养名师的摇篮,是名师成长的沃土。加强科研工作,加强基地建设,增加教师实践机会,加强名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与培植是创办名校的重中之重。
(六)“筑巢引凤”,解决招生难、就业难
我国有句谚语叫“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即筑巢引凤,比喻創造条件,引进人才。因此县级职业学校要解决招生难问题,就得先解决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从长远看,首先要坚持就业导向,其次坚持服务原则,再次就要坚持技能优先。从近期看,首先要立足于学历化的职业教育,其次要推行“产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训,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第三是抓好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基地工程。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校友网”,“校友招聘栏目”,“校友访谈”等形式,扩大就业网络。
参考文献:
[1]朱金中坚持公平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N]教师报,2006-2-15(3)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