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4-04-29李不言吴雷鸣杨丽
李不言 吴雷鸣 杨丽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相结合培养人才的形式,更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大学生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能将学生个人兴趣、专业知识、技术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1年,教育部启动“2011计划”,其基本要求是“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校企合作”作为协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先进模式。本文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放在校企合作视野下分析研究,通过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形成该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一、实行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以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建立课堂教授、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有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育。
1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实际,创新型、专业型人才变得抢手,但大学生创新能力欠缺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改革,也能适应日渐严峻的人才竞争需求。
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当前我国培养的大学生虽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普遍存在创新精神不足、缺乏社会竞争力的状况。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与企业的不同模式造成大学生与企业需求不易接轨,而校企合作模式恰好能够弥补此缺陷,改善就业与实际脱节现状,使大学生更好的参与社会与企业的发展。 国内外针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相对较少,从已有研究成果中看,我国学者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将创新教育引入教学培养体系;注重高校教师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教学改革;组织学生参与国内相关技能竞赛;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创新基地(程书强,杨建斌,2011)。本文认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校企合作需在四个方面发力,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同时校企双方也需依据不同专业及学生特色,建立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校企合作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合作仅停留在表面,深层的共建较难开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机制推动校企合作,站在共赢的立场,充分挖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合作办学,深度联合
(1)学校转变办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
在校企合作中,合作办学可从多方面入手,包括资金、设备、人才等。首先,学校可与企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潜能的同时也促进办学理念的转变;其次,企业向学校提供资金、设备、场地支持,改善学生实践条件,设立创新实践奖学金,激发学生兴趣;再次,企业中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也可定期在学校进行讲座与授课。
(2)教师进入企业体验,进行创新教学
高校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他们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合作办学可针对学校教师制定相应的合作策略,如定期到企业进修,鼓励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企业中接触到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创新教学。
2校企合作,育人为先
(1)联合组织专业技能竞赛
技能竞赛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校的教学水平。学校以相似专业群为主体,辐射其他专业,联合行业企业组织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依托此类竞赛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开发,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有企业参与设置的专业技能竞赛还可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参与者可从中积累到社会实践经验。
(2)设立创新创业奖助学金
单一的综合性奖学金目前已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高校有责任设置类型多样的奖学金以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的学术热情。设置创新创业奖助学金可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通过奖助学金的评比在校内营造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3共建互惠,协调发展
校企共建,要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学校应以“学”为基础,以“研”为核心,根据学校不同的类型建立相应的产学研创新基地,以及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协中心。在校企合作共建中,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等将其研发机构转移至高校中,这就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巨大便利。一方面,创新研发机构能够营造校园的创新氛围,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新中去;另一方面,创新机构注入到高校,更会加激发高校的创新活力。高校应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期,以学生为主体,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载体,项目合作为纽带,重点培养创新型的大学生,产学研结合,实现校企共赢的结果。
4著力就业,注重实践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兼具普通教师与工程师等专业素质于一体的,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他们兼备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高校对“双师型”师资建设认识还不到位,造成“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培育渠道不畅等现象。而学校与企业合作可利用企业人才和高校教师组合成为“双师”,建立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机制,即企业定期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也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1]
(2)完善“订单式”培养制度
在“订单式”培养制度中,课程设置应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在课程方案中应予以清晰体现,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研究,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与企业产品结合,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体现技术创新等。
三、结语
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变得更加具体可行,在我国倡导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高校应把握协同创新总体发展契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并结合新时期学生特点,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吕希奎,周小平,刘博航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现代企业教育》[J] 2010年1月
[2]程书强,杨建斌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高等教育与研究》[J] 2011年9月
2013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编号:ZCGJ78-13)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