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唤醒儿童的生命自觉
2014-04-29张苏姝
张苏姝
摘要:生命自觉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勇夺金银铜卡,争当十好少年”的评价模式唤醒并激发儿童真正拥有生命自觉,丰富着学校教育促进儿童生命自觉的实践性内涵。在夺卡评价过程中,注重内容细化,体现指导性;形式直观,体现趣味性;注重过程,体现发展性;关注差异,体现生本性;树立典型,体现示范性。夺卡评价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为核心价值观,评价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关注学生行为的内化,关注学生内心的需要。
关键词:生命自觉;激励性评价;策略;价值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3-0039-03
一、生命自觉:儿童评价的校本理解与探索
叶澜教授说过,生命自觉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一个人如果具有了生命的自觉,他会主动地与外部世界沟通,积极地参与一切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且对自我的发展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一生是否强大、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心理力量。这种心理力量就像核电池一样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中。每个人所受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激活和唤醒人体内的这块巨大电池。教育目的的达成始终指向于生命自觉在受教育者精神世界中的获得,指向于通过教育给予学生以自主自觉的精神生活,师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校各种实践,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在保证,也是人的生命特征的本真体现。然而,当代学校教育缺失了对儿童个体生命自觉的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养成儿童的生命自觉,学校教育必须在高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培育和提升儿童生命的自觉。
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是我国长期以来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三好学生”评比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其一,只有德、智、体等方面都表现突出,才有可能被评为“三好学生”,而事实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毕竟少数,绝大多数同学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激发;其二,“三好学生”的评比要求过于严格,让很多的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失去努力的方向;其三,“三好学生”评比往往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周期较长,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契合,难以发挥它的激励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育评价,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教育评价观应该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等。近年来,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站在培育生命个体的立场上,对学校教育的实践进行审视和重建,寻求着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尝试推行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激励性育人机制——“勇夺金银铜卡,争当十好少年”的评价模式,唤醒并激发儿童真正拥有生命自觉,丰富着学校教育促进儿童生命自觉的实践性内涵。
二、夺卡行动:儿童生命自觉评价的操作策略
“关注每一位霞小学生的进步与健康成长,促进每一位霞小学生以‘十好少年的要求为准则,提高道德认识,学会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自觉成为具有爱国情感、顽强意志、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十好少年!”这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之一,它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内容细化,体现指导性
学校围绕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十项可评定的细则,作为“十好少年”评比的指标,具体为: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看好片、健好体、唱好歌、扫好地、行好路、讲好话、护好校。围绕这“十好”,我们将每一“好”的目标进一步细化成3-5个小要求,作为老师、学生评价的参照。
2.形式直观,体现趣味性
基于小学生思维方式比较直观、注意持久性比较差的特点,我们在评价中分别设置金卡奖、银卡奖、铜卡奖,意在通过这种带有直观性的夺卡形式让学生获得成长的乐趣,激发学生“自觉”发展的欲望。
3.注重过程,体现发展性
我们围绕“十好少年”的评比要求分别设立依次递进、螺旋上升的铜卡奖、银卡奖和金卡奖,具体操作为:学生达到“十好”每一“好”中的某一项小要求即可获得一张铜卡;每一“好”中所有指标都获得铜卡后换取相应的银卡;“十好”都达标可获十张银卡,即可换回一张“十好少年”的金卡。同时,我们根据不同年级的达标要求,设置不同星级的金卡,一年级为一星级“十好少年”金卡,二年级为二星级“十好少年”金卡,以此类推,一直到六星级金卡,学生在不同级别的夺卡过程中向着一个更比一个高的目标攀登。在评价中,及时反馈学生成长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信息,特别注重强化学生的成功之处,同时提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具体行为错误,注重了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这样反复强化训练,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慢慢得到规范,其内心的强大的力量被激发、被唤醒,并内化为自觉行为,逐渐养成习惯,最终内化为素质。
“金银铜卡”的评比发放,我们注重过程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有序开展。
“每周一评”为铜卡奖。每星期五组织学生根据一周表现进行自我评点,同伴互评,再由班主任、任课老师考评每个学生周目标达成情况,并发放相应的铜卡,然后组织每个学生确定下周夺卡目标。每周都注意目标行为的巩固,如有违反应注重督促、教育,甚至收回获得的卡,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持久的习惯。
“每月一评”为银卡奖。每个月底在年级组范围内组织总结考评,学生用铜卡换取相应的银卡,学校及时张榜表扬获取银卡的同学。
“每学期一评”为金卡奖。一学期中获取十张银卡的同学,可向学校德育处申请换取“十好少年”金卡。获取金卡的同学,学校在荣誉宣传栏中宣传其先进事迹,并向家长发放喜报,增强获金卡学生的成就感。
4.关注差异,体现生本性
科学的评价应体现差异性,即学生的发展过程不同,评价的内容和要求也不同,而且这种差异应体现在评价过程的各个层面,既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所以,评价细则的制定应以班级、学生为出发点,体现班本、生本的特色。
我们要求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老师根据学校“十好少年”评比标准,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制定出相应的“十好”评比细则,然后要求各班主任根据各班学生的特色加以完善,尽量体现班本评价的特色。
另外,对“十好”以外有突出表现(如拾金不昧、诚信做人、有责任心、懂得感恩、乐于为班级服务等)的学生,我们还增设了“万能铜卡奖”,通过学生申报、班级推荐、少先队考核等程序评定发放。
5.树立典型,体现示范性
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十好少年”之后,我们并不是简单发卡,而是充分宣传,树立典型。我们开展多种表彰活动,每月下旬,我们定期总结,表彰夺卡优秀的同学;期末,我们举行颇具规模的“金卡”颁奖仪式,在学校宣传栏、校刊《霞光报》上开设“十好少年”的先进事迹专栏,创设氛围,让“夺金银铜卡、当十好少年”的热潮在霞小校园涌动,更在孩子们心灵深处激荡。
三、促进发展:儿童生命自觉评价的核心价值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持续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化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领孩子体验生命精彩,提升生命质量。”我们精心设计的夺卡行动就是生命实践体验活动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是这种评价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评价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我们设计的铜卡是奖励每一个孩子在某一个方面取得的进步,因此,每一个孩子通过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被肯定的幸福,真正让“关注每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宏大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铜卡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呈多元化,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同伴等多方面参与评比,评价的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多种评价主体的参与督促着孩子在每一“好”中都不断努力,最终养成习惯。尤其是将由于名额限制而产生的“你上我下”的恶性竞争方式,转换为以达标的方式形成的“你上我也上”的良性竞争,鼓励学生与“标准”竞赛,不断地挑战与超越自我。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共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其次,评价过程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铜卡奖是评定学生方方面面的,就连学生主动助人,主动问好,主动捡纸屑都可以得奖,改变了以往学生评价只关注学习成绩的现象,改变了以往“一好遮百丑”的片面性评价倾向。评价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问题发现帮助学生分析现实的状况及可能的发展路向,指导学生在争卡过程中改进自己的学习计划与行为方式,最终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一言以蔽之,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评价的旨归。
第三,评价过程关注学生行为的内化。以往我们习惯于规范性的教育,习惯于要求孩子不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勇夺金银铜卡,争当十好少年”这种评价方式注重让学生参与评卡的全过程,在评卡夺卡的体验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我发展的需要被激发,生命的自觉被唤醒。在学校,孩子们会主动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在家里,孩子们会主动承担各种家务;在社会上,孩子们会主动做很多有益的事,自觉地将学校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去努力。同时,调动家长积极性,邀请家长关注孩子成长,参与评卡,共同促进孩子进步。参评的过程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过程,这样促使学生的行为在长期反复的心理暗示中不断内化,实现孩子们心灵的一次次自我建构。
第四,评价过程关注学生内心的需要。“勇夺金银铜卡,争当十好少年”这种评价方式采用的积分制顺应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学校的得卡数是累加计算的,获得了第一张铜卡的孩子就想得第二张铜卡,获得了银卡的孩子还想得金卡,这样能促使孩子在成功中追求新的成功,在成长中获得新的成长,不断进步,永无止境。同时,评价标准十分个性化,就算同一年级各班也具有各班的特色;各年级的要求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激励孩子们为争当每学年的“十好少年”自主、自觉地努力和进取!
总之,激发生命自觉的教育要求学校应自觉将培育生命自觉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要求每一位教育者在教育观念上自觉理解生命自觉的理念,并将之践行于育人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具有生命自觉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