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乐于数学情境教学

2014-04-29王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画圆评析创设

王芳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包括对生活背景的模拟、进行虚拟想象和运用画面表达来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教具学具的运用以及多媒体展示等实物演示将相关情境发挥到淋漓尽致;可以通过谈话导入、以故事提问开篇或运用悬念来质疑等方式将学生融入到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 此外,通过借助图表来解读情境,或是以游戏活动来活跃情境,也是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关键词】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是情境设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生活是一切活动的唯一源泉,以生活背景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結合,通过创设情境将其沟通起来,使学生在知识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掌握知识.

案例 在学生认识了单价、数量和总价这组数量关系后,图片出示2瓶雪碧、2块蛋糕、3个菠萝,并出示相应标价牌,让学生计算总价. 之后教师又说:超市为吸引顾客,实行实惠两瓶装,并拿出新的标价牌一一摆好,营造出超市的气氛. 问:给你50元,怎样把这三种物品买齐,并且把钱用完?教师发给每人一张票,让学生把自己的购买方法用开发票的形式写出来.

评析 这节课教师运用到超市购物的方法,使学生自主调动生活经验来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并模拟生活中开发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预算结果,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形式,能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媒体运用,活化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信息工具,多媒体教学包括文、图、形、声等多种形式,通过计算机的集成处理,形成一种崭新的组合体,既可用于演示,又可进行交互、自学.

案例 “圆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出示情境:用多媒体展示由圆组成的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图像,如圆形广告牌、钟面、自行车轮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屏幕再现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视频动画,然后用动画显示圆的形成过程. 用动画显示圆心和半径,在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圆心的变动会影响圆的位置;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等. 用屏幕视频显示教师用圆规示范画图的录像画面,使学生能看清楚画圆的方法以及正确使用圆规的过程、姿势.

评析 这是一堂新授课,这里,学生认识圆的构成和学会画圆的技能是通过多媒体视频及动画显示获得的,它能为此提供丰富而又生动的感性材料. 最后,又通过由圆构成的各种图案,为学生学会画圆甚至创造性地设计圆的图案提供了支持条件,激发兴趣,开拓思路.

三、设置问题,融入情境

问题情境需要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案例 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 ”教师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方说:三角形、四边形……”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这样的车轮无法转动. ”教师再问:“那就造成这样的形状吧(信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行吗?”学生大笑起来:“这样车子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就不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气氛热烈,学生在教师不断地引导下,终于认识了圆的概念.

评析 对于车轮每名学生对此都会有一定的概念,也比较熟悉,以此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加上教师生活化的语言,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心情舒畅,兴味无穷,发现原来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接触过,很熟悉,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也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四、借助图表,解读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针对教学重、难点,利用插图或自己设计的表格,诱发学生兴趣,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引入情境,为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做很好的铺垫.

案例 “连加连减”的教学,教师导出一幅色彩匀称的画面,让学生数出绵羊的个数、小鸟的只数,最后提问共有多少小动物,并写出一个算式. 后来又跑来一只绵羊,提问:现在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最后引出课题:连加.

评析 在引入“连加”概念时,教师利用“小动物”情境,由复习以前学过的“两数相加”,很自然地过渡到三个数连加的算式,在学生获得了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五、游戏活动,活跃情境

从古至今,游戏是儿童全部生活的内容之一,它能使学生感受到轻松、快乐,使他们乐于在各类游戏中亲身体验情境,感悟、认识事物,发展自我. 采用适当的游戏活跃教学情境,既是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心理的需要.

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做数手指的游戏:教师出示左手五个手指,从食指开始依次数到小拇指,循环往复,做数数示范,然后告诉学生:“你们报出一个数来,老师就马上知道这个数是在哪个手指头上. ”接着师生进行游戏验证. 最后由教师指出:“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很快就猜到了这个数在哪个手指上吗?学了这课以后,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

评析 喜爱游戏和好奇是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数手指”的游戏,主要是因为这个游戏中隐含着应用除数5的有余数除法的奥妙,抓住学生好奇心,引发求知欲,促使其以最佳精神状态进入新课.

给学生创设更多精彩的、适切的数学情境,将数学知识的枯燥乏味转化为生动有趣,令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索新知识,让学生在有价值的创造性的教学情境中,用耐心和智慧滋润学生这棵幼苗,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应用数学,相信学生的生命能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志萍,季正蓓.情境创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画圆评析创设
圆的启示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