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小结谈有效教学
2014-04-29张新波
张新波
【摘要】 有效教学一直是大家所倡导的,怎样实现有效教学一直是大家所研究的主要课题,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有效教学都很重要,但大家似乎只注重主要环节,而对课堂小结并不是怎么重视. 课堂小结用时虽小却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梳理,促使学生的课堂感受内化为能力,也使学生学数学的情感得以升华. 笔者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总结了以下七种方法.
【关键词】 有效教学;课堂小结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遵循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用时虽少,却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梳理,促使学生的课堂感受内化为能力,也使学生学数学的情感得以升华. 鉴于以往题海战术的教训,笔者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现总结一下几种常见而实用的方法.
一、数字法
扣住关键的字词,结合相应的数字形成数字小结.
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小结时可总结为“一个定义、两种方程、三个字母”. “一个定义”是指椭圆的定义,“两种方程”是指椭圆的焦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的两种不同的标准方程,“三个字母”是指定义和方程中所涉及的三个基本量a,b,c之间的关系a2 = b2 + c2.
二、口诀法
口訣法是引导学生在小结时将数学知识编成通俗晓畅的口诀. 这样做能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合理链接,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意味深长的效果.
如在“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一节小结时,可用口诀“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来强化正余弦的五组诱导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一来,原本繁难的公式就便于记忆了.
三、结构法
结构法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充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图解标识的形式进行归纳.
如在“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一节小结时,由于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已经全部讲完,可把直线方程作如下归纳:
直线没有斜率的直线,方程为x=a(垂直于x轴)有斜率的直线k = 0(垂直于y轴)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A,B不全为零)
四、质疑法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有时为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愤悱之时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思维的触角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从而达到课已完而探究不止的效果.
如学习“向量的概念”一节,小结时我这样引导质疑:① 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那么两个向量可以比较大小吗?② 向量与向量之间能不能相加减?实数向量呢?
五、比较法
比较法是明确知识点的特征之后,引发学生联想的能力,由此及彼地联系相关知识,确定概念和公式的共同和差异点,沟通新旧知识的练习,激活旧知识,活化新知识,达到开拓思维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如在学习“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时,学生感觉易与前面学的椭圆相混淆,在小结时我们把椭圆与双曲线作比较:① 几何性质;② 标准方程;③ 图形;④ a,b,c的关系式.
类似地,学习其他知识概念,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等,都可先运用比较法进行小结.
六、图示法
图示法小结具有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特点,学生从中易于得到暗示和启发,从而深化理解和记忆.
如在“四种命题”一节小结时,可用下图来概括四种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理解.
七、延展法
课堂教学强调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局限于此会使数学课堂失去生活的源水活头. 有时我们的课堂小结不光是为了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而是据此延展到课外,我们称之为“延展法”. 延展法是将数学的外延由课堂延伸至生活中,促使学生拓宽视野,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增强.
具体生活实例的介入,是将课堂的抽象性与生活的原生态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数学不但是生活的体操,也是生活的奥妙所在. 有了生活这样的源头活水作为背景,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充满了和谐的美感,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
最后我们将课堂小结的原则归纳为“小快深新”四个字. “小”是切口小而实,不追求深奥艰涩;“快”即扣紧实情,用时短,效率高;“深”是不流于形式,务求深而透脱;“新”是追求创新,贴近生活,常活常新.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其实就是给了学生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自由天地. 在这里的剪裁之处,不再是刻板僵化的模式,而是随时为变、常活常新的创新精神. 有趣、新颖、灵活的课堂小结,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剪裁之妙,存乎一心”,创造出数学的天机云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