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14-04-29李泰山张兴武
李泰山 张兴武
【摘 要】甘肃省古浪县定宁中心学区从乡镇学区层面认真总结校本课程建设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教师校本培训,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注重课程资源整合,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强化校本课程的评价和加强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性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中心学区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可以充分说明农村小学能够结合当地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开发出适合学校和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
【关 键 词】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5-0026-03
近年来,古浪县定宁中心学区借助实施“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有利契机,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的指导帮助下,组织开发了具有农村学校特色、质量较高的学校課程资源,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2012年,经学校自评、市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评估和省级复评,定宁中心学区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学区”。近年来,我们从乡镇学区层面认真总结校本课程建设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推动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中心学区成立了由学区区长任组长的“定宁中心学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有中心教研室主任和各学校校长,同时还邀请家长代表,村组代表及学生代表参加,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领导全镇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领导所属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2)负责对各学校校本课程进行审议;(3)对所属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同时,各学校还成立了相应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校校本课程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制定本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对各班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指导;(2)负责管理全校各班级校本课程活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及时纠正活动中的偏差;(3)负责考核和评价教师校本课程教学效果及各班级的活动成果;(4)负责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方面的培训、交流以及各班级的横向沟通联系;(5)负责开展一系列带有成果展示性质的汇报会、讨论会等。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保证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落实和课程设置的规范合理。
二、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对农村学校教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调动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针对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参次不齐、素质不高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校本培训,着力提高他们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一是开展专题学习,中心学区选编了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文章组织各学校教师学习、讨论;多次召开专题培训会议,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先后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古浪县基础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细则(试行)》、《定宁中心学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二是组织教师收看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案列,学习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典型经验。三是开展结对帮扶,组织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对,通过“能带新,一帮一”活动提高他们的素质。四是聘请农技员、司法助理员、交警协管员及镇、村卫生所人员为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实施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发挥优势,注重课程资源整合
中心学区所属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对校内外资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评估,同时在教师、学生中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了需求调查。在认真分析学校各种资源特别是教师特长的基础上,对所属学校教师的特长资源进行整合,在充分发挥个体作用的同时,发挥群体潜力,以达到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在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上,学校根据对学生需求的评估结果,确定开发领域,开发主体和实施对象,由课程开发教师编写讲义或活动方案,然后在教研组内讨论修改,学期末,各学校将教师活动方案或讲义汇编为学校教材。最后,中心学区对各学校教材进行筛选归纳,选编出全学区统一的校本课程必修教材。这样,通过教师个体编写教材——教研组编写教材——校内教材——学校间教材的整合,做到了同质课程资源强化整合和异质课程资源的互补整合。
四、合理确定校本课程实施目标和课程领域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我们首先确定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每个儿童的个性差异与需求均应受到尊重,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人文教育的思想。要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家庭生活的初步技能,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课程的基本目标,一是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个人发展机会。二是使学生知道人的生命是怎样来的;人的身体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懂得生命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一些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初步学会如何自护自救,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三是使学生懂得一些家庭生活的知识和窍门,锻炼学生灵巧的双手,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的能力。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必修课程为中心学区所属各学校一至六年级必须学习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文化素养为目的,开设课程为:
行为养成与生活教育:包括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日常生活知识与技能
传统文化与经典诵读:包括爱国诗词选读、中华经典启蒙诵读。
选修课程为各学校自主开发课程,主要以活动类课程为主。各学校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纲要,在每学期开学初把学校选修校本课程科目向全体学生公布,学生打乱班级自主选择课程。校本课程必修课程授课时间统一安排在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选修课程教学时间由各学校自主确定。
五、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定宁中心学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由于学区所属学校较多,学校山川分布,地域条件和办学水平差异较大,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阶段,我们决定由各学校依据本校实际自主选择和开发校本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定宁中心小学开发了校本教材《对联文化》,曙光小学开发了《热爱生命,学会生活》,双庙小学开发了《中华启蒙经典诵读》,晨光小学开发了《锦绣谚语》,长流小学开发了《古诗文经典诵读》。在实验学校取得初步经验后,由中心学区对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筛选和归纳整合,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将课程在全学区各学校推广。从教师层面上讲,这个点是指选择骨干教师进行实验,由骨干教师通过学习与实验,总结出活动的一般规律后再向全镇教师推广。
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为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加大校本教研力度,积极探索新的教研管理制度,為校本教研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二是开展“三个一”教研活动。要求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设计一个较高水平的校本课程教学课例、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经验总结。三是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采用结对帮扶的方式,要求教龄4年内的教师必须拜一名骨干教师为师,全面学习骨干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敬业精神。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在外出培训上给予倾斜,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学区还邀请县内外的专家、骨干教师、教研员来校作校本课程讲座、上示范课等,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四是充分发挥网络教研平台优势。中心学区创建了中心网站和教研QQ群,鼓励广大教师开通博客并积极撰写发表日志,努力实现“网络强教”的目标。
七、强化校本课程的评价
在校本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以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多元性原则为指导,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作品和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对学生实施综合的非专门性评价。评价时主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主要通过对活动过程的观察、提交作品、小组评议、考勤等途径来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学分制或等级制,并记入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成绩档案。在期末,各班级进行以“我学会了”、“我知道了”为主题的反思性评价,引导学生自觉反思一学期来的收获。反思性评价后,全班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对教师的教学突出过程性评价,体现校本课程的理念与特征,不简单套用语文、数学等课堂教学管理要求。将评价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实行同伴互助,以达到互教互学、及时评价、共同提高的目的。
八、加强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
一是加强课时管理。各学校保证了校本课程课时总量,把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并标明课程名称。中心学区所属学校一至六年级校本必修课程,保证每周一课时,选修课程教学时间由各学校自主确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内容,上课时打乱班级界限,主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充分赋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提高他们对校本课程的认同度和参与程度。授课方式或活动方式由教师、学生自主决定,灵活运用。校本课程授课教师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讲座或活动,时间由教师自主安排。二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各学校教导处定期参与听课、评课和指导,及时调整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并总结经验。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教研组随机听课,测评。每月要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介绍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校本课程的实施进程。三是注重校本课程建设的档案管理。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各学校引导、强化教师的资料积累意识,要求所有教师及时整理保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有关资料;学校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搜集、整理、保管;同时利用学校网站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形成共享机制。四是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和测评。中心学区将校本课程课时统一计入教师工作量,各学校每学期期末对教师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并参与绩效工资分配。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促进了学科课程的学习。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学区所属各学校校本教研进一步加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凸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社会和家长中产生良好的反响。
通过中心学区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可以充分说明:农村小学能够结合当地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开发出适合学校和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进一步实践和探索,让校本课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九、问题及思考
(一)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观念,开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小学教师受办学条件、工作量、工作压力,自身素质以及对校本课程开发作用的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新生事物完全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观念,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开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校本课程开发在广大农村小学有效推进。
(二)需要进一步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变化发展,需要不断地完善、更新。而就校本教材的编写印刷和设施场地条件而言,则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在目前情况下,学校无力承受教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这无疑也困扰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