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脸效应:对婴儿面孔的偏好及过度泛化
2014-04-29窦东徽刘肖岑张玉洁
心理科学进展 2014年5期
窦东徽 刘肖岑 张玉洁
婴儿的面庞总是惹人怜爱,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关怀和照料的冲动,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本能的及具有进化意义的反应。同时,人们也倾向于以相似的方式对具有婴儿面孔特征的成年人、动物甚至非生命物体做出反应。这种由婴儿面孔特征引发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就是娃娃脸效应(babyface effect)。纵观这一领域,Lorenz的婴儿图式假说为娃娃脸效应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zebrowitz等人提出的过度泛化假设和一系列实证研究构筑了娃娃脸效应理论和研究的框架。近年来,关于娃娃脸过度泛化效应的研究成果不断揭示出婴儿图式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认知神经科学的介入使这一现象背后的神经生理机制得以逐步展现;来自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在不断发掘出娃娃脸效应新的适应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入让这一古老的心理现象呈现出新鲜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