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2014-04-29陈京敖
陈京敖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了以“学生为本”的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并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他们的心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强的学科,并且由于新课标的施行,导致单位课时的知识密度增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轻松、融洽的学习交流氛围和人文情境.新型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最终取向就是促进学生,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探究.
一、当前的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心过多的互动而导致教学失控,因此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堂上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基本上都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活动,过于简单的互动问题并不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导致他们对于学习产生疲惫感;不能冲击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是形式化的互动.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促进学生在参与互动的同时积极思考.
对于同学的回答,老师直接予以否定,并给出了答案,而没有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因此,形式化的师生互动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存在着严重的制约作用.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这种师生互动存在的弊端和危害,寻求新的方法,消除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师生互动,构建合理的、科学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师生互动方式.
二、师生互动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单向传输信息,死气沉沉的,没有互动的课堂氛围,在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时,要善于采取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实现互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在设计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所有学生均参与其中,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并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让教师与学生随时互换角色,通过集体讨论、查漏补缺、分组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讨论,畅所欲言,发表独立的见解,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很多教师认为:作为教师,如果与学生做朋友就乱了师生关系的基础,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学生.但是在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是能够与自己沟通,具有丰富的情感,而不仅仅是只注重讲解知识的教师.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固有的心态,改变现行师生关系,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建立有效和谐的师生关系.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年龄,调整心态,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探讨一种新的亦师亦友的师生模式,建立更广阔的师生沟通渠道,为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奠定基础.
2.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合适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解决,掌握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提出质疑,积极参与探讨、交流,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并发现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可以采用实例设疑法.在课前先提出问题:将一张厚度为0.1 mm的报纸对折30次后,这张报纸的厚度有多少?那么,对折100次后的高度呢?学生在讨论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此时,教师却认为报纸厚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对此存在疑问,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课题,推导出通项公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问题趣味化、简单化并且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首先,创设互动的教学环境和互动小组.在一个班集体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认知特点,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了能让每名学生都更好地参与互动,教师应适当地给以指导,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互动小组,创设互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在小组成员自主收集并处理信息、互帮互学、独立探索、汇报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其次,设计多向合作的活动,便于互动途径的拓宽.学生性别、性格以及空间位置等都是学生互动的影响因素,性别相同、空间位置相近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互动.为了建立适宜、积极的互动,教师要遵循互动规律.在互动过程中,由组长说明思考过程,其余同学补充.教师在设计多向合作活动时,要关注小组之间的影响,小组对小组成员的影响,教师对小组的影响,扩宽互动渠道.多向合作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他人的学习方式,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个体之间发生互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总而言之,师生互动是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为了提高师生互动效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实践,增强课堂动态的调控能力,积极投入自身的感情,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