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屑病名词源流之考证

2014-04-29马振友张建中

中国美容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牛皮癣皮肤科皮肤病

马振友 张建中

银屑病为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疕。全国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标化患病率0.123%,2010年0.47%,台湾地区2009年发病率0.19%,有专家估计我国有银屑病患者约500万。世界发病率2%~3%[1]。现对其名词源流进行考证,供大家参考。

1中医名词源流

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对白疕(white crust; psoriais)早有记载,有“白疕、干癣、风癣、顽癣、松皮癣、蛇虱”等病名[2]。对于其形态和特点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最后定为国家标准中医药学名词—白疕。(详见表1)《诸病源候论·干癣候》首先描述干癣候,曰:“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气血相搏所生,若风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沉入深,故无汗,为干癣也。”[3](见图1)。唐《外台秘要》及宋《圣济总录》等对干癣的描述均囿于此。《证治准绳》首述白疕,曰:“蛇虱遍身起风疹疥丹之状,其色白不痛,但痒,搔抓起白疕。”《外科正宗》首述风癣,曰:“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外科大成》曰:“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之起白疕,俗称蛇风。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4]《洞天奥旨》曰:“白壳疮,生于两手臂居多,或生于身上者,亦顽癣之类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有“癣症情形有六般,风热湿虫是根源,干湿风牛松刀癣,春生桃花面上旋。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容外。” [5] 介绍了白疕、干癣和松皮癣。《外科证治全书》描述更细致,曰:“白疕,一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处,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朱仁康1953著《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称牛皮癣(干癣),李林1989年著《牛皮癣中医疗法》,仍称牛皮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定名为白疕名词,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再一次确定白疕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4年和2013年中医药学名词最终定白疕为国家中医学标准名词。定义:“以皮损如松皮,形如疹疥,搔起白皮为主要表现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疾病。相当于银屑病。”[6]

2西医名词源流

在国际上,18世纪前,银屑病(psoriasis)与所有鳞屑性皮肤病相混,没有列为独立疾病。罗伯特·威兰(Robert Willan,1757~1812)于1809年第一个将银屑病作为独立皮肤病进行描述。维也纳的迪南德·希伯拉(Ferdinad Hebra,1816~1880)1841年对银屑病进行较全面的描述,希伯拉的学生海恩利希·奥斯匹兹(Herinrich Auspitz,1835~1886)1879年对银屑病病理变化及点状出血现象进行了报道,称为“人工性银屑病皮损”[7-8]。在近代西学东渐中,传教医师将西医传入中国,将西医学英文名词译成中文,不断进行医学名词规范工作,中国博医会建立名词委员会,嘉约翰、聂会东、高似兰[9]先后任主席,召开3次名词会议,还有与中国博医会合并的中华医学会会同中华民国教育部等机构12次开会审定,出版名词专著,在教科书中使用规范名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病名各异,有牛皮癣、鱼鳞癣、牛皮症、鳞屑癣、干癣等名词,最后确定为国家标准名词—银屑病。德贞(字子固,John Dudgeon, 1837~1901),1864年接管北京施医院,据1869年医院统计表为内科、外科、眼科和皮肤科,1~9月共有4 518病例,其中皮肤科1 132例,皮肤科发病率占第二位,病症有苔藓(癣)、牛皮癣、蛇皮癣等[10]。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1824~1901),1859年创办博济医院,1866年创办博济医学堂,1887年创办中国博医会。1873年译著《皮肤新编》,这是中国和亚洲第一部西医皮肤科教科书,首次记述“鱼鳞癣”。记载:“第二十七节鱼鳞癣一症,皮略浮肿,而有白色干鳞,若将其鳞刮去,虽该处仍觉肿厚,而要之皮色则红也,大抵此症,不甚较痒,惟生于手足者,则患处之皮,将有裂隙耳。第二十八节鱼鳞癣初起,其皮略凸,其形略圆,而由渐生大,即有白鳞,若父母有是症,则将传染子女,盖此症,虽经略愈,而亦或复发,是殆延缠之症也,惟该癣自始到末,均无水疱小疮,患者此症者,其人多属无病,此又不可不知也。第二十九节鱼鳞癣有生头上者,在生于掌内者(即俗名鹅掌疯),更有生至大幅,及生出数点,而色白如灰者,医者不可不辨也。第三十节鱼鳞癣多生于膝与及手肘,若手心、脚心,而亦有此症者,则因疔毒而致也,至若头生鱼鳞癣,而与生水虫兹癞者,其一干一湿,又不相同,盖鱼鳞癣多属干的,若水虫兹癞生于头上,将有毒潺流出,而令发之交粘也。[11]”另记述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蛇皮癣(鱼鳞病)。记载了寻常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头部及其他部位银屑病;其与牛皮癣和蛇皮癣的临床、鉴别诊断;并已知银屑病的遗传性。对银屑病皮疹刮蜡、薄膜、筛状出血现象的描写,早于海恩利希·奥斯匹兹。司督阁(Dugald Christie,1855~1936),1883建盛京施医院,1893年,盛京施医院收治住院患者537人,其中有牛皮癣1人。从神经性皮炎患者一般不住院的情况分析来看,司督阁收治的“牛皮癣”,应为西医银屑病始之病名。聂会东(James Boyd Neal,1855~1925),1897年译著《皮肤证治》名“牛皮症” [12]。清翰林院编修刘庆绶民国初著《皮肤病学讲义》教科书,名“干癣”。 [13]1920年,汪洋撰《中西皮肤病学讲义》教科书,名“鳞屑癣(牛皮癣)”[14]。海贝殖(Leroy Francis Heimburger,1889~1960),1928年著《皮肤病汇编》,为中国博医会和中华医学会教科书,名“牛皮癣”。定义:“牛皮癣,为慢性炎性之病,显大小不一之丘疹而盖以白鳞。”[15] 1935年,蹇先器译著日本土肥章司《皮肤及性病学》,是译自日本的教科书,在日本出版,在中国发行,名“寻常干癣(本病一名牛皮癣)” [16]。1940年,杨国亮在重庆首用“银屑病”。年届98岁的一级教授黄志尚回忆,1940年国立上海医学院内迁重庆,杨国亮任教皮肤花柳病学,黄志尚师从杨国亮,杨国亮在教学和临床中使用银屑病名词。1953年10月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皮肤花柳科学会于光元、杨国亮、周鼎耀等拟定《皮肤花柳病名词》初稿,将“牛皮癣”定为“银屑病”。1954年,于光元主编《皮肤病及性病学》教科书,名“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或干癣)” [17]。1955年,以“皮肤花柳病名词审定初步草案”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在医学文献中提倡使用“银屑病”名词。[18]1956年,吴鹤声“用抗银屑病软膏治疗银屑病”译文,发表在《江苏医学院学报》,在期刊中正式使用“银屑病”。2002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正式在《医学名词》中定为“银屑病”国家标准名词[19]。

3辞书记载的银屑病词条

《现代汉语词典》6版词条:“牛皮癣,银屑病的俗称。银屑病,慢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20]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版词条:“牛皮癣,银屑病的通称。银屑病,牛皮癣的学名。”[21]《辞海》6版词条:“牛皮癣①中医学病名……相当于神经性皮炎;②即‘银屑病'。”“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上称‘松皮癣'。” [22]

4讨论

4.1 白疕:甲骨文中就有“疕”字的记载。《周礼·天官》曰:“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郑玄注:“疕,头疡,亦为秃也。”公元前500年的《五十二病方》亦有身疕的记载,分别指头部和身体的疮疡。王肯堂首作白疕病名。我国现代中医皮肤科创始人赵炳南对“疕”作了解释:“从其字形结构上看,病字头上加上一个匕首的匕,如同匕首刺入皮肤一样,以形容病情的顽固性,示病程的缠绵日久,牛皮癣与古代文献所记载白疕相吻合。”[2]现代中医在规范名词时定为白疕[6],作为国家标准中医名词使用。

4.2 干癣:隋(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首用干癣病名,在古医籍中沿续,近代中西医都沿用干癣病名,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沿用干癣病名至今。

4.3牛皮癣:古代和近现代牛皮癣名词各有所指。《圣济总录·诸癣论》曰:“状似牛皮,于诸癣中最为厚,邪毒之甚者,谓之牛皮癣。”古代属于六癣之列,相当于西医项部神经性皮炎。西医进入中国,最早将“psoriasis”译作“牛皮癣”病名。需要指出的是,牛皮癣做为西医银屑病的曾用名,是中国博医会、中华医学会和民国教育部等机构正式命名的国家标准名词,并非俗称,由近代延续至今,逐渐更名为银屑病,后来辞书、医学文献否定历史,把“牛皮癣”定为俗称是错误之举。建议相关牛皮癣词条改为“牛皮癣,银屑病的曾用名(或旧称)”;银屑病词条改为“银屑病,曾称牛皮癣”。

4.4 银屑病:对于银屑病的命名,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杨国亮首用银屑病名词,20世纪50年代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皮肤花柳科学会推动银屑病名词的规范使用,1955年以“皮肤花柳病名词审定初步草案”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上讨论,于光元1954年最早用于医士教本,吴鹤声1956年最早用于期刊。1949年以后,牛皮癣的诊治开始走向中西医结合。赵炳南先生也曾经这样回忆过将“psoriasis”命名为“银屑病”的过程:“在皮研所,我和西医同道商定共同搞湿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三个病种的研究。西医同道提出:牛皮癣并无真菌,称其为癣,不太合适。我说:中医有牛皮癣之名,指皮损坚如牛领之皮而言,并无临床上大量脱屑之实,治法亦不相同。经中西医认真研讨,始知中医所谓牛皮癣实际上指西医的神经性皮炎,西医所指的牛皮癣也不是中医所称的六癣之列。后来,我们取得一致意见,认为命名银屑病较为贴切。”此后,中国大陆逐渐以“银屑病”取代“牛皮癣”和“干癣”之称谓。2002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医学名词》中正式审定公布 “银屑病”为国家标准医学名词[19]。

综上所述,不同历史时期名词各异,逐渐归于统一,由国家审定公布的标准医学名词,中医名词为白疕,西医名词为银屑病,在文献、临床上中医和西医在具体叙述该病时都多使用银屑病名词,台湾地区以干癣为标准名词,银屑病为别名[23],也趋于认可银屑病名词。学术机构名称使用银屑病学组,会议为银屑病学术会议,中医和西医都趋于使用银屑病名词,鉴于此,建议中西医统一使用银屑病名词。银屑病词条试定义及释义:银屑病(psoriasis),又称干癣、白疕,曾称牛皮癣。是与易感基因遗传有关及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免疫异常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增生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包括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等类型银屑病。

杨国亮、于光元、周鼎耀等根据此病皮疹特点、病因,共同提倡使用银屑病名词。《诸病源候论》曰:“癣病之状,皮肉隐胗如钱纹,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里生虫。”[3] 古代医家认为凡有鳞屑皮疹皆为虫所致癣病,近代西医检验干癣和鱼鳞癣非虫(真菌)致病,与真菌引起的癣有别,目的是只将真菌病称为癣,其他无真菌致病者则需另称别名,从而避免病因混淆不清而误导医者。银屑病之病名即形象地反映该病临床表现,对皮损的色泽、形态的描写,银色比白色更确切、屑比鳞屑更精准,医者一看皮损,即可初步做出临床诊断,并在病因病理上断定鲜明。银屑病名词是传承、创新、严谨、科学的高度概括,堪称典范之作,体现皮肤科前贤高深的国学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精准的定位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建中.银屑病—最新诊疗进展[M].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 1-2,6,33,33-34.

[2]李林.牛皮癣中医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9:1-3.

[3]曹洪欣.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集萃(1)诸病源候论[M].2005: 617-618.

[4]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470-471.

[5]浙江中医学院.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话解[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01,414.

[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外科学、皮肤科学、肛肠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骨伤骨学[S].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3:62.

[7]王刚,张开明.银屑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8]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皮肤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53-154.

[9]马毳毳,刘艳,张建中,等.为中国近代西医皮肤病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外籍医师[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8):863-866.

[10]高晞,德贞传.一个英国传教士与晚清医学近代化[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14.

[11]嘉约翰.皮肤新编[M].广州:博济书局,1988:15-16.

[12]聂会东.皮肤证治[M].上海:中国博医会,1906:48.

[13]刘庆绶.皮肤病学讲义[M].北京:公记印字馆,出版年份不详:33.

[14]汪洋.中西皮肤病学讲义[M].上海:上海中西医院,1920:14.

[15]海贝殖,杨传柄.皮肤病汇编[M].济南:中国博医会,1928:302.

[16]蹇先器.皮肤及性病学[M].日本:同仁会,1935:88.

[17]于光元.皮肤病及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116.

[18]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皮肤花柳科学会.皮肤花柳病名词审定初步草案[J].中华皮肤科杂志,1955:74.

[19]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医学名词(7): 整形外科学、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皮肤病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 中英文对照/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S].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66-67.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954, 1553.

[21]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2版.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967,1573.

[2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674,2735.

[23]台湾皮肤科学会.皮肤科学专有名词辞典[S].台北:台湾皮肤科学会,2001:299.

[收稿日期]2014-03-12

编辑/李阳利

猜你喜欢

牛皮癣皮肤科皮肤病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清除“牛皮癣”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回潮天巧撕“牛皮癣”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郎西(牛皮癣)的23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