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苏会:梦想再出发

2014-04-29张蕾磊徐玲玲

大学生 2014年7期
关键词:清华志愿志愿者

张蕾磊 徐玲玲

“清华学生、志愿者是我大学时代的两个标签,给我带来了很多荣誉,很多朋友,很多感动。博士毕业后我在企业工作了三年,每当线上线下遇到老同学、师长朋友,我特别害怕他们问:苏会,你还在做志愿工作吗?因为我什么也没有做。”梁苏会有些难过地说,很快她展颜一笑,“但是,现在我回来了。我对志愿者工作的热情不变,我有很多要做的。”

梁苏会是2007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时任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研究生服务团团长,有丰富的志愿者经历。7年后,重访梁苏会,乐观开朗的她,给我们讲述了追逐梦想,回到起点的心路历程。

志愿者是优质的复合材料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刚刚结束高考的河北姑娘梁苏会准备到清华大学报到。梁苏会大三那年,雅典奥运的圣火熄灭后,奥林匹克正式进入了“北京周期”。梁苏会成绩优异,保研直博。那时,她与紫荆研究生志愿者服务团相遇,很快融入了清华志愿氛围。她多次无偿献血并在阳光骨髓库捐献骨髓配型,走访街道空巢老人,到民工子弟小学支教,参加校园义务导游……

2006年7月,《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计划》刚刚发布,梁苏会等二十几名清华学生赴香港受训。十天的启蒙课程,让她初步具备了“奥运志愿者领袖”的角色雏形。随着2006年8月28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正式启动,梁苏会第一时间填写了报名表,由此,她踏上了历时两年的边实践边总结的志愿者培训之路。

那时,清华每周都举办与奥运相关的讲座、论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梁苏会积极参与,她听过国际特奥会主席史莱佛先生、奥林匹克研究专家孙葆丽教授、志愿服务理论专家丁元竹教授等的讲座,也被普通志愿者们的平淡而不平凡的故事而感动。除了参与培训,梁苏会努力积累志愿服务经验,她是2006、2007中国网球公开赛,2006北京国际马拉松,多哈亚运会,上海特奥会,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好运北京”系列赛事的志愿者。两年间梁苏会的志愿服务时间超过800小时,她被评为2006年北京市十大志愿者、清华大学首届十佳志愿者光荣称号,并获得清华大学公益特等奖学金。

为了营造志愿奥运的氛围,梁苏会策划了三场大型奥运论坛,一场研究生骨干志愿者培训营。她还先后在北京十余所高校和企业举行报告会,宣传奥运志愿精神。2007年7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和北京团市委共同签署了《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促进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合作项目,梁苏会作为主要负责人在项目执行办公室中与UNV的国际、国内志愿者合作,推进项目进行。

2008年初,梁苏会当选2007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奖项给她带来了更多关注。梁苏会很冷静,她把荣誉看成激励,也把荣誉看成对整个志愿者群体的肯定和鼓舞。她说:“把所有的志愿者逐一挑选、评价、打分,梁苏会不一定是得分最高的一个。因为我清华学生的身份,又比较幸运,渐渐地被很多人知道,也就获得了一些奖项。在领奖时,我的标签是‘志愿者,我获奖,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志愿者受人关注了。”

随着“志愿经验值”的突飞猛进,梁苏会对志愿者、志愿服务有了更多思考。“志愿者是复合材料!”这是梁苏会的名言。学材料出身的她解释:“志愿者需要不怕劳累,也就是说要强度;志愿者要善于解决各种问题、克服各种困难,所以需要高韧性;志愿者还要有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功能材料。因此,志愿者是优质的复合材料!”

志愿服务丰富了我普通青年的人生

2008年是梁苏会成长中的一次飞跃。5月12日汶川地震,身为志愿者的她第一反应是:我能做什么?次日是梁苏会的生日,她赶到北京志愿者协会,询问报名抗震救灾志愿者的有关事宜。得知灾区目前需要有救灾技能、医疗技术的志愿者,她打消了立刻奔赴一线的念头。这时,学校红十字会的同学电话她,学校要举行无偿献血,因为北京血液中心一半存量的血液已经空运去了灾区。放下电话,梁苏会立刻奔回学校。午间,献血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有同学不得不离开队伍去上课,临走时不忘嘱咐前后的同学帮自己留着位置。不少同学干脆坐在地上自习,有的背单词,有的在草稿纸上写写算算。没有人大声说话,也没有人抱怨等待时间太长。等了近5个小时,才轮到梁苏会献血,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献血400毫升。走出房间,她发现天已经黑下来。这个生日没有礼物,也没有和朋友庆祝,梁苏会却印象深刻,感觉格外满足,当时她只想着:我还能为灾区做什么?

很快,梁苏会在网上看到“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招募志愿者,她非常激动,不过出于做事习惯,她没有立刻填写报名表,而是仔细阅读招募通知。“5年到8年,自愿捐出500小时,支农、支教、文化、科技”,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承诺,需要冷静下来好好思考。梁苏会主要考虑自己的时间能不能满足要求,想想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将来工作了,一年1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应该能够保证,于是她郑重地填写了报名表。没想到短短一周时间就有3000多人报名;没想到在这么多报名者中,她是第三个;更没想到,她很快接到电话通知,入选了首批服务队。任务很明确:他们是“接力计划”第一棒,作为先遣部队,除了力所能及的协助当地抗震救灾工作,更要了解首都的志愿者该如何“接力”。北京志愿者协会的老师为他们准备了大大的背囊和灾区必备用品,近30公斤的背囊梁苏会背着有些吃力,但是她更感到肩上那份责任沉甸甸的。

抵达四川当天,梁苏会被分配到德阳团市委协助工作,主要负责希望学校援建的沟通、联络。之后她又要求到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北京市对口援建城市什邡。梁苏会在什邡中学鼓励准备高考的同学们,讲述大学生活带来的改变。后来,“姐姐,我们一定去北京找你耍哈!”是她听到最多的话语。

回想2008年,梁苏会颇多感慨。“1月,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我们正在水立方服务奥运测试赛,最先想到了不能回家过年的同伴们。那个春节是我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就是想陪陪同伴们,辞旧迎新的那一刻,我们到位于鸟巢、水立方之间的志愿者广场,和奥运工程的建设者共同迎接新春。5月的汶川大地震在每个人心里也引发了一场地震,奔向灾区的志愿者大军,80后是绝对主力,媒体发出感叹:2008,中国志愿元年。7月,我在哈尔滨高擎祥云,传递奥运火炬。八九月间,我们在奥运会、残奥会赛场内外服务。我感谢北京奥运会,因为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一个普通青年的人生。”

放不下的志愿心结

奥运赛事结束,梁苏会在清华一边学习,一边继续投入于志愿服务。

转眼博士即将毕业,梁苏会要找工作了。材料专业就业面比较窄,她说:“博士毕业都27岁了,用人单位对这个年龄的女生,不管结婚没结婚都不是很喜欢。”梁苏会最初找工作时,向公益组织、基金会等做了不少努力,结果都不了了之。无奈之下,她去企业面试。“大型赛事志愿者的经历,会比较吸引HR,如果你做过外宾接待,写在简历上,HR会跟你聊聊,你有机会展示相关的技能。长期的支教志愿服务并不吸引HR,他们只是觉得你比较有爱心。”

“找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家人的事情,家长比你还着急,还担心。”梁苏会一声叹息。她也参加了公务员的考试,面试分数线125.5分,梁苏会考了125分。没辙,只能去企业了。别人是11月拿到OFFER,梁苏会直到来年1月才拿到一家大型央企下属二级单位的OFFER。

从校园进入企业,压力不小。梁苏会印象最深的是,她还在参加入职培训,对于入职后的工作内容完全没概念时,部门技术总控就来电询问技术问题。说是设计的核电站,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所以输出的管子会很热,如果管子突然出问题,要马上切换到另一根管子,加热到多少温度能保证切换的安全?技术总控告知管子的材料,然后就急等答案。在技术总控看来,梁苏会是学材料的,这答案应该信手拈来。对于梁苏会来说,实际生产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跟科研中考虑的太不一样了,她自然不甘心说不知道,查阅大量文献调研,多方求助论证,最后还是因为缺少实践经验,不能完全解决。

工作慢慢进入轨道,忙的时候连着三个月加班,偶有空闲,梁苏会总觉得少了什么。因为涉密,公司位置偏僻,离得最近的设施是一家加油站,在公司不能上外部网络。梁苏会发现,她除了坚持每年在青基会为失学儿童捐助,无法参与更多志愿工作,与志愿团队联系渐少。多年的志愿服务,梁苏会积攒了满满一箱子“宝贝”,印有《小星星不哭》感人诗句的瓷杯、多哈亚运会写有“Dream Team”的志愿者专属纪念水壶和北京奥运会写满“the best of us”的志愿者明信片,她都舍不得用;历次志愿服务的工作证件、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纪念大网球还有和民工子弟学校孩子们写的作文,她更是像对待工艺品一样把它们陈列在书架上。每当看到它们,她就感觉到心底里有个声音在呼唤。工作三年后,梁苏会毅然辞职。

“2013年9月我回到清华,进入博士后站,在公共管理学院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做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梁苏会笑容满面地说。回到清华后,她找到了团委负责志愿服务的老师、管学生工作的老师,以前在公益组织工作的朋友们,大家聊得很开心。梁苏会曾经把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当作一辈子的工作,但是当她因此无法兼顾志愿服务时,她没想到原以为可以当作业余生活的志愿部分是自己如此难以割舍的,那种帮助别人随之带来影响或者改变的力量,已经深深融入身心。博士后出站,梁苏会依旧要面临就业问题,这一次她很确定,追逐梦想,不再放开。

猜你喜欢

清华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