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农村期待
2014-04-29刘儒凌崎猛高光林
刘儒 凌崎猛 高光林
2012年,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被特别提出。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势必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自然意义非凡。那么,在广大农村,作为主要培育对象的农民,他们对这个与自己休戚相关的政策,究竟有着怎样的认识和需求呢?
2014年伊始,本刊记者分赴南阳、洛阳、焦作,进村入户,和当地农民进行零距离接触,详细记录了他们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心声和期待。
南阳:农技缺失,农业学子成为“香饽饽”
1月12日,记者来到南阳市方城县村民王威的家。年纪轻轻的他,曾经是村里有名的养羊大户。听我们讲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事儿,他颇为惊喜:“培训技术好啊,可惜我没遇到。”
两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王威,看到邻村的一些村民通过养羊让腰包轻轻松松鼓了起来。年轻气盛的他和家里商量后,也筹资几万元买了一群羊羔,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之路。
由于刚入行不久,王威对羊的养殖技术和经验知之甚少,就连防疫、防病等最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结果一场疫情下来,羊死了大半,损失惨重。“好几万啊,都打了水漂。”他叹息着说。
技术的不足和管理的缺失,显然是王威养羊失败的根本原因。采访中,王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颇为期待:“我得好好关注下,看我们这里啥时候开始。”
告别王威,记者又来到了方城县包营村一户村民的家。男主人姓李,家里种了七八亩花生,供应两个孩子上大学。
姓李村民告诉记者,如今,除了那些将自己土地租出去进城打工的村民,留在村里的都想着如何能种植些蔬菜、药材、花卉等效益高的作物。
“孩子上学要钱,从土里扒出来俩钱真不容易。说实话,我也想种植些收益高的作物,但没有技术和管理经验,万一赔了,可承受不起啊。”显然,他对自己目前的种植现状并不满意,但种植高效益作物,技术的缺乏和风险的过大让他顾虑重重。“种植花生、小麦虽说苦点,但是有保障。”
离开方城县的田间地头,记者走进了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是南阳农业的最高学府。据了解,从这里毕业的大学生现在都是许多著名涉农企业的“香饽饽”。
“我学的是水产养殖,工作挺好找。但还有一些同学,毕业后没有选择企业,而选择了自主创业。”该校即将本科毕业的小马对记者说:“我们有技术,有知识,但我们社会资源太薄弱,没有资金,如果政府能在这方面多给一些扶持就好了。”
该校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近些年,在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农牧专业的学生却往往不到毕业时间就被省内外涉农企业抢订一空。现在,许多农业大户也都认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他们正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让自己成为有技术、懂管理的职业农民。”
洛阳:培育普及需要政府大力推进
“10年前学过的技术到现在还在用,之后没有再学过啥新技术。娃儿们都在外打工,俺60多岁了,也不能闲着,这个季节只能种些包菜、花菜等好种的蔬菜。”在洛阳市郊区佃庄镇碑楼庄村,张师傅一句简单的话,说出老一代农民当下的务农现状。
距离张师傅家不远,就是村里的农田。站在地头向田间望去,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在蔬菜大棚旁边忙碌。大棚里种植的,大都是张师傅所说的普通蔬菜,那些收益高的蔬菜在这里踪迹难觅。
碑楼庄村前方不远,是该镇黄庄村的菜田。田间,一对姓耿的父子在忙着扎棚育苗。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他们一无所知。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听谁说过农民培育的事儿,你是第一个给俺说起的,学习技术是好事啊,啥时候政府真的组织了,俺第一个报名学习。”姓耿的年轻人性格直率,他对记者说:“现在的农作物,会种的不值钱,值钱的不会种,如果真正掌握了好的经验和技术,种地可是铁饭碗啊。”
“咱这里不像人家山东某些地方,早把种蔬菜当成事业经營。我虽然是农民,但长时间在外打工,没有专门种地。主要原因一是种地赚不到钱,二是自己也确实没啥好的种植技术。”这位年轻人认真地说,真希望政府能对农民多开展些实用的技术培训。
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而且具有规模经营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优势。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洛阳广大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似乎还很遥远,要将这里的农民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继承人,让农业成为他们固定的、终生的职业,尚需当地政府大力推进。
焦作:职业培育“冷”“热”互现
1月14日,记者来到焦作市部分县区,通过采访养殖、种植专业户发现,随着2013年阳光工程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倾斜,这里呈现出“冷”“热”互现的现象。
一位提前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告诉记者:“如今我们那里的土地已经流转,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对于有些农业技术,学不学都无所谓。”
“有关部门组织培训的一些农业技术知识,并不是农民迫切、急需的农技知识,所以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一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向记者反映。
但与这些对农业技术培训“不买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村区双盈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记者发现,双盈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专门为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设置了大讲堂,大讲堂里投影机、音响、黑板等器材一应俱全。“合作社定期举办培训讲座,组织农业专家面对面给农民社员讲解遇到的农技问题。对社员来说,这些培训非常实用,很受欢迎。每期培训讲座时,合作社的大讲堂里都座无虚席,被社员们挤得满满的。”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
焦作市农业局科教科科长宋胜利介绍说,目前,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来说,农民们的积极性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也有一些部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走形式,但总的来说,焦作市做得还不错。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焦作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我们认定了21家培训机构,还根据不同的专业知识,在县、乡、村或田间地头举行培训讲座。同时,根据阳光工程政策,对培训机构、培训学员信息等进行公示,对每个学员建立档案和台账,结业时要验收合格。”宋胜利说。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宋胜利还特意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都应参加培训;二是要积极调研,搞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业知识培训,真正起到帮扶农民的作用;三是培训机构要灵活机动,由于各县区大小不一、培训机构性质不同,不要硬性确定指标和性质,否则会产生一些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