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与学

2014-04-29王涛

俪人·教师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文明史课程目标新课程

王涛

新课程在云南实施五年来,她引领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用多重视角看历史。引导学生用新思想、新观念来分析、探究和解决历史问题。08年以来的高考历史试题特别是近三年高考已较多呈现出源于教材脱离教材的新材料、新观点命题。这既是对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落实也是对历史老师教学的能力、教学观念的挑战。是墨守陈规还是积极应对接受挑战,这就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转变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要求历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历史新课程体现出“时代性”,是对历史教学传统模式的冲击。新课程体现的时代性,表现在课程目标设定为养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学习内容反映社会进步与历史学科一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成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语言注人时代气息,课程评价也适应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历史教师,应当认真研究这个转变,改变从课本到练习册、“一言堂”的状况,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角度,多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关注社会发展,如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新课程继续强调“基础性”,设定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是课程目标中的基本要求,能够让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一学素养、科一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课程目标,教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培养和科学历史观形成相结合,特别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历史新课程遵循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3 个必修模块、6 个选修模块,和允许学校开发校本教材,以及教科书一书选用多样化的制度,保证了教学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由于相同年级可能进行不同的模块教学,各地区可能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无论从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还是从综合考试或者高考评价的角度考虑,历史教师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学校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模块教学带来的变化,特别是模块形式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教师应当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也由于模块教学的对象是选择模块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浓厚,更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础,更加努力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高自我

教材的局限并不是改革的最大障碍,最大的困难是教师自身的缺陷,第一、缺乏创新意识(与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有关)。担心与众不同的方法会引来非议。第二、缺乏方法。对教材平铺直叙,找不到好的切入点。教学高调化,学生没有参与进来,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老师要大胆创新,老师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叙述的创新。第三、缺乏情感。教学中老师自己都不感动,何以使学生感动?自己都不感悟,何以使学生感悟?老师要充满激情,体验历史的乐趣。第四、语言贫乏。历史知识再丰富如果没有历史老师传神的语言来描述也是无用的。李阳的疯狂英语之所以能疯狂,是因为教师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情绪。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灵交流的艺术。”运用语言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心灵的力量。而现实是,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化的、八股式的、结论式的语言比比皆是,缺乏个性特征的叙述和鲜活生动表述。语言贫乏的背后反映的是思想和文化积淀的贫乏。因此老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和文化素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历史课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的一个基本途径。

三、做好研究

(一)、研究学生。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由于多样性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需求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容易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与体验。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倡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第三,为了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一方面,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方式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交流,重视过程,关注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个人价值观,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文化,具备世界意识。

(二)、研究高考与教材。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对高中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处于改革当中的高考模式和试题,正在不断努力着将基础教育引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老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体现这一特点。

(三)、研究教法。千年一本,百年一案,显然是不能体现与时俱进的。历史老师每年都要面对新的学生,教学中如果采用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式的方法显然是要被淘汰的,因此教法必须因学生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做相应的调整变化。

四、关注新的史学观,多角度看历史

(一)、现代化范式(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范式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其中政治民主化進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二)、文明史范式(文明史观)

文明史范式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

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人类文明史可相应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我们要“按照文明史观去理解教材,由此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新给予评价和认识”。近几年高考试题,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文明历史观。

(三)、整体范式(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当今整体世界的发展首先表现在经济的全球化,其次是国际政治中的民主化趋势,再次是不同文化越出民族范围的接触交流与相互吸收融合,最后是关于人类自身发展的资源、环境、战争与和平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各国共同协商解决。“全球史观”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五、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上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是减负增效的课堂。即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思考,以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思考。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就得增负;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就要增加工作和学习的投入。

(一)、激情导入。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异于其它学科,作用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师能够迅速地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中去。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首先就是要有精心设计的导入。导入要紧扣主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要精炼。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是构建高效生态历史课堂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效历史课堂的高潮。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學习的沃土。教师要营造这样的氛围,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使课堂真正开放。

(三)、激情互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人,新课程认为,学生并非学习的奴隶,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他是独特的、发展的、有着巨大潜能的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首先要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尊重、理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声。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就是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四)、魅力精讲。精讲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减轻学生的负担。

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不断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才能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与学。

猜你喜欢

文明史课程目标新课程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联结:通向未来的文明史》
如何从文明史角度讲授古代希腊文明
武士异化现象对中国体育的本体性干预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奇迹: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