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果型西瓜区域性品种比较试验
2014-04-29兰振
兰振
摘 要: 为了适应北京地区西瓜生产需求,根据本地西瓜生产特点,引进4个日本优质小果型西瓜品种与‘京秀开展品种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X11综合生长指标较均衡,植株高度、叶面积和茎粗度分別为211 cm、394 cm2和9.44 mm,植株整体长势‘CX21-1>‘CX21>‘CX11>‘L555>‘京秀。各品种商品果率均在95%~97%区间内,极易坐果。‘CX21-1、‘L555和‘CX11单位面积产量表现较好,667 m2分别达到3 091、3 037、3 011 kg,3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果皮厚度‘CX21最薄,仅为0.46 cm,‘L555最厚为0.72 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L555最高,中心和边部分别为11.74%和9.78%,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整体水平较优异。‘CX11口感最优,口感酥脆,纤维含量极少。综合比较发现,CX11和L555在产量和品种方面表现优异,适合作为本地区高产优质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CX21-1可用作市场批发。‘京秀和‘CX21由于产量不佳,不适宜在本地区早春大棚生产。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品种比较; 大棚栽培
北京市人口密集,夏季炎热,西瓜作为一种解渴消暑的时令水果,深受市民喜爱,并且观光、采摘和踏青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对高品质西瓜需求量较高[1]。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使西瓜生产也偏向多品种、多模式发展。为了适应西瓜生产和供应的需要,根据北京市西瓜生产特点,引进日本优质、早熟小果型西瓜品种 ‘CX21、‘CX21-1、‘CX11和L555与‘京秀对比。日本小果型西瓜在本地已有种植多年,性状表现优异[2]。与其他品种比较试验相比[3-4],本试验更着重于优良品种的推广性,水肥、整枝和植保方式完全采用本地普遍栽培方式。通过分析植株长势和果实品质,筛选出适合本地生产、果实品质佳的优质小型西瓜品种[5],为西瓜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栽培方式
试验于2014年3月至5月在大兴区庞各庄镇科技站试验基地内进行。试验使用钢架大棚一座,定植前5 d采取天幕覆盖方式提升棚室温度,棚室面积520 m2。试验品种共5个,分别为‘CX11、‘CX21、‘CX21-1和‘L555(均引自日本萩原种业),对照选择大兴地区多年种植品种‘京秀(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嫁接砧木为‘京欣砧4号。
由于该试验为品种对比试验,要适应本地原有生产方式,栽培方式采用该试验基地常规栽培模式。在棚室内沿南北向做切面为梯形的种植畦6个,畦高25 cm,上畦面宽60 cm,下畦面宽85 cm。选用双行定植方式,株距0.34 m,行距1.4 m,平均每667 m2定植2 300株。底肥每667 m2施“一特”有机肥3 000 kg,并混合磷酸二铵、尿素和硫酸钾各15 kg。砧木和接穗种子消毒方式均为温汤浸种,恒温55 ℃,持续15 min并伴随搅拌。将消毒后的砧木和接穗种子在清水中浸泡6 h催芽。1月10日接穗播种,1月15日砧木播种,1月22日采用贴接法嫁接。3月5日加盖天幕,3月10日定植,种植方式采取单蔓吊蔓式栽培,主蔓留10片叶做营养枝爬地管理,侧蔓上架,选择第2雌花进行授粉。试验棚在开花后出现蚜虫,各品种均有少量发生,于4月3日和4月10日使用吡虫啉1 500倍液进行全棚喷洒后治愈。4月17日使用农用链霉素对棚室进行了预防性杀菌,后期没有出现其他西瓜常见病虫害。植株全生育期水肥管理见表1,其中冲施肥为圣诞树(氮∶磷∶钾为16∶8∶34),灌溉方式为滴灌。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其中处理1(对照):‘京秀,处理2:‘CX11,处理3:‘CX21,处理4:‘CX21-1,处理5:‘L-555。棚室南北各留1 m保护行,试验小区平均划分:长3.3 m、宽10 m,小区面积33 m2。
1.3 取样测定与分析方法
定植后,在每个小区随机标记10株瓜苗,分别测定团棵期(3月15日)、伸蔓期(3月25日)、始花期(4月4日)、坐果期(4月11日)、膨大期(4月28日)和成熟期(5月15日)的植株高度、叶面积和茎粗度等生育期指标。其中叶片面积(长×宽)和植株高度用卷尺测量,茎粗度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商品瓜率在果实成熟期分小区计算。果实成熟后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瓜苗,取全部一茬果计算商品瓜率。考种时,分别测量单瓜质量、皮厚、口感、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其中,单瓜质量用电子秤测量,皮厚和果形指数(纵径/横径)用塑料直尺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PAL-1型测糖仪测量,口感由至少3人品尝后评出纤维含量和口感。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微软EXCEL和IBM SPSS(方差分析均在5%水平下进行)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品种各生育期指标对比
图1显示,各品种植株高度在全生育期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团棵期生长缓慢,伸蔓期到果实膨大期生长迅速,进入果实成熟期后各品种基本停止生长。果实成熟期‘京秀植株最高,达到220 cm,‘CX21-1植株最矮为208 cm,各品种间差距不大。
图1 不同品种各生育期植株高度比较
最大叶面积如图2所示,各品种间生长特性差异较大,坐果期以前‘L555叶面积生长最快,达到297 cm2,‘京秀和‘CX21生长最慢,叶面积处于230 cm2以下。坐果以后,‘CX21叶面积生长速度迅速升高,而‘L555叶面积生长速度减缓,其他品种变化不大。果实成熟时‘CX21叶面积最大,平均456 cm2,‘京秀最低为360 cm2。在合理范围内,叶面积越大越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图3显示,除‘京秀以外各试验品种茎粗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在团棵期至始花期增长速度缓慢,而在花期至果实膨大期增长迅速,‘京秀全生育期茎粗生长趋势基本一致。果实膨大期,‘CX11茎粗度最大,平均8.04 mm,‘CX21茎粗度最小为7.28 mm。果实成熟时,‘CX21-1茎粗度最大,平均为9.46 mm,‘CX11次之,‘CX21茎粗度最小为8.62 mm,其他品种差距不大。正常生长情况下茎粗度大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供应,从而提高品质和产量。
2.2 试验品种产量及品质比较
各试验品种产量、商品瓜率各品种间相差不多,均处于较高水平。单果质量‘CX21-1最高,平均1.4 kg,‘CX21最低,平均1.25 kg。根据小区实测产量计算每667 m2商品瓜产量,其中‘CX21-1商品瓜产量最高为3 091 kg,其次‘L555和‘CX11,但3品种间差异不显著,‘CX21商品瓜产量最低为2 760 kg,且与其他4品种差异显著。
各试验品种考种记录如表3所示,参试品种果形均为近圆形,其中‘CX21纵横经相差最小,果形指数为1.09,最接近圆形;‘CX21-1纵横经相差最大,最接近椭圆形,果形指数为1.3。‘CX11口感最佳,纤维含量极少,且瓤质酥脆;‘CX21-1口感不佳,纤维含量多;其他品种间差异不大,试验品种瓤质均比对照‘京秀瓤质酥。果皮厚度各品种相差较大,其中‘L555最高为0.72 cm,其次为‘CX11和‘京秀;‘CX21果皮厚度最小为0.46 cm。‘L555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1.74%,‘京秀最低为10.97%,品种间差异不显著;‘L555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9.78%,‘CX21最低为9.09%,但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对各试验品种整个生育期植株长势对比发现,‘京秀各生长指标较为均衡,生长曲线平稳,但各生育时期生长特性不易区分。‘CX21、‘CX21-1和‘L555全生育期中在叶面积或茎粗度生长曲线波动明显,生长特性鲜明。其中,‘CX21在成熟期叶面积最大,但茎粗最小,整体植株长势不均衡。‘CX11在各生育指标均衡,植株整体长势较强,植株高度、叶面积和茎粗度分别为211 cm、394 cm2和9.44 mm。植株高度和叶面积影响最适定植密度,而茎粗度与叶面积大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叶片大小适中,植株矮(节间短)、茎粗度较大的品种有利于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综合比较试验品种中整体长势‘CX21-1>‘CX21>‘CX11>‘L555>‘京秀。成熟后计产以及考种结果分析表明,各品种商品果率(坐果率-畸形果率)在95%~97%区间内,相差不多,均属于易坐果品种。单位面积产量‘CX21-1、‘L555和‘CX11最优,其中‘CX21-1667 m2最高为3 091 kg,其次为‘L555和‘CX11,但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CX21667 m2产量最低仅2 760 kg。果皮厚度‘CX21最薄,仅为0.46 cm;‘京秀、‘CX11和‘CX21-1果皮厚度较厚,且与其他2个品种差异显著,但不影响食用性。‘CX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中心和边部含量分别为11.45% 和9.47%,但通过均值比较发现,各品种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整体水平较优异。‘CX11口感最优,口感酥脆,纤维含量极少;‘CX21-1最差,纤维量多;其他品种间相差不大。综合比较发现,‘CX11和‘L555在产量和品质方面表现最优异,适合作为本地区高产优质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CX21-1虽然口感不佳,但在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厚度等方面表现优异,可用作市场批发,不推荐以高品质西瓜为卖点的农民种植。‘京秀和‘CX21由于产量不佳,不建议本地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 刘国栋,王 坤. 大兴西瓜产业化发展战略及产生的高效益[J].中國西瓜甜瓜,2003,16(6): 43-44.
[2] 江 姣. 生物菌肥在小型西瓜上的施用效果[J]. 中国瓜菜,2013,26(4): 33-36.
[3] 柳唐镜,李劲松,韩晓燕,等. 2008—2009年度海南省西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中国瓜菜,2009,22(3): 28-30.
[4] 张爱萍,赵 亮,刘 伟. 优质早熟小果型西瓜新品种新优42号的选育[J]. 长江蔬菜,2008(6b): 20-22.
[5] 张保东,刘国栋,芦金生. 都市型大兴西瓜观光采摘栽培模式[J]. 中国瓜菜,2013,26(6):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