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阳县鲜食大枣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2014-04-29祖智慧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34-01
朝阳县鲜食大枣栽培历史悠久,据林业县志记载已有500多年发展历程。目前,全县鲜食大枣已发展到30万亩,总株数达8220万株,正常年产鲜枣7560万公斤,年创产值8亿多元,是朝阳县农業重点支柱产业之一。
一、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的优势因素
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明显优势。是任何区域无法比拟的,具有天时、地利、人合的独特优势。
1.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
朝阳县地处北纬40°55′——41°54′,东经119°52′——120°47′。属于辽宁西部丘陵地区,平均海拔300米,东南部为小凌河流域,西北部为大凌河流域。由于所处位置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形成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雨热同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861.7小时,年平均温度达8.4℃,年平均降水471mm。太阳总辐射量为140.7千米/平方厘米,全县光能条件优越,属于全省高值区。全县土地总面积为642.5万亩,其中坡地71.4万亩,山地25.7万亩,宜林面积333万亩。朝阳县土壤以褐色土为主。气候、土壤、日光等条件适合以大平顶等鲜食大枣为主的当地优良品种枣栽培。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朝阳县生产的鲜食大枣甜里透着酸,酸里透着甜。可以说甜脆可口,酸甜度相当好,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佳品,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具有思想观念上的优势
由于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历史悠久,百姓对发展鲜食大枣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很高,而且许多百姓都受益于大枣生产带来的可观经济收入。有的群众把鲜食大枣树都栽植在自加的自留地和承包地里,群众发展鲜食大枣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有此思想认识上的优势,为我县发展鲜食大枣产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朝阳县具有栽培鲜食大枣的技术优势
朝阳县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坡地、山地、山枣资源相当丰富,山枣生长态势很好,耐干旱,适应性强。群众对于在山枣树上嫁接鲜食大枣的技术相当娴熟,而且嫁接技术人员队伍庞大。目前初步统计,农民大枣嫁接技术人员达6000多人。另外,全县鲜食大枣栽培户对鲜食大枣树上、树下管理技术掌握的也很精准。什么时间浇水、施肥、喷药,每户枣农都有一套科学的管理经验。幼树枣树丰产栽培技术、成龄枣树丰产管理技术、枣粮间作丰产技术等等,农民技术员都掌握。因此,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的技术基础相当雄厚。有了技术支撑的优势,发展鲜食大枣前景良好。
4.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具有政府鼓励支持的优势
朝阳县是农业大县,果业生产一直是农业支柱产业。早在1986年10月,朝阳县做出了《关于我县果树生产中若干问题的规定》;1993年朝阳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林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决定》精神,针对我县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以大枣、山枣和大扁杏为主的经济林,来推进我县富民升位的进程。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1999年朝阳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大平顶枣之乡”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2002年至2006年已有18万亩枣园被列入国家第五批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大枣示范区,并经有关部门连续4年检测、抽检所有指标全部合格,达到了无公害食品要求的标准,并颁发了无公害食品标志证书。2005年朝阳县又被中国(国际)枣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名优红枣生产县”。经过朝阳县委、县政府努力争取,2011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朝阳县“朝阳大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证牌。2013年朝阳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鲜食大枣产业第一县”称号。以上这些殊荣,是县委、县政府大力鼓励支持鲜食枣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条件给朝阳县人民提供了发展鲜食大枣的最佳契机。
5.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具有市场效应优势
朝阳县鲜食大枣产业发展,经过多年新闻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经过县委、县政府对外招商引资洽谈会推介。目前,朝阳县鲜食大枣在全国名声显赫,在香港、台湾地区也小有名气。全国各地营销商在鲜食枣采摘季节主动积极前来购买。朝阳县针对鲜食大枣的产量,确定了6处较大鲜食枣销售市场。同时修建了180多个大枣保鲜库,使大枣保质期延长了近两个多月,经济效益增加了1.5倍,年创产值8亿多元。因此,朝阳县鲜食枣销售市场效应最佳。
6.朝阳县鲜食大枣具有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大的优势
朝阳县鲜食大枣由于生产地理区域、气候、土壤、日光灯独特优势,鲜食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据专家检测,朝阳县鲜食大枣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可称为百果之王。另外,鲜枣铁含量也高。民间常说北方大枣味有殊,即可益气又安躯,实为上好的保健品。朝阳县鲜食大枣,用文火焙干后,可入药,具有补气血补铁的良好功效。《黄帝内经》将枣列为“五果”之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本草纲目》说“常服枣仁,百邪不复干也”。因此,朝阳鲜食枣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优势是任何果蔬替代不了的。
二、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产业的对策
朝阳县发展鲜食大枣产业的优势很多,发展前景相当好,群众积极性高,发展基础雄厚,发展品种特殊。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冷静分析,沉着应对,科学决策,积极引导鲜食大枣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1.县政府要投入资金积极鼓励扶持鲜食枣产业发展
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发展鲜食大枣的鼓励扶持政策,针对鲜食大枣产业现实状况,积极引导枣农建设精品大枣园,扩大精品园的数量,要给精品大枣园解决配套资金,解决修建精品园作业路费用,县果树总站要加强技术服务,科技专家要经常深入到大枣精品园中指导生产。同时,政府要投入一定资金兴建保鲜库,延长鲜食大枣销售时间。
2.解放思想,快速发展鲜食枣产业
由于鲜食大枣生产季节性特别强,成熟后马上需要推向市场销售,如果卖不掉老百姓就会受到伤害,价格上就会降低。因此,老百姓在思想上还有顾虑,存在着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思想。怕扩大鲜食枣栽植面积,一旦丰产销售价格低,就会受损失,自己又没有更多资金建鲜枣保鲜库,价格低也必须卖掉,不能放在手里烂掉。面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要给枣农吃个定心丸,给枣农解除后顾之忧,让枣农看到不管产量增加多少,都能卖个好价钱。让枣农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狭隘想法,要敢于扩大经营面积,加快发展鲜食枣产业步伐。
3.修建鲜枣保鲜库,保护枣农切身利益
目前看,朝阳县鲜食大枣上市时间相对集中,成熟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如果作为政府不能修建具有一定规模的保鲜库,每当鲜枣上市滞销时,枣农没有保鲜库储存鲜枣,枣农就会遭受损失,就会大大挫伤枣农发展鲜食枣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枣农砍枣树去种地的现象。这样极不利于鲜食枣的发展。因此,县政府要投资修建高标准规模较大的保鲜库,为枣农提供服务,适当收取一定费用,这样枣农心里就坦然了,就不怕外地销售商来压价收购,枣农的切身利益就有了保障。
4.研发鲜食枣深加工项目,接长鲜食枣产业链条
县委、县政府要在修建大型保鲜库的同时,更要研发鲜食枣深加工项目,逐步形成鲜食大枣产业链。目前,我县只有2个鲜食枣加工企业。但是这远远不够。县政府要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更优枣制品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让朝阳县鲜食枣深加工产品享誉全世界,争取达到“可口可乐”那样的效果。只有发展一个叫得响的枣制品品牌,鲜食大枣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才能真正實现,才能真正推动鲜食大枣产业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另外,鲜食枣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应地拉动了我县服务业的发展。
5.提升鲜食枣品质,发展无公害绿色鲜食枣
县委、县政府在扩大发展鲜食枣面积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鲜食大枣品质。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鲜食大枣,真正打造名牌优质朝阳县鲜食大枣。要精选优质大枣,搞好精美包装。这样,就会提高鲜食枣价格,群众就会获得更大利益。政府要出面注册名牌商标。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搞好广告宣传策划,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6.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鲜食枣产业发展
我县要围绕鲜食大枣这个产业,成立朝阳县鲜食枣产业联合会,发挥这个产业联合会的龙头牵动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联合会这个龙头企业的作用,才能真正拉动我县鲜食大枣产业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打造鲜食大枣优质品牌。鲜食大枣联合会要在树上树下管理、丰产管理、销售策划、价格规范、保鲜库出租出让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同时,鲜食枣产业联合会要真正同枣农对接,与枣农签订协议,鲜枣上市前统一制定销售价格,防止互相压价销售的现象发生,外地营销商来收购要同联合会联系,洽谈收购价格。如果价格低,联合会通知枣农不卖,送到联合会统一保鲜储存,进行深加工,生产大枣制品,这样有序经营、科学发展,枣农经济利益就有了保障,就会促进我县鲜食大枣产业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祖智慧,(1965-),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参加工作,1990年10月调任朝阳县委宣传部工作,1996年6月任《朝阳县报》副总编辑,1998年到乡镇任职,先后任党委副书记、乡长。2004年12月任朝阳县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2010年4月任朝阳县委党校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曾先后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种奖励。2006年5月曾参加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县级科协主席中最年轻的中国科协“七大”代表。2006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科普惠农”先进典型,并在贵州省贵阳市中国科协组织的典型经验交流会上发言。2010年以来曾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多篇理论文章.2012年当选为辽宁省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2014年9月参加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举办的庆祝建国65周年暨《求是先锋》丛书出版学习座谈会,并有2篇文章入选《求是先锋》丛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