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概览(下)
2014-04-29朱安远朱婧姝
朱安远 朱婧姝
[摘要]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中文译名在不引起歧义的前提下可简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年由瑞典国家银行出资创设,它是举世公认的国际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和最大奖赏,其影响力在经济学领域是至高无上的。本文详尽地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对迄今45届(1969—2013年)所有74位获奖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统计归类和分析,力求全面而精准。文后还着重介绍了几个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密切相关的其他经济学大奖和学术组织。
[关键词]瑞典国王;诺贝尔基金会;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计量经济学;美国经济学会(AEA);AEA沃克奖;AEA克拉克奖;AEA杰出资深会员奖
[中图分类号]F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6-0122-08
7诺贝尔奖级经济学大奖
美国历史学会AHA(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1884年,其总部现设在首都华盛顿。1885年9月9日在纽约州萨拉托加县(Saratoga county)萨拉托加镇(Saratoga town)召开的AHA年会上决定成立美国经济学会AEA(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又译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或美国经济协会)[1],其首任会长(任期:1886—1892年)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沃克(Francis Amasa Walker,18400702—18970105),首任秘书长(任期:1886—1892年,1900—1901年出任该组织第6任会长)是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教授伊利(Richard Theodore Ely,18540413—19431004),该组织早期领导人大都接受过德国历史学派的熏陶和训练。AEA总部现设在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Nashville),其成员主要由美国大学里的经济学教授组成,主要机构是执行委员会。根据《美国经济学会章程》,美国经济学家(American Economists)还包含加拿大籍经济学家,长期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科研、拥有永久居民卡(绿卡)的外籍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也被当做美国经济学家看待。美国经济学会是世界经济学界历史最悠久和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团体,1911年创办的学术会刊《美国经济评论》AER(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现每年出版7期,正刊为季刊)在学术界享有盛誉。AEA于1963年创办季刊《经济摘要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Abstracts),1969年发展为季刊《经济文献杂志》JEL(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87年创办季刊《经济展望杂志》JEP(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9年创办季刊《美国经济杂志》AE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该杂志现出版应用经济学(Applied Economics)、经济政策(Economic Policy)、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和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4种版本。
71沃克奖——老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经济学会为纪念其创始人和首任会长沃克教授逝世50周年而于1947年设立沃克奖(Francis AWalker Medal),用于表彰“对经济思想学和知识作出卓越贡献的美加杰出资深经济学家”[2]。该奖自设立起每5年颁奖一次,每次只頒奖给1人,后因1969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知名度已超越沃克奖而于1981年宣布停止颁奖。7位获奖者(全部是男性,仅瓦伊纳是加拿大籍,诺贝尔奖得主占比2857%)依次是(圆括号内最后2个数据分别是荣获该奖和出任AEA会长的年份):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米契尔(Wesley Clair Mitchell,18740805—19481029,1947,1924);②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翰·莫里斯·克拉克(John Maurice Clark,18841130—19630627,1952,1935),约翰·贝茨·克拉克之子;③芝加哥大学教授奈特(Frank Hyneman Knight,18851107—19720415,1957,1950);④芝加哥大学教授瓦伊纳(Jacob Viner,18920503—19700912,1962,1939);⑤哈佛大学教授阿尔文·汉森(1967,1938);⑥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1972,1960),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⑦哈佛大学教授库兹涅茨(1977,1954),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获奖者获奖时的年龄范围是67~80岁,均龄是7200±465岁;享年范围是74~96岁,均寿是8371±741岁。显然,沃克奖得主全部是从AEA前任会长中评选出来的。
72克拉克奖——小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经济学会为纪念其创始人和第3任会长(任期:1894—1895年)、哥伦比亚大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18470126—19380321)教授100周年诞辰而于1947年设立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用于表彰“对经济学思想和知识作出重大贡献,年龄不满40周岁的美加中青年经济学家”[3-5],其授奖条件与数学界的菲尔兹奖相类似[6]。该奖原是每2年颁奖一次(1953年未颁奖),自2009年起改为每年颁奖一次,每次只颁奖给1人。迄今获奖者共计35位(2007年、2010年和2012年各有1名女性得主,1995年得主是加拿大籍,1963年和1985年得主还获得过杰出资深会员奖),获奖者的出生年份范围是1910—1979年,获奖时的年龄范围是32~39岁,均龄是3746±172岁;7位已逝者(其中3人未获诺贝尔奖)的逝世年份范围是1993—2013年,享年范围是69~94岁,均寿是8586±897岁。克拉克奖中迄今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占比3429%)依次是(圆括号内最后2个数据分别是荣获该奖和诺贝尔奖的年份,下同):①萨缪尔森(1947,1970);②弗里德曼(1951,1976);③托宾(1955,1981);④阿罗(1957,1972);⑤克莱因(1959,1980);⑥索洛(1961,1987);⑦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19301202—,1967,1992);⑧麦克法登(Daniel Little McFadden,19370729—,1975,2000);⑨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19430209—,1979,2001);斯彭斯(又译为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1107—,1981,2001);赫克曼(1983,2000);克鲁格曼(1991,2008)。因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对象往往是资深经济学家,上述12位克拉克奖得主在经过15~26年(其均值是2183±386年)后才获得诺贝尔奖。
73杰出资深会员奖——准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经济学会为表彰对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加资深经济学家,于1965年设立杰出资深会员奖(Award of Distinguished Fellow)[7],当时可能是考虑到沃克奖的获奖概率太小而特意设立此奖的。该奖每年评选一次(1974年和1986年未评选),1965—2002年是每次不超过2人,2003—2010年是每次3人,2011—2013年是每次4人。获奖者迄今共计102位(已知1979年、1993年、2003年和2012年各有1名女性得主,1977年、1979年、1999年和2008年各有1名加拿大籍得主,1988年和2013年各有1位获奖者还是克拉克奖得主),其出生年份范围是1881—1950年,获奖时的年龄范围是54~89岁,均龄是6948±736岁;已知55位已逝者的逝世年份范围是1967—2013年,享年范围是54~103岁,均寿是8238±988岁。杰出资深会员奖中迄今20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占比1961%)依次是:①威廉·刘易斯(1970,1979);②库普曼斯(Tjalling Charles Koopmans,19100828—198502 26,1971,1975);③西蒙(1976,1978);④赫维克兹(1940年辗转移居美国,1944年在美国结婚,加入美国籍的年份不详,1977,2007);⑤维克瑞(1978,1996);⑥科斯(1979,1991);⑦數理经济学家德布鲁(1982,1983);⑧布坎南(1983,1986);⑨谢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19210414—,1987,2005);默顿·米勒(1990,1990);弗农·史密斯(1992,2002);海萨尼(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50年12月30日作为难民移居澳大利亚,1957年移居美国,1961年加入美国籍,1994,1994);蒙代尔(1996,1999);费尔普斯(2000,2006);格兰杰(2002,2003);沙普利(2007,2012);威廉森(2007,2009);莫滕森(2008,2010);诺斯(2009,1993);卡尼曼(2011,2002)。若有美加经济学家率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则一般不再“多余地”被评为杰出资深会员奖(该奖每年的公布时间不晚于4月底),现只有2009年获奖的诺斯和2011年获奖的卡尼曼例外。上述18位杰出资深会员奖得主(诺斯和卡尼曼除外)在获奖后,历经0~30年(其均值是700±804年)才获得诺贝尔奖。
根据规定,历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和历届沃克奖得主都是当然的杰出资深会员奖得主,不重复参与评选。首先获得杰出资深会员奖,然后再出任AEA会长的情况共有9例,其中5位诺贝尔奖得主依次是:①威廉·刘易斯(1970,1983);②库普曼斯(1971,1978);③维克瑞(1978,1992);④德布鲁(1982,1990);⑤谢林(1987,1991)。无论是从获奖难度还是其权威性方面来讲,杰出资深会员奖都要逊色于诺贝尔经济学奖。
74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的诺贝尔奖
美国国家科学奖NMS(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是美国最高的科学技术专业荣誉奖,号称“美国的诺贝尔奖”,1959年设立,1962年首次颁发,每年颁奖一次,由总统亲自颁发[8],奖励在行为和社会科学(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化学(chemistry);工程科学(engineering sciences);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mathematical,statistical,and computer sciences);物理学(physical sciences)六大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科学家。国家科学奖只能授予在世的美国公民或已拥有美国永久居民权的外籍公民(绿卡公民),一般不重复颁奖。经济学家的奖励范畴属于行为和社会科学领域,迄今该领域的获奖者共计22位(1987年、1992年和2011年各有1名女性得主),获奖者的出生年份范围是1908—1936年,获奖时的年龄范围是55~84岁,均龄是7418±715岁;12位已逝者的逝世年份范围是1991—2012年,享年范围是80~94岁,均寿是9050±430岁。NMS奖中的8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占比3636%)依次是(均属行为和社会科学领域):①西蒙(1986,1978);②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19110117—19911201,1987,1982);③弗里德曼(1988,1976);④赫维克兹(1990,2007);⑤萨缪尔森(1996,1970);⑥索洛(1999,1987);⑦贝克尔(2000,1992);⑧阿罗(2004,1972),其中赫维克兹是唯一一位先获NMS奖后获诺贝尔奖者。在此补充介绍2位荣获过该奖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①1974年NMS奖得主(属化学奖领域)、量子化学家及和平主义者鲍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0228—19940819)独享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和196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②2004年NMS奖得主(属生物科学奖领域)、农学家和人道主义者布劳克(又译为博洛格,Norman Ernest Borlaug,19140325—20090912)独享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9-10]。
美国总统自由勋章PMF(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是与美国国会金质奖章CGM(Congressional Gold Medal,始颁于1776年)并列的美国最高民事荣衔。总统自由勋章于1945年由杜鲁门总统首次颁发,当时是为了褒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功臣,1963年肯尼迪总统恢复设立并扩充其授勋对象。PMF每年授勋一次,由总统亲自颁发[11]。PMF分为两个级别:普通版的总统自由勋章只有领绶章,特级版的“杰出总统自由勋章(President Medal of Freedom with Distinction)”则有星章和大绶章。总统自由勋章可以授予外国公民,也可以重复授勋或死后追授。PMF勋章中的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依次是(均属商业和经济学类):①弗里德曼(1988,1976);②哈耶克(1991,1974);③贝克尔(2007,1992);④卡尼曼(2013,2002)。
75塞德曼政治经济学杰出成就奖
弗兰克·塞德曼政治经济学杰出成就奖(Frank E.Seidman Distinguished A ward in Political Economy,简称塞德曼奖)由塞德曼奖基金会负责颁奖[12]。美国德豪会计师事务所(BDO Seidman,LLP)由来自俄国移民的塞德曼三兄弟于1910年在纽约市创办,其总部现设在芝加哥。为了纪念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的弗兰克·塞德曼(Frank Edward Seidman,189102—197202)逝世1周年,其后裔于1973年12月27日与田纳西州孟菲斯州立大学(1994年起更名为孟菲斯大学)合作创设塞德曼奖基金会,1976年孟菲斯州立大学退出,由孟菲斯市的罗得斯学院(Rhodes College)接手,1998年最后一届颁奖后宣布该奖停办。
塞德曼奖的宗旨是表彰那些用传统或创新的方法,献身于改善人类环境,对政治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或社会科学家;表彰那些为促进人们对民主价值、公共机构、政府政策、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作用的普遍了解,从而为提高经济福祉和社会福利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1974—1998年塞德曼奖共颁发25届,每届1人,获奖者共计25位(1993年和1997年各有1名女性得主),获奖者的出生年份范围是1898—1954年,获奖时的年龄范围是37~80岁,均龄是6340±1023岁;13位已逝者(12位健在者中尚未获诺贝尔奖者8位,这8位出生于1922—1954年)的逝世年份范围是1980—2013年,享年范围是52~98岁,均寿是8546±1209岁。塞德曼奖中8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占比3200%)依次是:①冈纳米·米达尔(1974,1974):被称为“一流的经济学家,伟大的社会科学家”;②谢林(1977,2005);③索洛(1983,1987);④布坎南(1984,1986);⑤贝克尔(1985,1992);⑥阿马蒂亚·森(1986,1998);⑦维克瑞(1992,1996);⑧奥斯特罗姆(1997,2009),全部是先获塞德曼奖后获诺贝尔奖(每年塞德曼奖的公布和颁奖时间均早于诺贝尔奖)。塞德曼奖的奖金设置情况是:1974—1985年为1万美元,1986—1996年为15万美元,1997—1998年为25万美元。
8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密切相关的学术组织和职位
81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副会长、外籍荣誉会员和伊利讲座教授美国经济学会现设会长和准会长(即已当选会长尚未就任者)各1名、副会长2人,除早期以外任期均为1年。AEA历史上共产生过116位会长(1986年、1996年和2013年各有1位女会长。因1978年第一位会长就职前逝世,当年产生过2位会长)[13],其中25位诺贝尔奖得主(占比2155%,圆括号内最后2个数据分别是相应职位任职和荣获诺贝尔奖的年份,下同)依次是:①库兹涅茨(出生于今白俄罗斯平斯克,其父1907年移民美国,1922年他移居美国与父亲团聚,1925年加入美国籍,1954,1971);②舒尔茨(1960,1979);③萨缪尔森(1961,1970);④斯蒂格勒(1964,1982);⑤弗里德曼(1967,1976);⑥列昂捷夫(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1931年移居美国,1933年加入美国籍,1970,1973);⑦托宾(1971,1981);⑧阿罗(1973,1972);⑨莫迪利安尼(出生于意大利罗马,1940年移居美国,1946年加入美国籍,1976,1985);⑩克莱因(1977,1980);库普曼斯(出生于荷兰斯格拉夫兰德,1940年移居美国,1946年加入美国籍,1978,1975);索洛(1979,1987);威廉·刘易斯(1983,1979);贝克尔(1987,1992);德布鲁(出生于法国加莱,1948年移居美国,1975年加入美国籍,1990,1983);谢林(1991,2005);维克瑞(1992,1996);阿马蒂亚·森(1994,1998);福格尔(1998,1993);卢卡斯(2002,1995);戴蒙德(Peter Arthur Diamond,19400429—,2003,2010);麦克法登(2005,2000);阿克洛夫(2006,2001);萨金特(2007,2011);西姆斯(2012,2011),其中16位是先出任会长后获诺贝尔奖,9位是获诺贝尔奖后才出任会长。
AEA自1949年开始一般设立2位副会长(未设副会长的4年:1951年、1953—1954年和1959年;只设1位副会长的6年:1950年、1952年和1955—1958年),迄今共产生过116位副会长(包括18位女副会长),其中23位诺贝尔奖得主(占比1983%)依次是:①舒尔茨(1949,1979);②列昂捷夫(1952,1973);③萨缪尔森(1955,1970);④斯蒂格勒(1958,1982);⑤托宾(1964,1981);⑥威廉·刘易斯(1965,1979);⑦库普曼斯(1966,1975);⑧索洛(1968,1987);⑨莫迪利安尼(1971,1985);⑩布坎南(1971,1986);克莱因(1973,1980);贝克尔(1974,1992);费尔普斯(1983,2006);斯蒂格利茨(1985,2001);戴蒙德(1986,2010);卢卡斯(1987,1995);麦克法登(1994,2000);阿克洛夫(1995,2001);萨金特(2000,2011);威廉森(2001,2009);席勒(2005,2013);赫克曼(2009,2000);拉尔斯·汉森(2011,2013),其中赫克曼是唯一一位先獲诺贝尔奖后出任副会长者,他们中只有布坎南、费尔普斯、斯蒂格利茨、威廉森、席勒、赫克曼和拉尔斯·汉森7人未曾出任过AEA会长一职。所有116位副会长中共有35位后来被选为会长。
AEA外籍荣誉会员FHM(Foreign Honorary Member)[14—15]中的15位诺贝尔奖得主依次是:①瑞典的冈纳·米达尔(1947,1974);②瑞典的俄林(1947,1977);③挪威的弗里希(1948,1969);④荷兰的简·廷伯根(1950,1969);⑤英国的希克斯(1950,1972);⑥英国的米德(James Edward Meade,19070623—19951222,1962,1977);⑦英国的哈耶克(1975,1974);⑧挪威的哈维默(1975,1989);⑨英国的斯通(1976,1984);⑩法国宏观经济学家阿莱斯(Maurice Félix Charles Allais,19110531—20101009,1976,1988);英国的莫里斯(又译为米尔利斯,Sir James Alexander Mirrlees,19360705—,1982,1996);英国的阿马蒂亚·森(1982,1998);以色列的奥曼(1993,2005);德国的泽尔滕(1995,1994);英国的皮萨里德斯(2011,2010),其中哈耶克、泽尔滕和皮萨里德斯3位是先获诺贝尔奖后被选为外籍荣誉会员。在非美加籍诺贝尔奖得主中,现只有前苏联的康托洛维奇(1975)和挪威理论经济学家基德兰德(2004)未曾获得过AEA外籍荣誉会员称号。
自1962年起,AEA创设经济学伊利讲座教授(Richard TEly Lecturers)职位,均由国际上著名的经济学家担任(不限于美加籍经济学家),任期1年(1991年无伊利讲座教授)。迄今共产生过51位伊利讲座教授(其中1971年、2006年和2011年各有1名女性),其中13位诺贝尔奖得主(占比2549%)依次是:①托宾(1963,1981);②威廉·刘易斯(1964,1979);③赫维克兹(1972,2007);④索洛(1973,1987);⑤库兹涅茨(1976,1971);⑥西蒙(1977,1978);⑦斯蒂格勒(1981,1982);⑧谢林(1983,2005);⑨阿克洛夫(1990,2001);⑩阿罗(1994,1972);普雷斯科特(2002,2004);威廉森(2005,2009);拉尔斯·汉森(2007,2013),其中库兹涅茨和阿罗2位是先获诺贝尔奖后出任伊利讲座教授。
82计量经济学会会长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由致力于推动经济学数量化过程的经济学家弗里希等16人发起于1930年12月29日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斯坦顿宾馆(Stalton Hotel)成立,它相当于世界经济学会,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水平最高的国际性经济学学术团体组织。学会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ESC)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拥有非政府组织的地位。1933年创办双月会刊《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2006年创办《理论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Theoretical Economics,每年出版3期),2010年创办半年刊《数量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Quantitative Economics)。其首任会长(任期:1931—1934年)是美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0227—19470429),该学会现设在纽约大学内。除了每5年召开一次世界大会以外,该组织还在世界各地召开经常性的学术会议。
计量经济学会设会长1人,历来由具有国际声望的著名经济学家担任,自1946年起任期为1年,历史上共产生过75位会长(全部是男性)[16-17],其中25位诺贝尔奖得主(占比3333%)依次是:①简·廷伯根(1947,1969);②弗里希(1949,1969);③库普曼斯(1950,1975);④萨缪尔森(1952,1970);⑤列昂捷夫(1954,1973);⑥斯通(1955,1984);⑦阿罗(1956,1972);⑧哈维默(1957,1989);⑨托宾(1958,1981);⑩克莱因(1960,1980);莫迪利安尼(1962,1985);索洛(1964,1987);赫维克兹(1969,2007);德布鲁(1971,1983);莫里斯(1982,1996);阿马蒂亚·森(1984,1998);麦克法登(1985,2000);戴蒙德(1991,2010);西姆斯(1995,2011);卢卡斯(1997,1995);美国经济学家马斯金(Eric Stark Maskin,19501212—,2003,2007);萨金特(2005,2011);美国计量经济学家和宏观经济学家拉尔斯·汉森(2007,2013);美国经济学家迈尔森(Roger Bruce Myerson,19510329—,2009,2007);赫克曼(2013,2000),其中卢卡斯、迈尔森和赫克曼3位是先获诺贝尔奖后出任会长。
83国际经济学会会长
国际经济学会IEA(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ssociation)是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45年11月16日成立,其总部设在巴黎)社会科学部的推动下而成立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学术会议和发行出版物(以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的形式,无会刊)等方式来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之间的个人接触和了解。最新的第16届世界代表大会于2011年7月4~8日在北京召开。
国际经济学会设会长1人,任期为3年(仅1995—1999年任期是4年),历史上共产生过21位会长(全部是男性),其中5位诺贝尔奖得主(占比2381%)依次是:①萨缪尔森(1965—1968,1970);②阿罗(1983—1986,1972);③阿马蒂亚·森(1986—1989,1998);④索洛(1999—2002,1987);⑤斯蒂格利茨(2011—2014,2001),其中萨缪尔森和阿马蒂亚·森2位是先出任会长后获诺贝尔奖,其他3位则是先获诺贝尔奖后出任会长。
84美国金融学会会长
美国金融学会AFA(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的成立动议始于1939年12月在AEA费城年会上“一小撮”金融学家对学会缺乏发表金融研究成果专业渠道的抱怨。在卡内基理工学院菲尔德(Kenneth Field,1940年出任AFA首任会长)博士的牵头组织下,AFA于1940年12月28日在芝加哥召开成立大会,其总部现设在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县(Alameda county)伯克利市(Berkeley city)。早期以《美国金融》(American Finance)之名刊登了两期学会会议论文摘要,其双月会刊《金融学杂志》JF(The Journal of Finance)于1946年8月正式面世。
美国金融学会设会长1人,任期均为1年(1944年和1945年无会长),历史上共产生过72位会长,其中6位诺贝尔奖得主(占比833%,均是美国金融经济学家)依次是:①默顿·米勒(1976,1990);②夏普(William Forsyth Sharpe,19340616—,1980,1990);③莫迪利安尼(1981,1985);④马科維茨(1982,1990);⑤罗伯特·默顿(1986,1997);⑥斯科尔斯(1990,1997),全部是先出任会长后获诺贝尔奖。
85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
英国皇家经济学会RES(The Royal Economic Society)的前身是成立于1890年11月21日的英国经济学会BEA(British Economic Association),因获枢密院特许和皇室资助而于1902年12月2日改称现名。其宗旨是促进并鼓励经济学的研究[18]。该会主办《经济学杂志》EJ(The Economic Journal,创刊于1891年,现每年出版8期)和《计量经济学杂志》EJ(The Econometrics Journal,创刊于1998年,现每年出版3期)。RES首任会长是英国政治家和实业家戈申(George Joachim Goschen=1st Viscount Goschen,18310810—19070207),总部设在伦敦。
英国皇家经济学会设会长1人,1946—1986年任期为2年,1986年起任期改为3年,1946年起共产生过29位会长(全部是男性),其中4位诺贝尔奖得主(占比1379%)依次是:①希克斯(1960—1962,1972);②米德(1964—1966,1977);③斯通(1978—1980,1984);④莫里斯(1989—1992,1996),全部是先出任会长后获诺贝尔奖。在英国全部9位诺贝尔奖得主中,若不考虑双重国籍者(4位)和归化于英国的非英国本土出生者(出生于维也纳的哈耶克于1938年加入英国籍),所有英国籍诺贝尔奖得主在获奖前均出任过RES会长。
86朝圣山学会会长
朝圣山学会MPS(Mont Pelerin Society,可音译为蒙佩乐林学会)是共济会(Freemasonry,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神秘非宗教组织)委托共济会和光明会(Illuminati,共济会内的核心秘密组织)成员哈耶克(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加入共济会)发起成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和新自由主义学术团体,其活动经费由共济会属下的福特基金会捐赠。其成员由经济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知识分子、商界领袖和王室贵族组成,表面上该学会是一个学术团体,实际上它是西方主流经济意识形态的设计者,处于西方经济智囊团和意识形态活动的焦点位置。因属秘密组织,MPS无会刊。新自由主义以恢复古典自由主义为主要特征,其核心和实质是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适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应哈耶克教授之邀,39位公共知识分子(全部是共济会成员,阿莱斯是其中最后1位逝世者,他拒绝签署此次会议关于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经济的声明)于1947年4月1~10日在瑞士日内瓦湖东部蒙特勒(Montreux)附近的共济会圣地和度假胜地——朝圣山(Mont Pelerin)聚会,商讨“二战”后西方国家文明价值观所受到的各种威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为了提倡言论自由、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和开放的政治价值观,学会于4月10日正式成立。最初哈耶克建议将学会命名为阿克顿—托克维尔学会(Acton–Tocqueville Society),美国共济会大师奈特则反对使用历史上这两位具有罗马天主教背景的贵族思想家做学会的名字,故最后改用其成立大会的所在地命名。MPS主要创始人是哈耶克、英国籍奥地利裔哲学家(时任维也纳亚里士多德学会会长)波普尔(Sir Karl Raimund Popper,19020728—19940917)、米塞斯(奥地利学派祖师)、斯蒂格勒和弗里德曼。学会的目标是“促进致力于加强自由社会的原则和实践、研究市场经济体的运作及其优缺点的志趣相投的学者们的交流”,它提倡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倡导开放社会价值观,通常在每年9月举行年会。1947—1961年哈耶克出任首任会长,其总部设在瑞士蒙特勒。
朝圣山学会设会长1人,自1968年起任期均为2年,历史上共产生过28位会长(包括2004—2006年的1名瑞士籍女性),其中5位诺贝尔奖得主(占比1786%)依次是:①哈耶克(1947—1961,1974);②弗里德曼(1970—1972,1976);③斯蒂格勒(1976—1978,1982);④布坎南(1984—1986,1986);⑤贝克尔(1990—1992,1992),全部是先出任会长后获诺贝尔奖。另有3位朝圣山学会会员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依次是:①阿莱斯(1947,1988);②科斯(入会时间不详,1991);③弗农·史密斯(入会时间不详,2002)。
87美国经济史学会会长
(美国)经济史学会EHA(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19]成立于1940年,其目的是“鼓励和促进各阶段经济史的教学、研究和出版”,哈佛商学院HBS(Harvard Business School,Boston,成立于1908年,隶属于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科尔(Arthur Harrison Cole,18891121—19741110)曾贈款资助该学会的研究工作,通常每年9月举行年会,EHA现设在亚利桑那大学内。1940年起出版季度会刊《经济史杂志》(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77年起出版《EHA年鉴》(The Annual Newsletter of the 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
第一位从事经济史研究的诺贝尔奖得主是库兹涅茨(1971)。EHA首任会长是美国经济学家盖伊(Edwin Francis Gay,18671027—19460208),其历任会长资料很不齐全[20],只知道EHA历史上曾有两位会长荣获过诺贝尔奖(均是经济史学家):①诺斯(1972—1973,1993);②福格尔(1977—1978,1993)[21]。诺斯和福格尔是历史计量学(cliometrics)的奠基者,诺斯为了区分历史计量学和传统的经济史学,首创“新经济史学(new economic history)”一词[22]。
顺便指出,国际经济史学会IEHA(Interna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成立于1960年,设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内。
9美国两大科学院院士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所不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美国经济学会(AEA)和美国金融学会(AFA)等都是民间非营利的荣誉性学术自治组织和政府咨询机构,属下不设科研机构。
91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又译为美国文理科学院)于1780年5月4日由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批准成立,其宗旨(格言)是“弘扬学术,以增进自由、独立、良善之公民德行(To cultivate every art and science which may tend to advance the interest,honour,dignity,and happiness of a free,independent,and virtuous people)”,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米德尔塞克斯县(Middlesex county)坎布里奇市(Cambridge city)。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的AAAS院士情况如下:
(1)院士(Fellow,54位,获得此院士称号并不代表已取得美国籍,圆括号内最后2个数据分别是当选为院士和荣获诺贝尔奖的年份,下同):萨缪尔森(1942,1970)、列昂捷夫(1942,1973)、库兹涅茨(1955,1971)、索洛(1956,1987)、舒尔茨(1958,1979)、托宾(1958,1981)、阿罗(1959,1972)、弗里德曼(1959,1976)、西蒙(1959,1978)、斯蒂格勒(1959,1982)、库普曼斯(1960,1975)、莫迪利安尼(1960,1985)、克莱因(1962,1980)、赫维克兹(1965,2007)、谢林(1967,2005)、德布鲁(1970,1983)、贝克尔(1972,1992)、福格尔(1972,1993)、沙普利(1974,2012)、布坎南(1976,1986)、麦克法登(1977,2000)、科斯(1978,1991)、戴蒙德(1978,2010)、卢卡斯(1980,1995)、费尔普斯(1980,2006)、斯彭斯(1983,2001)、斯蒂格利茨(1983,2001)、威廉森(1983,2009)、萨金特(1983,2011)、海萨尼(1984,1994)、赫克曼(1985,2000)、阿克洛夫(1985,2001)、罗伯特·默顿(1986,1997)、马科维茨(1987,1990)、诺斯(1987,1993)、西姆斯(1988,2011)、默顿·米勒(1989,1990)、法马(1989,2013)、弗农·史密斯(1991,2002)、奥斯特罗姆(1991,2009)、普雷斯科特(1992,2004)、克鲁格曼(1992,2008)、卡尼曼(1993,2002)、迈尔森(1993,2007)、拉尔斯·汉森(1993,2013)、格兰杰(1994,2003)、马斯金(1994,2007)、席勒(1994,2013)、纳什(1995,1994)、恩格尔(Robert Fry Engle III,19421110—,1995,2003)、蒙代尔(1998,1999)、阿尔文·罗斯(1998,2012)、莫滕森(2000,2010)和斯科尔斯(2010,1997),其中纳什和斯科尔斯2位例外,他们是先获诺贝尔奖后当选为院士。
(2)外籍榮誉院士(FHM,14位):牛津大学希克斯(1958,1972)、20世纪基金(Twentieth Century Fund)冈纳·米达尔(1958,1974)、奥斯陆大学弗里希(1960,1969)、荷兰经济学院简·廷伯根(1960,1969)、西印度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创办于1948年,现是由加勒比海地区18个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共同组建的自治性区域大学)威廉·刘易斯(1962,1979)、剑桥大学米德(1966,1977)、剑桥大学斯通(1968,1984)、前苏联科学院康托洛维奇(1969,1975)、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俄林(1971,1977)、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奥曼(1974,2005)、奥斯陆大学哈维默(1976,1989)、牛津大学莫里斯(1981,1996)、牛津大学阿马蒂亚·森(1981,1998)和波恩大学泽尔滕(1992,1994),全部是先当选为院士后获诺贝尔奖。
(3)非院士(6位):哈耶克(1974)、阿莱斯(1988)、维克瑞(1996);夏普(1990)、基德兰德(2004)、皮萨里德斯(2010),其中前3位已逝世。
92美国国家科学院
美国国家科学院NAS(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3]于1863年3月3日由林肯总统签署法案批准成立,其成员在任期内无偿地作为“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其研究报告极大地增强了美国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现已扩充发展为平行的3个组织: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1916年成立)、美国国家工程院NAE(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1964年成立)和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IOM(Institute of Medicine,1970年成立),NAS总部现设在首都华盛顿。
美国国家科学院设有数理科学(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工程和应用科学(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生物医学科学(biomedical sciences);行为和社会科学(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应用生物、农业和环境科学(applied biological,agricultural,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六大类学科(class),下设动物、营养和应用微生物科学;人类学;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计算生物学;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细胞和分子神经科学;化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经济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人文环境科学;免疫学;数学;医学遗传学、血液学和肿瘤学;医学生理学和新陈代谢;微生物学;物理学;生理学和药理学;植物生物学;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科学;心理学;社会和政治科学;系统神经科学共31个学部(section)。一般在每年4月华盛顿年会的最后1天公布新当选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几乎所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均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显然前者的难度和影响力都要大于后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的NAS院士情况如下:
(1)院士(Member,获得此院士称号并不代表已取得美国籍,44位):西蒙(1967,1978)、阿罗(1968,1972)、库普曼斯(1969,1975)、萨缪尔森(1970,1970)、库兹涅茨(1972,1971)、托宾(1972,1981)、索洛(1972,1987)、弗里德曼(1973,1976)、克莱因(1973,1980)、莫迪利安尼(1973,1985)、福格尔(1973,1993)、列昂捷夫(1974,1973)、舒尔茨(1974,1979)、赫维克兹(1974,2007)、斯蒂格勒(1975,1982)、贝克尔(1975,1992)、德布鲁(1977,1983)、沙普利(1979,2012)、卢卡斯(1981,1995)、麦克法登(1981,2000)、费尔普斯(1982,2006)、萨金特(1983,2011)、谢林(1984,2005)、戴蒙德(1984,2010)、奥曼(1985,2005)、斯蒂格利茨(1988,2001)、西姆斯(1989,2011)、海萨尼(1992,1994)、赫克曼(1992,2000)、罗伯特·默顿(1993,1997)、威廉森(1994,2009)、弗农·史密斯(1995,2002)、纳什(1996,1994)、维克瑞(1996,1996)、拉尔斯·汉森(1999,2013)、卡尼曼(2001,2002)、奥斯特罗姆(2001,2009)、阿克洛夫(2003,2001)、恩格尔(2005,2003)、普雷斯科特(2008,2004)、马斯金(2008,2007)、迈尔森(2009,2007)、莫滕森(2013,2010)和阿尔文·罗斯(2013,2012),其中库兹涅茨、列昂捷夫、纳什以及最后的7位(共10位)例外,他们是先获诺贝尔奖后当选为院士。
上述院士大部分属于经济科学学部,1967年西蒙以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的身份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属心理学学部),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的首位NAS院士。其他的3个例外情况是:①2001年卡尼曼以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的身份当选为NAS院士(属心理学学部);②1996年纳什以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的身份当选为NAS院士(属数学学部);③2001年奥斯特罗姆以印第安纳大学人文环境科学家的身份当选为NAS院士(属人文环境科学学部)。
(2)外籍院士FA(Foreign Associate,6位):伊拉斯姆斯大学简·廷伯根(1974,1969)、牛津大学希克斯(1979,1972)、剑桥大学米德(1981,1977)、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院阿莱斯(1990,1988)、波恩大学泽尔滕(1996,1994)和香港中文大学莫里斯(1999,1996),全部是先获诺贝尔奖后当选为外籍院士。
(3)非院士(24位):弗里希(1969)、冈纳·米达尔(1974)、哈耶克(1974)、康托洛维奇(1975)、俄林(1977)、威廉·刘易斯(1979)、斯通(1984)、布坎南(1986)、哈维默(1989)、默顿·米勒(1990)、科斯(1991)、格兰杰(2003);马科维茨(1990)、夏普(1990)、诺斯(1993)、斯科尔斯(1997)、阿马蒂亚·森(1998)、蒙代尔(1999)、斯彭斯(2001)、基德兰德(2004)、克鲁格曼(2008)、皮萨里德斯(2010)、法马(2013)、席勒(2013),其中前12位已逝世。
10结束语
本文第7节所述各项经济学大奖得主和第8节所述各项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者(包括AEA外籍荣誉会员和伊利讲座教授)基本上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尽收囊中,例外的5位是(圆括号内数据是荣获诺贝尔奖的年份):①康托洛维奇(1975):典型的数学家,其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都在前苏联,1972年当选为计量经济学会会员。那时前苏联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他未被纳入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行列。②纳什(1994):他本来是一位数学家而非专业经济学家,1959年年初他因幻听幻觉被确诊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且已离开研究岗位,1990年当选为计量经济学会会员。③美国计量经济学家和金融市场分析家恩格尔(2003):1981年当选为计量经济学会会员(1994年当选为理事)。④挪威理论经济学家基德兰德(2004):1992年当选为计量经济学会会员。⑤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斯(2012):1983年当选为计量经济学会会员。
现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所有获奖者的特点总结归纳如下[24]:①獲奖者国籍的分布极不平衡,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一家独大(占总数的7230%),特殊的经济大环境为美国经济学家们的成功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且获奖者越来越多地集中于美国。②就职于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最多(12人),故芝加哥大学被誉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摇篮”。③获奖者最高学历(博士)的毕业院校相对比较集中,哈佛大学(10人)、麻省理工学院(9人)和芝加哥大学(8人)名列前三名(合计占博士总数的3971%)。④获奖者获奖时的年龄普遍偏大,这说明经济学的研究成果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检验才能被社会所认可。6项诺贝尔奖获奖者获奖时的均龄(人次,下同)排序依次是:经济学奖(6712±827岁)>文学奖(6451±1034岁)>和平奖(6180±1239岁)>化学奖(5761±1142岁)>生理学或医学奖(5751±1134岁)>物理学奖(5483±1350岁),所有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时的总体均龄是5916±1224岁。⑤已逝获奖者大多高寿,6项诺贝尔奖获奖者享年均寿排序依次是:经济学奖(8585±761岁)>生理学或医学奖(8110±1135岁)>物理学奖(7908±947岁)>文学奖(7871±987岁)>化学奖(7830±1129岁)>和平奖(7741±1215岁),所有诺贝尔奖得主的总体享年均寿是7958±1079岁。⑥已逝获奖者获奖后生活年限均值位居第四(低于总体均值):物理学奖(2511±1421年)>生理学或医学奖(2357±1304年)>化学奖(2251±1238年)>经济学奖(1567±969年)>文学奖(1424±1034年)>和平奖(1169±851年),总体均值是2026±1306年。⑦获奖者获奖成就专业领域广泛。⑧2~3位经济学家分享诺贝尔奖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6项诺贝尔奖中,至今华人尚缺席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2个奖项[25],这是令人遗憾的。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其经济长期高速壮观增长,2010年其GDP首次超越日本(经济强国日本唯独缺席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必然蕴含着值得探索的经济和政治理论问题,现在理论已落后于实践,亟待中国经济学家们奋起直追。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人零的紀录与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以及其经济高速发展的客观事实不相匹配,但受社会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科研机制的限制,况且华人经济学家尚无人获得过本文第7节所述各项经济学大奖,亦无华裔出任过第8节所述各项学术组织的重要领导职务,故华人经济学界在世界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仍很低,华裔经济学家(尤其是中国本土经济学家)要突破这个零的纪录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26-27]。
笔者积极倡议在国际上创建诺学(The Study of Nobel Prizes),就像中国红学研究《红楼梦》一样广泛深入地研究诺贝尔、诺贝尔奖及其得主以及其他相关事宜。有识之士可率先创办民间的诺贝尔奖研究所和《诺迷》报,以带动诺学的逐步建立。中国媒体对诺贝尔奖的相关报道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日趋进步,这是一种可喜可贺和令人欣喜的好现象。笔者高兴地发现国内硕士和博士论文涉及诺贝尔奖的情况日益增多。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说明了笔者倡议在国际上创建诺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诺学的创立无疑会对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带来持续而强劲的正能量。
最后,权当一只“啄木鸟”,说一点题外话:文献[28]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任期:2007—2013年)饶毅教授,他在文中将英国生物学家休·赫胥黎(Hugh Esmor Huxley,19240225—20130725)说成是“达尔文进化论早期支持者的孙子”是错误的,其后的一句话“它固然有赫胥黎这样的传统科学精英家族后代”也就无从谈起。休·赫胥黎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英国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0504—18950629)没有任何亲缘关系[29]。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神经生理学家安德鲁·赫胥黎爵士(Sir Andrew Fielding Huxley,19171122—20120530)才是托马斯·赫胥黎的孙子[30]。此错不纠,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参考文献:
[1]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EB/OL].http://wwwaeaweborg/honors_awards/officerspastphp,2013-10-24
[2]李仁贵老诺贝尔经济学奖——沃克奖[N].中国经营报,2001-10-23
[3]李仁贵约翰·贝茨·克拉克奖概览——历届“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生平与成就[J].经济学动态,1996 (11):70-76
[4]李仁贵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从2000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谈起[J].经济学动态,2000 (10):44-46
[5]朱富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克拉克奖的得主盛名难副——从一份伟大经济学家的排名表谈起[J].海派经济学,2010,29(1):35-45
[6]朱安远,郭华珍,朱婧姝数学的魅力——纪念组合数学家陆家羲老师逝世30周年[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3,20(21):113-118
[7]李仁贵准诺贝尔经济学奖杰出资深会员奖[N].中国经营报,2001-10-23
[8]朱安远美国荣誉公民简介[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3,20(6):82-87,90
[9]The President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Recipient Search Results[EB/OL].http://wwwnsfgov/od/nms/resultsjsp?action=sort_year&keyword=&state=all&first_name=&last_name=&affiliation=all&discipline=all&award_year=&nobel_disc=all,2013-10-24
[10]List of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laureates[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National_Medal_of_Science_laureates,2013-10-24
[11]王文娥美国的国家荣誉制度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2010 (1):58-64
[12]宋小川,李仁贵弗兰克·塞德曼政治经济学杰出成就奖评介[J].经济学动态,2011 (12):93-97
[13]Past and Present Officers[EB/OL].http://wwwaeaweb org/honors_awards/officerspastphp,2013-10-24
[14]Foreign Honorary Members[EB/OL].http://www.aeaweborg/honors_awards/foreign_hon_membersphp,2013-10-24
[15]李仁贵哪些外籍经济学家容易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N].中国经营报,2001-10-23
[16]李仁贵理性预期诺贝尔经济学奖[J].经济学动态,1996 (9):58-63
[17]李仁贵经济计量学协会及其历任会长概览[J].经济学情报,1997 (3):76-78
[18]张可云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与经济学职业的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1 (5):75-77
[19]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EB/OL].http://ehnet/eha/,2013-10-24
[20]Whos Who in Economics (Third Edition)[EB/OL].[2000-02-10].http://ehnet/book_reviews/whos-who-economics-third-edition,2013-10-24
[21]Robert William Fogel[EB/OL].http://wwwnberorg/vitae/vita194htm,2013-10-24
[22]孙圣民历史计量学五十年——经济学和史学范式的冲突、融合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9 (4):142-161,207
[23]李仁贵,高鸿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与诺贝尔经济学奖[J].经济学动态,2012 (6):98-103
[24]尹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的地理分布及数字化趋势[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2):339-344
[25]朱安远,郭华珍,朱婧姝次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李政道[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3,20(2):89-94
[26]刘开云经济学究竟是否应该“数学化”——解读中国经济学家为何难获诺贝尔奖[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21(3):5-10
[27]葛守昆中国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之间的差距何在?[J].学海,2009 (2):100-103
[28]饶毅科学环境:一个诞生了DNA模型和12个诺贝尔奖的实验室[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 (2):61-64
[29]Oxford Dictionary of Scientists: Hugh Esmor Huxley[EB/OL].http://wwwanswerscom/topic/hugh-huxley,2013-10-24
[30]朱安远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及其代表作《蝇王》[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3,20(33):172-175,183
[作者简介]朱安远(1964—),男,湖南邵东县人,工学学士(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高级销售经理,现任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副部长兼华东区区域经理,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尤其是冶金自动化三电系统)领域的市场营销和应用工作。兴趣和涉猎领域广泛,近期四大研究主题:①低压变流器电流过载能力指标:关注此事起始于1999年。基于低压交直流变流器,笔者首创电流过载能力指标的四要素原则、等效电流系数学说和缺陷理论(可用于判断变流器的各种电流过载能力指标是否自洽),首开系统性定量分析研究电流过载能力指标之先河,开辟变流器电流过载能力指标研究这一新领域。②诺贝尔奖获奖者:喜好此事起源于1981年,自称诺迷(类似于球迷、邮迷、歌迷或影迷),酷爱研究诺贝尔奖得主且乐此不疲,倡议在国际上创建诺学(The Study of Nobel Prizes,类似于中国的红学)。③总体标准差的统计估计方法:研究兴趣发端于笔者1987年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系统性归纳和总结。④陆家羲及组合数学:热心于此事肇始于陆家羲悲喜交加年和陸老师的忌年—1983年。业余爱好:数学、百科知识、集邮和灯谜等。E-mail:1461877797@qqcom。朱婧姝(1996—),女,北京市丰台区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 (8)班(理科实验班)学生,对经济学、生物学和化学学科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