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醋鲤鱼

2014-04-29韩一飞

农业知识 2014年6期
关键词:济南人鲁菜口镇

韩一飞

济南人爱吃鱼,尤其爱吃鲤鱼。进入秋季,鲤鱼成熟了,吃来还可以补身。鲁菜中有一道菜很出名,称得上代表作,便是“糖醋鲤鱼”。成菜头尾上翘,鱼嘴中含上一颗樱桃,通身浇以赤红透亮的糖醋汁。讲究起来,一定用江西青花瓷盘装盛,才衬得住裹浆炸至金黄焦香的鲤鱼。上桌来,还未吃到嘴里,眼、鼻观感已大开,很是享受。此菜不仅滋味十足,卖相也甚是讨喜,有“鱼跃龙门”的意思在。说到糖醋鲤鱼,自然要说到一家旧时济南的老字号,叫做“汇泉楼”。这与谈北京烤鸭就要谈便宜坊、全聚德,是一个道理。在济南,汇泉楼与燕喜堂、聚丰德、九华楼齐名,招牌菜就是糖醋鲤鱼。这家店原在趵突泉南面的江家泉池。老济南人办红事、请客人,最好便是在这里。点上一尾糖醋鲤鱼,图个喜兴,吃个开心。

济南是“泉城”,泉水很多,江家池也是一眼名泉。这个名字虽是平民白话,却也有来历。明嘉靖年问,历城(也就是济南)出了一位名士江浚。因他家世居于此,故称江家池。泉池有四五丈见方,与南邻的醴池一样,都是官家的放生池子,养着许多的锦鲤,由着百姓观赏、供养。明代晏璧的《济南七十二泉诗》中,有一首鱼池泉,便是写它。“江家亭畔水涟漪,无数金鳞逐浪吹。只恐桃花春浪暖,龙门一跃化天池。”连着江家池,原有一条指南向北的青石街道,名叫江家池街。清康熙年间的一本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写着“同到江家池上吃了凉粉、烧饼”的字句。可见,至少那时,江家池街已是济南的一处食街了。在街一头的东首,是以贩售酱花生米和包瓜出名的老字号酱园“北厚记”。另一头便是半倚靠着江家池而建的汇泉楼饭庄了。这里的菜大方、正派,因此誉满泉城。婚喜宴请,多半都会选在此处。选在汇泉楼,确是为了吃糖醋鲤鱼了。

地道鲁菜中的糖醋鲤鱼,一定是黄河鲤鱼烹制的,这是在典的规矩。以济南城里的标准来说,出自泺口镇的“龙门鲤”为上佳。泺口是旧时济南城的水陆码头。古泺水在这里汇人古济水,所以得名。后来也有将“泺口”写作“傩口”(如今青岛还有一条雒口路)、或是“洛口”的,都讲不通。明代,泺口镇借着水陆交汇的方便,富贾麇集、车船往来,已是一片繁华。到了清咸丰年间,黄河改道大清河人海,泺口跟着就变成了黄河要塞,向东直通大海,向西连接鲁南诸城、远达晋豫,更加的贸易兴盛、商铺林立。糖醋鲤鱼,便在这时候逐渐成为泺口许多酒楼招揽买卖的一道好菜了。汇泉楼把糖醋鲤鱼做成自家的招牌,最早是在清末。那时候,名厨彭柯由泺口转去汇泉楼掌灶,守着泉池子,因着便利,他便将每日里收来“龙门鲤”蓄养在江家池内,待那鲤鱼吐尽腹内泥沙,便用泺口陈醋调糖醋汁来烧制,谁知就此一炮打响,红遍泉城。

泺口镇的“龙门鲤”,生于黄河水深处。个大体坚、金翅金鳞、通体透红,鲜美而绝无土腥气。用来做糖醋鲤鱼,却只有那些一尺上下、斤半左右、四鼻长须、脊宽肉厚的才行。按规矩选了鲤鱼,还要选醋。自彭柯始,鲁菜中的糖醋鲤鱼就与泺口陈醋结了姻亲。如今一提陈醋,大都说是山西的好,其实泺口陈醋也极佳。这醋气蕴清香、色如琥珀、酸而不烈、柔和香醇、稠浓到挂碗,还可以久存。陈放二三十年后,变成厚重的醋膏,可以人得药。凭着陈酿老道、食药兼备,泺口醋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章,也算有国际声誉。

这两样齐备,才做得成正宗的糖醋鲤鱼。老济南人吃这道菜,还有一条原则,即是不鲜活不买账。汇泉楼对此从不马虎,还立有两条规矩。一是“由客选鱼”。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吃的方面二三事》中曾写到,汇泉楼的厨师要先拿活鱼给顾客看过才下去做,其实不止那么简单。实际流程应该是待顾客点了这道菜,便由其在江家池内或汇泉楼的单独养鱼区里选上一条,一旦选定,厨师立即捞出,捧上桌子请顾客看过,中意了才算数。二是“掷地毙鱼”。这本是老济南城内各大酒家的不成文行规。《清稗类钞》中有记载说

“酒肆烹鲜,先以生者视客,即掷毙之,以示不窃更。”可为佐证。到了近代,芮麟先生在他的《济南秋色似江南》一文里也这么写着,“厨子手里提了一尾尺多长的活江鲤,走到我们面前,问我们这尾喜欢不喜欢,我们说好的,不料他就在我们面前,提起来把活鱼向地下用力一掼,‘着的一声,把我们吓了一大跳。”如此做法,并不是张扬暴力或作秀卖弄,而是豪放地表示绝不偷换死鱼欺客。济南人有直爽的性子,也就有了这独具趣味的规矩。

其实,与济南人打交道越久,越发会喜欢这种直爽性子,也越多有机会享受这种乐趣。同样,也正是南于济南人的这种性子,鲁菜中才有了如此喜兴活跃、美形美味的糖醋鲤鱼。难怪清代诗人孙兆桂在他的一首《济南竹枝词》这样写道,“同月轩中品菜蔬,骚人雅集太轩渠。侬家不住西湖上,偏喜今朝醋熘鱼。”

猜你喜欢

济南人鲁菜口镇
《鹦鹉》彩铅
《十年为客》国画
诸暨市店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幼小携手 感悟成长
最亲民的泉
人参果 脱贫果
鲁菜在当今饮食文化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味小厨诚献夏日经典鲁菜美馔
李光璧:重塑80后们的鲁菜记忆
崛起的鲁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