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2014-04-29明海英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农民职业农业

明海英

2013年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围绕如何让农民从一种身份变成一种职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等问题,笔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新型农民应是一种职业选择

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一般都外出务工。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对笔者说,随着城镇化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可能会变成永久性市民。而对土地有感情、有经验的农民则已经年迈,种地力不从心。谁来种地问题值得深究。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主任王景新提出,通过农民职业化,农业分工就能够在社会化条件下进行,而不只是在家庭内部进行分工。新型职业农民也不再是身份印记,而是一种职业选择。

职业农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应该如何界定?王景新认为,判断职业农民有两个标准:劳动时间和收入来源。他认为,职业农民80%以上的时间应该从事农业,家庭收入的70%以上来源于农业。朱启臻补充认为,职业农民需要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

农民职业化对自身的素质要求更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说,职业农民不仅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投资者、决策者,要承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朱启臻表示,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市场主体,要充分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其次,职业农民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且后继有人。最后,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其行为要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各行各业都有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唯独农业没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认为,农民的职业化也要通过考试设置门槛,根据等级取得资格证书。张晓山建议建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制度,使之成为政府认证主营农业的农村生产经营者资格的一整套信息管理制度。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当前多数农民存在兼业化生产。兼业化农民的农业生产是为了家庭的口粮需要,也叫“口粮农业”“生存农业”。张晓山说,兼业化的主要特点是农民不完全把精力放在农业上,生产规模较小,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不高;农民运用科技的能力、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商品率、专业化程度较低。

如何发展职业农民?有学者认为首要问题是土地。“承包的耕地面积不足以养活一家四五口人时,必须兼业。”王景新认为,成为职业农民,经营的土地面积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占有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制度創新无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外,张晓山认为,还要有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他说,市场体系一定程度上能规避市场风险;金融、财政等政策可以保证所需资金。只有这些综合配套措施多管齐下,才能激励农民去创业、发展、致富。

王景新认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自然就是体面的职业。”为此,需要通过扩大规模、提高单位产出,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扶持力度等,让农民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以上的收入。

新型职业农民需培育

目前,学界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较多,但对现代农业需要的人的关注较少,需要加强研究。徐勇认为,首先要了解现有农民的客观状况,弄清楚究竟谁在务农,以及务农农民的素质现状等;其次,研究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农民,怎样根据理想目标塑造现代职业农民。未来应围绕人来考虑一系列制度、政策条件,以及农民的转型问题。王景新表示,首先要研究如何界定职业农民,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

近年来,各地都提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张晓山认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和职业农民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无论从理论、实践还是政策上都要进一步厘清。另外,怎样进一步培育职业农民,创造有利于职业农民发展的制度环境,也需要深入探讨。

我国对职业农民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央政府和相关部委对此高度重视。2013年12月16日,农业部和教育部联合召开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开题会议。朱启臻认为,未来应重点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环境,包括怎样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规模经营的土地来源,以及政府支持、政策倾斜等。

猜你喜欢

农民职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