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2014-04-29韩丽敏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8期
关键词:吸浆虫防治小麦

韩丽敏

[摘要]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种植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小麦的高产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如小麦吸浆虫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麦 吸浆虫 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 (2014)04-0075-01

近两年来,小麦吸浆虫在我县小麦产区已有发生,并造成一定的危害,滦南县杨安坨有些地块甚至绝收。小麦吸浆虫有红吸浆虫、黄吸浆虫两种,河北省主要是麦红吸浆虫。以下称小麦吸浆虫。

一、形态特征

小麦吸浆虫个体非常小,成虫像蚊子,体长2~2.5mm,表现的颜色是桔红色或鲜黄色,这种颜色在种植的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非常不容易被发现。幼虫体长约3~3.5mm,椭圆形,橙黄色;蛹长2mm,体色呈桔红色或鲜黄色。

二、为害症状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产区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一般受害麦田减产10%~30%,重者减产50%~70%,甚至造成绝收。因小麦吸浆虫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大部分村民对吸浆虫麻痹大意,不重视、不防治甚至不知道的现象较为普遍,直到收获时才发现已造成严重的减产。

三、生活习性

小麦吸浆虫一年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成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夏、越冬。第二年春天当地下10cm地温高于10℃时,此时小麦进入拔节期,越冬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到表土层; 10cm地温达到15℃左右,小麦孕穗期,再结茧化蛹,蛹期8~10天;10cm地温20℃时,小麦开始抽穗,小麦吸浆虫羽化出土,把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各地成虫羽化期与小麦进入抽穗期一致。小麦吸浆虫怕光,中午潜伏在麦株下部,多在早、晚活动。卵产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等处,每头雌虫产卵60~70粒,成虫寿命约30天。刚孵化的幼虫从内外颖缝隙处钻入麦壳中,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为害15~20天,经3次蜕皮,弹落在地上,从土缝中钻入10~20cm处结茧越夏、越冬。小麦吸将虫有多年休眠习性,如温、湿度不适宜出土羽化,可继续休眠,有的长达12年。

四、发生原因

1.湿润肥沃的条件、单一的“小麦一玉米一小麦”种植模式利于小麦吸浆虫发生和危害。

2.吸浆虫抗逆性强,条件不适宜时可在土壤中休眠6~12年。

3.缺少抗(耐)虫品种。

4.虫情监测比较困难,容易漏查。吸浆虫的发生与雨水、湿度关系密切,春季3~4月间雨水充足,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羽化、产卵。

5.机械播种作业,使虫源传播扩散。

五、影响因素

1.温度。幼虫表现的特征是抗低温的能力要比抗高温的能力强。与冬季相比幼虫的死亡率在夏季较高。越冬幼虫在10厘米土温7℃时破茧活动,12℃~15℃化蛹,20℃~23℃羽化成虫,温度上升30℃以上时恢复休眠。

2.湿度。在越冬幼虫破茧活动、上升化蛹时,雨水(或灌溉)多羽化率就高。湿度高时,不仅卵的孵化率高,而且初孵幼虫活动力强,容易侵入危害。小麦扬花前后雨水多、湿度大、气温适宜常会引起吸浆虫的大发生。天气干旱、土壤湿度小就会对其发生不利。

3.土壤。吸浆虫幼虫喜碱性土壤。壤土的土质疏松、保水力强对其发生有利。粘土、砂土都不适宜吸浆虫生活。

4.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将会重发生,两期错位则发生轻。

六、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

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根据小麦品种的不同而异。一般芒长多刺、口紧、穗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的为害均不利。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2.轮作倒茬

对于吸浆虫发生严重的麦田,最好与棉花、油菜等其它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虫源。

3.药剂防治

3.1土壤处理。在小麦播种前撒毒土防治土中幼虫。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5公斤,喷在20公斤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撤施在地表,翻入土表层,能有效防治土中幼虫。

3.2蛹期防治。在小麦孕穗期撤毒土防治幼虫和蛹,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时期。小麦进入孕穗阶段,吸浆虫上移到土表开始化蛹、羽化,这时是抵抗力最弱的时期。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按上法制成毒土,均匀撒在地表;或亩用50%辛硫磷 0.5~1公斤拌细沙15~20公斤均匀撒施,墒情差的情况下浇水,可提高防治效果,能有效杀死刚羽化成虫、幼虫和蛹;

3.3成虫期防治。小麦抽穗后到扬花期间,防治吸浆虫的成虫和卵,可同时兼治麦蚜、红蜘蛛。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7天一次,连续防治2次。因成虫有畏光性,中午潜伏在麦株下部丛间,多在早、晚活动,建议选择无风晴好的天气在傍晚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王秀英,高雨成,张志武,张祝华,李国利. 小麦吸浆虫在天津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的研究[J]. 天津农林科技,2008,01:4-6.

[2]王福侠.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J]. 安徽农学通报,2008,20:84-85.

[3]夏黎. 新乡市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4:189+191.

[4]苏洁,许苗苗. 望都县小麦吸浆虫发生演变规律与防治技术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3,10:75-76.

猜你喜欢

吸浆虫防治小麦
青海省小麦吸浆虫的分布、发生条件及防控策略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哭娃小麦
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及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药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