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态度

2014-04-29

大学生 2014年7期
关键词:黄洋学制校方

政协委员:

学制过长催生剩男剩女,

12年学制应缩为9年

广东省政协委员黄艳儒提交提案,认为学制太长导致学生毕业太晚,特别是女生,毕业时已近晚婚年龄,等到工作稳定时,这些人已是大龄青年,产生大量“剩男剩女”。他建议,将现行的12年学制缩短为9年,这样可以更早地规划人生。(广州日报)

缩短学制打乱了现行教育系统,所有课程设置可能要重新来过。对未来学生的影响尚不可知,但对于正在教育体系中的学生来说弊大于利。在我家乡,曾有一度改行“五四制”,即小学五年,初中四年。一下打乱了原本“六三制”的进度,学生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面对小升初,另一部分人拼命挤进新设立的五四制学校,造成教育资源的紊乱和浪费。后来又改回“六三制”,原本在“五四制”下的学生又不知何去何从……仅这样一个小范围内的小改动就造成了教育系统的混乱,更不要说缩短学制了。

若缩短学制是为让学生能更好地规划人生,就更没必要了,生涯规划课、职业体验课、人生经验分享课都比缩短学制更有效。何况,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获取,更是智慧的增长。如果因为学生缺乏人生规划而缩短学制,那我们的教育可能都要重新来过了。

冯歆然

学制过长催生剩男剩女?且不论两者是否真的有相关性,单从何为“剩男剩女”的界定上便值得拷问——年龄大于30岁不结婚就是“剩男剩女”?年龄大于25岁没有固定的男女朋友就可能成为“剩男剩女”?难道说人过了一定的年龄就因为容颜必会衰老而失去魅力么?难道知识、修养和成熟本身不是魅力么?

王聪

360度评论:

复旦投毒案凶手:“黄洋事后找我做B超,我说没事。”(新京报)

室友之间发生摩擦很正常,比起暗地里较量心机,直来直往爆发冲突口角是更好的处理方式。这样不仅把矛盾公开让双方心知肚明,或许会令某一方感到愧疚、抱歉,从而促成矛盾的化解;更能帮助双方抒发内心的负面情绪,不至在心中发酵成魔鬼。

林浩森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与他来自农村的那种自卑、敏感心理有关。在来自城市的同学面前,他自发感受到自己 “低人一等”,因而才在某些时候闭口不敢言说自己的情绪。“一个同学把脚放在床上来回动,发出沙沙的声音。我当时在睡觉,就说哥儿们你轻点,没想到他冲我说‘没动啊。我当时就很愤怒。那段时间一直没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果他能够直接向那位同学说出自己对此感到的愤怒,或许对方会停止那种令他愤怒的行为,又或许他就不会把情绪发泄到黄洋身上了。

但我觉得,林浩森更大的问题是他阴谋论的思维倾向。“我在对面寝室玩游戏,黄洋过来了,笑嘻嘻地拍着我身边的同学说,愚人节要到了,要不要整人,很得意的样子。我当时看着很不顺眼,就想着整整他。”黄洋一句没有任何直接情绪的、开玩笑的话,就让林浩森感受到了他的“得意”,这种逻辑实在无厘头!林浩森将大部分人、事都与阴谋、恶意联系在一起,怀着被世界恶意对待的心理生活。这样的心理不仅在折磨着他,同时让他去折磨他人。我们不否认这个世界上阴谋恶意的存在,但一直怀着阴谋论的思维倾向,会演变出比阴谋或恶意更为可怕的存在。这种心理阴暗角落的存在,不仅是林浩森一个人的问题,大多数人身上可能都有,及时地清除、发泄自己心中的垃圾,才会让自己脱离折磨,让身边人免于悲剧。

冯歆然

对医学无知,对法律无畏,因教育缺失。投毒后,林森浩明知是剧毒,仍不觉得室友会因此而死,只是“会肚子不舒服”,他甚至还天真地以为事情会无风无浪的“过去”。游戏里可以肆无忌惮地杀人,战死可以复活,有的小说里杀人无罪,主角永远可以重生,这些使我们隐约产生一种死亡并不会在我们身边发生的错觉,在对待死亡的时候,不真实感往往会大于悲痛感。底线是需要学习的,对生命悲悯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所当然,长久地不去触动它,这条底线会模糊,甚至消失。

朱晓尘

复旦投毒背后的逻辑不能仅被“人文经典读得太少”所遮掩,事实上我国人文社会学科学生自杀和杀害他人的案例屡见不鲜。我们从小所处的教育环境灌输的是课本和考纲内信息与知识,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珍爱生命的意识等 “软知识”却很少被提及。简单苛责“人文经典读得少”不过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推卸责任的借口。

张梦阳

林森浩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有没有人出面为他开导?他忍受着负面情绪的煎熬之时,有没有人给予他安慰?如果这些都发生了的话,是不是少年心中的暴戾之火会被熄灭?

钟宜峰

部分大学生是父母、学校温室保护下的孩子,奉行学习好一切就好的原则,即使18岁以上,心智仍极不成熟,“不考虑事情的后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作为农村孩子,林森浩明显自卑、敏感,如何引导、帮助他们真正获得自信是当务之急。

林诗瑭

学历贬值租金贵,香港街头出现大学生露宿者

是住房问题还是尊严问题?在西方社会曾有福利会让人变懒的忧虑,在香港则有因福利比奋斗空间好而让人放弃斗志的现况。表面上看这是社会经济问题,住房供不应求而造成价格高涨;事实上,更值得关注的是本该充满斗志和人生目标的年轻人追求安逸而放弃奋斗的机会、放弃上升的途径的问题,当年轻人宁愿放弃尊严而寻求社会福利的时候,我们是否该考虑如何让年轻人的尊严“复活”?

王聪

农村大学生求职面临身份限制等三难

这是非常不理智的“双输”决定。“暗设门槛”是每年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之一吧!用人单位正亟需人才,因应聘人员的农村户口而阻挡大批人才,反而想从城市户口里选出优秀人才,岂不难上加难?退一步说,许多农村户口的专业人才其实比城市户口的更有拼搏的干劲,因为他们对留在大城市的愿望更强烈。如果用人单位能放宽限制,以宽广的胸怀容纳来自各地的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冯歆然

近六成受访大学生认为校方

不太重视学生意见

紫薯粥颜色不对、公共浴室水太烫、景观塑像上的灰太多……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不仅出现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信箱”里,还得到了校长柯炳生的耐心回复,其认真的态度受到网友赞赏。一项针对3034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42.8%的受访者曾给校长信箱写过信。在受访者看来,要促进学生和学校的积极沟通,最重要的是“校方重视学生呼声,认真回复”(68.3%)和“校方鼓励学生质疑和发声”(55.0%)。反映问题后,有43.1%的受访大学生收到过反馈,40.6%的大学生认为校长信箱等渠道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有57.6%的大学生觉得学校管理者不太重视学生的意见。(中国青年报)

作为校园媒体的参与者,从自身经验出发,这个问题是的的确确存在的。我们代表学生向学校提出的问题,一部分的确得到了解决,也有一部分在曝光后、得到校方关注后,却被逐渐遗忘不了了之。大学生的意见未能得到校方重视的原因很多:学校领导层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不通畅,比如我就从来没有在我们学校看到过什么校长信箱;学生提出的意见和问题,由于牵涉到多个部门,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而未能在各方的有效协调下得到切实的解决,毕竟大学校园里有部分场地可能还是对外承包的;另外可能由于资金短缺或是其他现实原因,无法消解,我们的确也是束手无策的。

其实这些问题最后是否能得到切实解决,并没那么重要。作为学生,我们了解校方可能在某些问题上有自己的难处,没办法一下子解决。比如学校宿舍安装空调的事,其实已经提了好几年了,到2013年才真正落实下来。但是,学生能否顺畅地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校方能否真正关注关心这些意见建议,才是我们最关心的焦点。只要学校的确能够收到我们学生提出的意见,能够正面回应学生的建议而不是敷衍了事,不是将学生当作打击学校的麻烦主儿来看,那么矛盾也许就不会那么尖锐了。凡事求一个态度,只要校方给出一个正视问题、积极解决的态度,就算最后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学生也会对学校充满信心,对学校给予更多的感情。而不是回想起母校的时候,还在怨叹“怎么当时说了那么多遍浴室的水太烫就得不到解决呢?”

冯歆然

猜你喜欢

黄洋学制校方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工作记录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我与我妻的婚姻魅影:一个奇怪的“舅舅”
大学推出“弹性学制”值得期待
毒杀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