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影响
2014-04-29赖颖
引言: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电子货币成为其主要支付工具,而电子货币的不断增加会对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影响,进一步影响金融市场。本文简要阐述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支付系统和快递三足鼎力,撑起了一个巨大的互联网交易市场,其中网络支付系统的发展,使传统门店销售方式过渡到网络,网络金融随之繁荣起来。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对货币的传统定义,它的发展将进一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一、货币及电子货币的定义
在美国经济学家费雷德里克·S·米什金所著的《货币金融学》中写到:货币是指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它具有计量单位、价值贮藏及支付的功能。电子货币是一种电子存储的货币,是货币的一种,有借记卡、储值卡、电子货币及电子支票等形式。
二、货币供给量与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关系
在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影响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央行和商业银行是如何影响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其中,货币乘数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关,而基础货币主要受央行的影响。
(一)存款派生乘数及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可以用存款派生乘数 来表示。派生存款乘数表示一笔原始存款经过商业银行的最大可能扩张的倍数,它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及现金漏损率 ,可表示为公式:
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央行要求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它是现金,亦可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央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或现金比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及现金漏损率均与派生存款乘数成反方向变动,即是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或现金漏损率越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会越低。
(二)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有决定作用。它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其中,金融机构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又包括库存现金和其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而央行的准备金存款又包含了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两部分。
货币的供给量与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关系可以表示公式:
式中, 为货币供给量, 为基础货币, 为货币乘数。从该式可以看到,货币的多少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基础货币由央行决定,而货币乘数影响商业银行。
由公式(2)推导出货币乘数:
包括现金 和存款 两个部分,基础货币 包括现金 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存款准备金 两个部分,由公式(3)得出公式:
由公式(4)分子分母同除以 ,可得出公式(5)
其中,C/D为通货-存款比,即流通中的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一比率升高,说明流通中的现金增多,商业银行的现金漏损率越高,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越低。C/D越大, 越小;反之,C/D越小, 越大。R/D为准备-存款比,即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占全部存款的比重。R/D越大, 越小;反之,R/D越小, 越大。
三、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及基础货币的影响
(一)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使用直接导致流通中的现金减少,银行的现金漏损率 降低,在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变小,由前公式 ,派生存款乘数 会变大,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会增加,这样必然影响银行储备金和央行储备。电子货币的使用使现金减少,银行的现金漏损率 降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增强,这使市场货币供给量增加,央行若保持之前的货币供给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必然调高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这样又会使 值变化。因此,随着电子货币的使用的量和面的增加,央行对市场利率的操作会变得复杂。
通过公式(5)亦可证明此点,电子货币的使用使现金 减少而存款 增加,就是C/D越来越小, 越来越大, 变大后商业银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存款货币。
(二)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使用,会使 变大,基础货币 如果保持不变,由前公式(1) 可知, 货币供给量会增加,这样会引起货币贬值。电子货币的使用加速了货币的流通速率提高了货币的使用效率,此时需要的基础货币数量减少,这促使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 、额存款准备金率 进行调整。如果央行此时仍保持原来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有更多的货币可以贷出,这会使市场利率下跌,低利率会增加市场的非理性投资,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电子货币的使用,要求基础货币 减少,这会明显缩减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并使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如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更加难以测度,最终影响货币政策的抉择与实施。
参考文献
[1](美)费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贾玉革.金融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李文斌、王成珠.引入电子货币后的货币定义及货币乘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05).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作者简介
赖颖(198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