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传统“鼻箫”初探

2014-04-29吴大信

北方音乐 2014年6期
关键词:黎族初探传统

[摘要]在海南岛特别是五指山地区的五个方言区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鼻箫”。它主要是黎族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利用本地山区自然生长的山罗竹材料,借鉴其他古老的民间吹管乐器的发音原理、音律来制作、创造、发明的。它在器乐领域中的创造性,无疑为我们研究人类早期音乐文化的起源提供了证据,也具有弘扬、传承、发展的历史意义,从乐器本身或者是演奏方法、乐曲表现都形成了黎族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黎族;传统“鼻箫”;吹管乐器;初探

聚居在海南省的黎族,是海南岛的最早居民,具有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在海南岛特别是五指山地区的五个方言区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鼻箫”。搜遍全国的戏箱琴蓑,唯有黎族“鼻箫”是用鼻子吹奏的,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乐器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黎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黎族文化的见证和文化生活的精神依托。目前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成为海南黎族的一张名片,它那璀璨的民族特色,不但在国内堪称一绝,在世界乐器上都是罕见的。黎族“鼻箫”主要是黎族人民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利用本地山区自然生长的山罗竹材料,借鉴古老的其他民间吹管乐器的发音原理、音律来制作、创造、发明的。其传统的“鼻箫”本身只有一个鼻吹孔、一个按音孔,音色也非常特别,委婉轻悠,优美动听。“鼻箫”作为原始的吹管乐器遗存到今天是一个典型的乐器标本,它在器乐领域中的创造性,无疑为我们研究人类早期音乐文化的起源提供了证据,也具有弘扬、传承、发展的历史意义。从乐器本身或者是演奏方法、乐曲表现都形成了黎族的一大特色。笔者多年来从事“竹笛”、“箫”乐器的教学工作,对黎族传统“鼻箫”吹奏也尝试过。下面从诸方面进行探究,供同行们参考。

一、“鼻箫”的历史渊源

关于“鼻箫”出现的年代,目前尚无法定论。但根据我国历史资料记载,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已开始有人制作箫,并在许多音乐舞蹈作品中,大量使用竹制箫来演奏。在《吕氏春秋》中,就有关皇帝命乐工伶伦到昆仑山上伐竹制作吹管乐器的记载。

箫的种类很多,以外形分类有:长箫与短箫;以调高分类有:各种不同调的箫。因此,各地区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不同命名的箫,如:流行于我国闽南、台湾一带的南音洞箫;朝鲜族的短箫;云南西盟佤族的二孔箫和四孔箫;云南陇川、盈江、梁河等县的阿昌族七孔箫;海南省黎族的鼻箫等。箫的吹奏方法基本相同,其他箫都是口吹,只有黎族“鼻箫”是用鼻子吹,因此,形成了黎族“鼻箫”的特色。

鼻萧(黎语称:虽卡、园哈、书卡伦刊),因用鼻子吹奏而得名。在海南岛流传也有很久的历史了,据清代张庆长《黎歧红闻》记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成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萧,交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渐凑一处,即订藕配,其不合者不敢强也。”清人李聘的《黎峒行》也载:“婚嫁无媒约,踏歌以相喋。”不但节日如此,平日黎族青年男女在夜幕降临时也常常吹起鼻箫来约会对方,或是在槟棚树下、或是在“隆闺房”里,互诉衷情。可见鼻萧是黎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常用吹管乐器,由于这样,黎族青年男女都会吹奏,也时常作为定情物送给对方,因此,黎家男女就这样世世代代相延,将鼻箫流传至今。

二、传统“鼻萧”的结构特征

传统“鼻箫”,是用海南的五指山地区的山罗竹制作而成(这种山罗竹外坚肉少),长短粗细大小不一,一般用一节细毛竹管身来制作,管长60~70厘米,管子直径16毫米左右。“鼻萧”是气鸣乐器,用鼻子送气发音,音量轻微,感情丰富,音色优美,表现乐曲娓娓动听。传统的“鼻萧”只有一个鼻吹孔、一个按音孔,另外吹孔处开有一个打音孔(打音孔与音阶豪无关系,只是作为演奏风格时使用)、一个筒音孔(也作按音孔来使用),结构非常简单。传统“鼻萧”吹奏者完全是依靠鼻孔吹、吐,将气流的缓吹、平吹、超吹、急吹来送气,使萧管在不同的气流段发出不同的音高,用两个按音孔,包括筒音孔也作按音孔,可吹出34567123456音,能吹奏出各种优美动听的旋律,真是神奇。

三、传统“鼻箫”的制作方法

(一)制作工具

能够切断竹子的小锯或刀子;能够钻孔的钻子或者粗铁丝(用火烧红后打眼用);能够修洞孔的小尖刀;铅笔和卷尺等。

(二)鼻箫的粗细和按音孔的距离比例

鼻箫的粗细和按音孔的距离比例可参阅表1:

(三)传统“鼻箫”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要选好制作传统“鼻箫”的竹子材料(一眼节竹),比量尺寸,根据它的粗细长短,决定做成那个调子,一般要选坚实、老、干的山坡上的毛山竹(这种竹子皮多肉少),竹子表面圆而平整,两头的粗细差不多;第二步,锯断两眼外,选一头挖吹孔(圆形直径8毫米、捎外直径16毫米);第三步,挖筒音孔(圆形直径8毫米),试吹一下,筒音缓吹是低音的“5”音、平吹是中音的“2”音、超吹是中音的“5”音,和某调对准,就可确定是某调;第四步,比量第一孔尺寸,挖孔与调音,第一孔缓吹是低音“6”、平吹是中音“3”、超吹是中音“6”。一般按音孔比吹孔稍小些(圆形7毫米),开始挖按音孔时首先挖小些,然后吹一吹,试听音准,看看第一音孔是否准确,如果低了点就向前挖一点,直到把音挖准。

四、传统“鼻箫”的基本演奏方式

(一)身体外观姿式

一般来说,可分站势和坐势,站立时身体应稍稍侧向右方,头部要正,两眼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不要挺小腹),两脚自然分开(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八字形,大约在20厘米左右),两腿要放松不要弯曲,两肩要自然抬起(不要耸肩);坐势时上身基本与站势相同,只是坐下后两脚可分开一些。

(二)持箫按孔姿式

传统的鼻箫持箫方式:用左手的拇指托住箫身,食指第一关节指肚按闭打音孔,用鼻子一个孔左侧对准吹孔的一半边凌处来送气,其他的手指自然放松。右手的食指第一关节的指肚按筒音孔,母指第一关节指肚侧按第一音孔,手指自然放松,方便手指灵活。

(三)如何吹出音阶

传统“鼻箫”的音阶发音变化较大,一个按音孔可发出几个音。基本吹奏发音是:全按的缓吹可吹低音“3”、平吹可吹中音“1”、超吹可吹高音“4”、急吹可吹高音“降7”、再急吹可吹高音“降3”;筒音(开右手食指孔)缓吹可吹低音“5”、平吹可吹中音“2”、超吹可吹中音“5”、急吹可吹高音“2”、再急吹可吹高音“5”;全开音孔缓吹可吹低音“6”、平吹可吹中音“3”、超吹可吹中音“6”、急吹可吹高音“3”。按以上的基本吹奏方法,传统“鼻箫”能吹出35612356712356音阶,但没有“4”音,但在吹奏乐曲时的实际音阶是:356712356(一般以五声性音阶乐曲为主。

五、“鼻箫”音乐的地方性特点

在黎族的“鼻箫”音乐表现中,音乐语言也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方言特性。如《五指山歌》《从那篱笆过》(王亮吹奏)。

黎族人民是真正掌握了自己的音乐,表现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与愿望,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自己的生活的富于艺术性的民族。鼻箫曲,除了与它的乐器性能本身有关的声轻委婉之外,乐曲是连续性的,某些乐句的延长音正是演奏者的换气时间,其特点也多为抒隋的心曲,一般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为主。比如:《恋情》《求爱》(陈和昌吹奏、吴大信记谱)。

在其音乐语言表现形式上的音乐组合,装饰音的运用和表现方法都具有黎族人的性格特点。众所周知,语言,特别是音乐语言,是用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区域内的人们,其内心情感的所托所依和所用的表达方式自然就不尽相同。特别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必然会更多地表现在不同的语言方言之中。这当然也包括用不同的音乐方言去表达相同或不同的内心情感。

猜你喜欢

黎族初探传统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