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的习惯
2014-04-29赵玮
赵玮
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因而,才会有那句“阅读,改变人生”的名言。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变通,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低年级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让学生在语文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养成自主读书的好习惯非常重要。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我就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课外阅读教学是分享而不是教导。
在课外阅读的实施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读书的主体性,与学生平等的分享自己阅读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和教导,也不是冷漠地旁观,或者权威地讲述和评判。就课外阅读而言,教师未必一定比学生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所以,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组织者和参与者。
开展、推动读书活动,营造、优化阅读环境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应坚持服务的理念,主动作为,积极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同感;把握学生的诉求脉搏,增强学生对阅读的需求感;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引导,提升学生对阅读的满足感;为学生提供温馨服务,增进学生对阅读的亲近感。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给予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因为低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障的,他们自我约束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实在太弱了。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我每周用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来辅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同时,每天中午安排一节三十分钟的小阅读课,让学生自由读书。课内得法,课外获益。学生的阅读兴致日渐浓厚。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小博士擂台赛等。我先从班上选出几位阅读能力较强,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加以指导,然后让他们在朗诵会或故事会上给全班同学讲有趣的故事、寓言,读一些优美的词句,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台上声情并茂,台下鸦雀无声。学生的表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时喜时怒,时乐时悲。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曲折感人的情节,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诱惑力该多大啊!
二、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是尊重而不是放纵。
阅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一本好书。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保罗.亚哲尔有这样的观点:忠实于艺术的书;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含有高尚道德的书。因此,我们挑选书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位,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着眼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挑选书的方法是: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只要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健康读物,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想象力强,求知欲旺盛。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想法或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们的阅读倾向大多为:①篇幅短小,内容完整的故事。②喜欢幻想性题材,期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幽默、意外的故事结局。③能了解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④对读物中提到的规则感兴趣。⑤喜欢介绍自然、动物的儿童读物。⑥喜欢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⑦喜欢文字活泼,内容变化大,情节起伏,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⑧喜欢高声朗读。⑨喜欢用表演的方式来表达他看到过的简单故事。⑩喜欢用问答的方式来探讨故事的内容以及人物活动细节。有人说一本好书足以培养孩子终身的阅读兴趣呢。依据这几条原则推荐好书,准没错!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在推荐给孩子好书的时候,自己不要忘了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
三、对学生阅读后的表达是鼓励而不是要求。
学生阅读后,自然就有了表达的愿望。于是,我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不牺牲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仍然以学生为本位,以兴趣为先导,鼓励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进行表达,但决不做统一要求。因为每个人只能按照自己的认知程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去感悟文本,个性化的见解,决定了阅读者有所见和有所不见,阅读视角的局限必然会使错误存在。学生在对话中体现出的“歪曲”或“不懂”正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是再次进行深入阅读思考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对文章再次深入阅读。
其实,孩子们书读多了,无论是语言的积累还是阅读的能力都厚实了;无论是思想还是情感,都活跃而丰富了。当阅读成为需要并养成习惯的时候,表达便水到渠成了。
四、用阅读滋养学生心灵是关怀而不是干涉。
孩子一开始课外阅读,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游览等,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我们在阅读指导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挑选好书中;参与到扩编故事中,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情节;参与到分享故事中,把自己的感悟告诉大家。我们和孩子们在讨论中交流分享,在讨论中去共同完成读书之旅。通过讨论去了解其他的书,去激发阅读更多书的热情。和他人讨论我们体验过的文本,是不同心灵的交流,我们靠阅读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尽量避免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写阅读心得。因为这样硬性要求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把原本可能生动有趣的学习又变成让学生疲于应付的枯燥教学。
我总认为:如果我们的阅读指导总有个什么深度或是高度,总要有个什么思想或是情感,总要强加给孩子什么,是不对的,因为那可能是你教师的一相情愿。那么孩子们读了这本书,到底要做什么?我想:你来说一说,我来说一说,大家都有话说,没有话说的,请你再来读一读,大家围绕一本书说的兴高采烈,读的兴致盎然。于是,孩子知道这本书有哪些故事、人物。想到“哦,这本书原来这么有意思,我怎么没有注意到,想再读一读这本书”“我很高兴,我讀了这本书,和大家谈起来,非常快乐”等等。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不管选择哪种读物,何种方式阅读,鼓励孩子亲近阅读,让他们心中珍存美好快乐的阅读种子,会惠及他们的一生。著名作家麦家曾说:“我没有翅膀,但阅读一本好书时,常常觉得自己像只小鸟一样,飞到了空中,看到了世界的辽阔和混乱,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最柔软、丰富的一面。 ”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有赖于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