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阅读:语文课堂的应然之义

2014-04-29王国富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法布尔语文课堂海洋

王国富

“美景如画须细看,最动人处是天然。”然而在我们当前的课堂中,随意性、多变性、硬拽性俯拾皆是。“个性”成了时尚,“对话”成了新宠,“感悟”成了主流,而且派别各异,派系林立,使语文课堂显现出扑朔迷离、气象万千的“繁荣”景象。而崔峦老师多次强调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却难以寻觅。

冷眼观察之一——语文课堂的“伪活力”

由于一些教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识的错位,“热闹新颖”的背后往往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文本的“共识意义”没有凸显,学生的内在情感和思维没有真正被激活。

例:《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第九册)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法布尔对昆虫很着迷,你能不能从第一件事中找一找,画一画,看看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法布尔的着迷。

生:第2自然段:“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我从“傍晚”一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很着迷。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他捕捉昆虫忘了回家。

生2:忘了找爸爸妈妈。

师:干什么去了?

生:捉纺织娘去了。

师:为什么要去捉纺织娘?

生:因为法布尔一直都没捉到过,他下决心一定要捉到它才肯罢休。

这样的课例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常见。

冷眼观察之二——语文课堂的“伪主体”

传统教学的习惯势力特别顽固,有一种现象就是“主体非主体,主导非主导”,语文课缺乏应有的“儿童味”。学生课堂的质疑、合作等不过是一些教师用来精心粉饰课堂的“花式”罢了。

例:《三打白骨精》(苏教版第十二册)

教者在揭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师:读了题目,我想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小小的问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谁三打白骨精的?

生2:孙悟空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

生3:孙悟空是怎样三打白骨精的?

我们很多老师上公开课都喜欢在揭示课题之后让学生提问,以体现自己课堂的“主体味”。但读了上述例子,你是否有点哭笑不得?《西游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这几个疑问真是学生的肺腑之言吗?肯定不是!他们如此“八股文式”的质疑,是在迎合我们老师,取悦我们老师。

冷眼观察之三——语文课堂的“伪拓展”

有的老师在形式与内容的联结中没有把握好语文课的本性,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涌进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教师旁征博引,四处开花,课堂一下子成了成果展示厅和资料交流会,这样语文本身的学习被严重弱化,甚至逐步演化成已种了别人的“一分田”还浑然不知。

例:《海洋——21世纪的希望》(苏教版第十二册)

师:关于海洋,同学们课前也搜集了很多资料,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谈谈自己对海洋的认识。

(学生整理资料,互相交流,气氛热烈)

师:海洋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啊!同学们,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想象一下我们人类还可以从哪方面来开发和利用海洋?(学生说得天花乱坠)

师:是啊,海洋曾经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可是,现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个希望的呢?看这些照片!(教师一一出示人类乱捕乱杀、污染海洋的照片)

师:海洋存亡,匹夫有责!此刻,你想向人类说些什么呢?(学生群情激动,各表陈词)

此番设计我们也不否认学生在拓展交流中掌握了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但这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吗?本课理应把重点放在对说明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上,千万不可追求某种形式上的热闹而“得意忘言”,忽视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

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热闹”课堂背后呈现出来的问题还很多。课堂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三维目标割裂,人文渗透空洞,教学结构松散,语言训练机械,学生真正学习的空间被无情地蚕食。对此,愚以为,语文阅读教学要真正体现自己的“学科担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教学要谋求“真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这点上,很多名师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特级教师于永正许多经典课如《庐山的云雾》《第一次抱母亲》都没有随意地打乱文章的章节,破坏学生的整体思维,而是引领学生顺文而读,依学而教,板块推进,整个课堂显得大气而朴实。所以我们阅读课堂须引导学生立足整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调动其生活和学习积累,围绕初步感知的感情,逐步走向具体语段和重点词句,增强主体体验,强化感性思维,明晰文理认识,实现人文理解。

二、阅读教学要谋求“真自主”

什么是自主阅读?如何自主阅读?我国教育专家庞维国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文中指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礎上的‘会学,建立在意识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此番言论精辟地告诉我们在课堂的具体操作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须在教师主导作用的依托下,要注意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阅读教学中的多元阅读、差异阅读,放手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学习的时空;要回归真实的课堂情境,要让学生在自然常态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带着“真我”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亲密触摸文本,亲历实践体验,通过阅读、欣赏和品味,直接与大师对话,去直接亲近原汁原味的“绿色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谋求“真得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规定:“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平时指导时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的习惯。如类似《埃及的金字塔》之类的说明文,我们要引导学生围绕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的顺序是什么,怎样来说明的,其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来阅读研究。再如教学《水》,应结合年段要求,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写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以乐衬苦”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总之,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基础和不同文体的阅读教材,有针对性地对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当然这种“学的过程”要体现渗透性,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文本内容,通过读、圈、画、议、评等学习方法主动求知,自主构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阅读教学要谋求“真拓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教师应摆正教材与拓展的关系。首先,我认为拓展不可太泛,要把握拓展的时机,拓在当拓处,展在当展时,拓展的时机要“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其次,拓展的内容要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要顺应文本的价值,保持课堂的“原汁原味”。如在学习了《麇鹿》一文后,我顺势给学生布置了阅读拓展练习:除了麋鹿,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动物?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学着本课讲解员的样子,说一说,写一写,一周后开个动物专题交流会。第三,拓展的效果要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和语言运用。最后,拓展的时空可由课内走向课外,如让学生实地参观、调查访问、畅游网络等,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进行“语文实践”。

让语文课堂回归自然,回归本真,把“语文”实实在在地教到孩子的心上,这理应成为我们语文课堂的应然之义和永恒追求。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折柳中心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法布尔语文课堂海洋
“昆虫迷”法布尔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法布尔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海洋的路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蝉壳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