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机结合探讨
2014-04-29李蕾
李蕾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教师也能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那样就会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效率;兴趣;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17101
1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动能动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风行的是一种以知识教育观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的实施场所主要在教室,倾向于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的机械的过程,重视的是概念的演绎和公式的推导。这种数学课堂教育不仅将教学的知识点讲解得索然无味,而且也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生联系,更不用说注重学生个体内在的生命的需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与数学有关的案例引进去,更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燃起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热情。
在数学的学习中,尤其是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都觉得学习起来很困难,很抽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应用信息技术,使得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的东西,把困难的东西简单化。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定积分的定义时,我们可以应用图形,把分割点数不同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差别展示给学生,通过引导,让学生加深对定积分定义的理解。
1.2信息化技术可以处理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及难点的问题
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有时需要用到抽象思维,如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教学的重点或难点问题。让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简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降低教师教学的难度。对于一些知识的重、难点不知如何使得学生容易理解,不知怎样更好的解决重、难点问題。
如果应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会使重、难点的讲解更清晰,更容易理解。就像圆锥曲线的讲解中,通过FLASH制作天体运行的运动轨迹,分别展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情形,并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亲临其境,体会其轨迹特征,从而对圆锥曲线应用有具体地把握,给了学生一些直观的图形,对圆锥曲线的一些相关知识有了形象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1.3展现过程,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数学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到数学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展开学生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前面提到的定积分的概念的讲解,学生不仅仅是记住定积分的概念,还要弄清楚得到此概念的思维方式。这样对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2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2.1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模拟数学环境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是枯燥的,抽象的。这样造成教师讲解难,学生学习难。如果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把这些问题形象化,模拟出适合的数学环境,使学生们不再凭空想象,对这些问题更易理解。
高等数学中,有一节的内容是曲率,其性质讲解抽象,图形演示单一,应用分析复杂。教师通过新闻视频提炼出内轮差的含义,用动画模拟,明确不同转弯曲线,不同的转弯半径,导入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曲率不单单是数学相关的生活情节,把生活和数学联系在一起,学习起来不再枯燥,抽象。
2.2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数学教学的前期准备和后期总结巩固中,使互动教学成为可能
在每次新课之前让学生先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了解一些与新课相关的知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学生在上新课时就会针对自己课前学习的情况,有目的的进行听课。在课后学生也可应用QQ,讨论组,群,与同学,老师进行课后的交流。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提高了整个教学的效率。
3信息化技术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3.1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既需要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更需要本专业的素质,技术方面的困难计算机专业人员可以帮助解决,但如何让把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课程中要全靠教师本身,更需要他们的数学专业的修养,教学法的知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以及教育学科意识和不断创新精神。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是辅助教师授课、解决教学难点的手段,因而,教师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不要把课堂变为课件展示,要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持正确的态度
虽然信息技术对数学的教学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要运用信息技术,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选择信息技术要把传统的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使得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处理好学生思考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
信息技术不仅仅教师可以很好的运用,学生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自己有益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讨论,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理解所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阎光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呵护人的好奇心[J].探索与争鸣,2010,(3).
[2]冯珍珍.论网络文化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J].探索与争鸣,2010,(8).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02.
[4]刘宏武著.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