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2014-04-29汤玲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6期
关键词:稳健性存货实务

汤玲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也应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本文从会计稳健性原则基本理论出发,考察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了稳健性原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对策,以确保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做到适度稳健。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稳健性原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会计稳健性原则即指针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也就是说这要求会计应充分考虑到经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而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

一、 稳健性原则应用的必要性

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有其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首先,稳健性原则是2006年我国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更高层次上与国际会计体系接轨基础,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断的向前发展。此外,在我国推广应用稳健原则不仅是会计体制本身发展完善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会计实务中合理的应用会计稳健性原则,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具体应用

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应用。

(一)收入项目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对收入进行如下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如下:收入必须在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其中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收入确认标准更加稳健。企业的销售只有满足了以上五个条件,才能确认为收入。否则,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就不能确认收入。

(二)折旧方法的选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对所有固定资产都计提折旧,可以保证企业经营中成本费用的连续性,更加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这也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物价水平相对不稳定的条件下, 如何依据企业实际选择折旧方法,使这种折旧方法既稳健又具活力,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企业大多会选用加速折旧法来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计提折旧。

企业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是因为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运行效率高,收入较多,为做到收入与成本配比的原则,应让固定资产在具有较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此外,由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应在短期内收会,也决定了多数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特别是在物价持续上涨的现状下, 可以提前收回部分投资, 减少因为物价上涨而发生的货币时间价值的损失,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因此,在科技、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也是谨慎原则的具体应用,同时也考虑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符合稳健性原则的运用。

(三)存货计价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中规定, 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计算存货成本,包括个别计件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而采取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计量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对于真实反映存货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当前物价水平不稳定、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普遍采用后进先出法来计算存货成本。

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存货的计价,能够使售出和耗用存货的成本接近于当前水平,并与当期收入相配比,有助于客观地反映企业在现实条件下的经营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稳健性原则。特别是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 可以减少利润中水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

(四)减值准备的计提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时,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包括: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由原来的两项增加为八项,这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 它的出发点在于要求企业将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 予以充分考虑并计入相关费用, 以确保企业资产更加真实有效, 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稳妥可靠,以确保投资者的长远利益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三、稳健性原则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稳健性原则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稳健性原则的具体应用中,我们不难看出,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贯穿整的会计实务的各个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企业的经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稳健性原则也具有两面性,它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1.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的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

所谓主观臆断性主要体现在可变现净值的估计问题上。在可变现净值的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额扣减至该资产完工时,要对项目进行可变现净值的估计工作,即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2.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准则存在冲突

稳健原则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会计准则,同会计信息的一般质量要求及其他会计原则可能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比如英国的会计准则把稳健作为会计的基本概念之一,要求会计实务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条件下,稳健原则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会计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复杂性,这种主导地位很难贯彻一致,如英国有关长期合同的会计准则等,稳健并未得到适当的体现。

3.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目前,企业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对或有事项的判断都是依靠会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则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例如,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在未取得发票账单且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作为入账价值。”这里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如何计算确定, 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计量,都需要看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高低。若会计人员对这些基本要素的估计存在较大的误差,则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谨慎性贯穿于会计工作方方面面,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可能会减少企业利润,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监管,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应进行必要的约束,在推行时必须做到循序渐进。

1.会计人员要把握好稳健性原则的“度”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方案的选择时应合理的寻找一个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平衡点,将稳健性原则自身的缺陷约束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我们在把握稳健性原则的“度”时,可以将会计信息按其不确定性程度的大小分为“很大程度上可确定”、“很可能发生”、“可能性极小”三类。

2.合理的处理稳健性原则与其他原则之间的关系

稳健性原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个体,与其它原则产生冲突时就必须做出合理取舍。首先,我们应该合理的确定各项会计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在会计原则中,客观性原则居于首位,稳健性原则必须在维护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贯彻和运用。其次,要对各原则之间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在信息披露中应该充分说明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时间和范围,揭示因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变动情况。

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对谨慎性原则的“度”的把握,进而影响稳健性原则的使用效果。因此,必须不断的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如提高从业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职业作风,以达到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结论

总结来说,稳健性原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如何把握好稳健性原则的度,做到适度稳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的努力,一方面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扩大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还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实际的业务操作和决策制定的过程中把握好稳健性原则应用的度,运用专业的理论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纪爱梅,刍议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正确运用[J],会计之友,2006,(11).

[2]岑美德,浅谈会计核算中的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J],求是,2012,(7):35-38.

[3]薛云果,浅谈会计稳健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西部财会,2010(9).

猜你喜欢

稳健性存货实务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特步因何1.5亿回购存货?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
Effect of Ammonia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Methylnaphthalene
ODI实务
FDI实务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