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4-04-29张珏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美的文本生命

张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就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一、初入境界,发现美

发现美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朱光潜说“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初中教材中的美比比皆是,但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文本中美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在读完文本后会表现出心领神会的样子,会点头,会赞叹;而有的学生只是像完成了一项不得不做的工作后,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可见他丝毫没有感受到作品中的美。发现美的能力并不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1.通过朗读训练引导。这里的朗读是指有指导的朗读。在齐读前,教师应分析文本文字的音韵特点、大致感情基调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细细品味和思考。普通话较好的老师还可以采用范读的方法,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倾注于文本的朗读中,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初步感知文本的美。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她在朗读完余光中的《乡愁》后,整个教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当中,学生动情地说:“这首诗真美啊!”正是朗读让学生发现了文本中的美。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美。有些学生对于美的发现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外物。美学原理告诉我们:“从客观条件来说,审美的个体性发生还有赖于外物对个体情感的感发和激荡。”教师运用外物来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发现文本之美。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故事法、设置问题法、语言描述法、运用多媒体法等,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在教授《七律·长征》时,由于学生对那个阶段的历史不甚了解,于是在课上我先给学生讲述了长征的起因、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还给学生讲了“七根火柴”的故事,学生都被红军长征中的献身精神所感染。当他们读诗歌的时候,自然就体会到了红军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却依然乐观自信的精神美。

二、渐入佳境,感受美

感受美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深入。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感受文本之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感知文本之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感受文本的情感美、思想美和生命美。

1.领略情感美。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文学作品浸透了作者全部心血和炽烈感情,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略作者的爱、感恩、同情、纯真等美好的感情,通过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去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朱自清的《背影》最能体现这一点,虽然文章文字朴实,但我们可以让学生注意体会平实叙述中父亲和儿子爱的流露,学生也就不难体会文中充溢的浓浓的父子之情。

2.欣赏思想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个“心灵接触”我理解为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产生思想的觉醒和心灵的震撼。我们可以从《陋室铭》中感受安贫乐道的情怀,从《散步》中感受责任的重要,从《威尼斯商人》中感受人文主义的光芒……

3.感知生命美。学会审美,学生的生命意识才会得到加强,“审美活动的过程使人们获得生命被激活和豁然开朗的体验,从而超越个体的有限走向无限”。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的生命之美,唤起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让学生在《紫藤萝瀑布》中感受生命长河的永恒,在《热爱生命》中感受生命的顽强,在《享受生活》中感受生命的乐观……

三、精研深品,探索美

探索美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文本深处的美是需要教师和学生潜心钻研、深入挖掘才能体会到的。学生内心对美的探求是有一定的渴望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他们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探索美,从而培養他们的审美能力。

1.品味语言美。“语言赋予了文学阅读无可替代的审美意义”,阅读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审美的意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如鲁迅的《雪》中,写江南雪人的眼睛用了“灼灼”二字来形容,学生阅读时很容易一带而过。这时就应引导学生来体会这个词的美妙之处。雪人本无生命,“灼灼”的目光赋予雪人以生命,这就使江南的景物带上了生机,学生就能体会到鲁迅笔下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充满生机的美感了。

2.追踪细节美。余映潮曾说:“课文研读要讲究‘美字,要对课文进行美点追踪,进行妙要举例。”而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细节描写进行探寻,就是美点追踪的过程。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展现人物个性,突出作品主题,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中的各种细节,如《孔乙己》中写主人公青白脸色的外貌细节,突出了人物生活经历的坎坷;《背影》中父亲爬月台的动作细节,突出了父亲的艰难,更彰显了父爱的伟大……

四、神领意会,创造美

创造美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终极。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能对文本中的美进行感知、理解、评价,并将这些美进行自我投射。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人格得到完善,身心得到愉悦,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追求美的需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1.运用想象创造美。学生作为阅读主体是具有能动作用的,他们对文本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在尊重原著作者意图的前提下,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解读,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创造性地再现文本画面,用文字表述出来。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窗》时发挥想象,将两个病人的心理描写出来,从而洞悉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的性格。

2.仿写、续写延续关。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运用仿写,可以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逐渐地锻炼自己的创造能力。如《繁星》中对夜晚的星空描写极为生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照文章的写作手法,选取自然中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陶行知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可见,对于一个人来说,美是与真、善并存的,是极为重要的品质。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格。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美的文本生命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