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来:蒙古马文化与产业转型
2014-04-29发自内蒙古呼和浩特
发自内蒙古呼和浩特
2014年5月30日早晨8点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国际马产业博览会正在举行。
从2010年到2014年,中国国际马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年。根据大会流程,5月30日上午将举行中国国际马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下午将举行蒙古马及改良蒙古马选美大赛,5月31日是美国AQHA中国分部马术公开赛等活动。
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内蒙古农业大学芒来教授是高峰论坛的主持嘉宾,他的发言为蒙古马文化与蒙古马产业开辟了一些可能的方向。芒来教授还是蒙古马选美大赛与侉特马西部马术公开赛的评委,唯有忙碌,不见空闲。5月31日下午,在比赛的中场休息时间,我和芒来教授展开了匆匆的关于蒙古马文化与马产业的对话。
沱沱:你在论坛的发言中说,中国的马业发展需要六个方面的观点转变:简单地理解就是传统向现代转变,牧区向城市转变,这种改变会不会悖离蒙古马文化原有的精神?
芒来:自然景观和动物是没有文化的,只有人类有文化。蒙古族的马文化是我们蒙古族人与马的文化。我觉得草原没有文化,它只是一个自然景观,我不评论“草原文化”这个提法对不对,但我觉得它的本身就是一个游牧文化。那么游牧文化的“游”是怎么来的?没有“马”就没有“游”,马给人类提供了速度的概念,没有马,我估计人类也不会有“速度”这个词。
中国在世界上曾经是马匹数量最多的国家。过去马在我国基本只作为交通工具,牧人沿用古老的群养方式养马,即使在牧区,也只有在那达慕盛会上看到赛马,由于场地的限制,只能看开始(起点)或结束(终点),不能全程关注。这样的传统马业很快被现代工业发展所取代。所以我国的马业发展需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观点转变。一是从传统马业向现代马业转变。二是从牧区向城市转变。三是从牧民向市民转变。四是从群牧养马业向舍饲养马业转变。五是从传统民族赛马向现代赛马转变。六是从传统马上技巧向现代马术转变。
传统马业向现代马业转变,需要从传统马术运动起首,不断完善和发展传统马术;还有发展旅游业,仅有草原旅游业的风景是远远不够的,壮健的骏马应该成为草原观光的一道绚丽的风景。游客来参观、旅游,不仅想看辽阔的草原,还要了解和感受我们蒙古族的民俗和蕴藏在其中的草原文化。随着马文化和马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传统马业正向现代马业转变。有专家认为,中国应该按照“育马+驯马+拍卖+赛事”的国际规范化模式发展现代马业产业链,推动马产业的快速发展。
沱沱:您认为蒙古马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芒来: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谁是第一个骑上马背的人,并且谁也没有亲眼目睹这一时刻。人的一生几十年就死了,可人类历史已经几千年了,但是从现有社会的作用上看,北方游牧民族肯定是最先驯化马的。成吉思汗的部队为什么那么厉害?就是因为他的部队马利用得好。说成吉思汗是军事家、政治家什么的,我都同意,但是没有马,他也不可能打到这么远。所以游牧民族的这个“游”字,是马提供的。
十三世纪的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在蒙古族中几乎家喻户晓。叙事诗中描述的两匹骏马在参加成吉思汗围猎中超群出众,贡献巨大。但这样辉煌的业绩没有得到主人应有的赞扬,因而两匹骏马遁逃而去。途中两匹骏马对成吉思汗的不同看法终于暴露出来。一个是倔强自信,桀骜不驯,追求自由;一个是愿意忍受役使而眷恋主人。最终在“恩君”的感召下,又重回到原来的马群,受到成吉思汗的欢迎、问候和封奖。这一寓言诗以两匹骏马的人格化反映出蒙古族人与蒙古马的美好关系和蒙古马对蒙古族人的笃实心态。蒙古民族对其后代进行爱马教育中,经常引用《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作为教材。
据文献,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义军与军阀和王爷军队激战中,嘎达梅林被冷弹击中落马,在敌军就要追上的千钧一发之际,嘎达梅林的乘马咬紧嘎达梅林的衣角,将其拖到河畔密林中,使嘎达梅林死里逃生。另外,十九世纪的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从外地返回家乡的原野上,不慎落马昏厥过去,这时有两条狼扑了过来,尹湛纳希的乘马高扬四蹄和鬃尾与两条狼展开了殊死搏斗,它寸步不离主人,最终挡住了狼的攻击,迎来了尹湛纳希的家人。
马对于蒙古族人来说是忠实的伙伴,是美的化身。可以说,蒙古族人和蒙古马的灵魂结合在一起了。
在蒙古族文化中,祭敖包和那达慕大会是最典型的。赛奔马、赛快马和马术三项。是真正考验“马背民族”精神,也是传承蒙古族文化的基础。
沱沱:您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关注蒙古马的生态的?
芒来:我是牧民的孩子,从小在牧区长大,我父亲就是牧区的马倌,我二哥继承了我父亲的事业。蒙古族人爱马如命,视马为命根子。在辽阔大草原上过游牧生活的人,如果没有骑乘的马或不会骑马,可谓是“寸步难行”。蒙古族人从小骑马、养马,把小孩的长大比喻为“手及梢绳,脚及马镫”。蒙古族在马背上长大、马背上崛起、 马背上创业,马背上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勤劳勇敢。从而被世人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马文化是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对蒙古马真正关注是在我2003年从日本留学回来,我发现过去一度辉煌的蒙古马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逐年大幅度下降。1995年内蒙古有马239万匹,到本世纪初,马的数量只剩七八十万匹。因为马的传统役用价值在减少,退牧还草后,草场也在减少。没有市场拉动,养马只赔不赚。过去与牧民朝夕相伴的马,如今已经是草原上的稀少动物了。即使有一些十分爱马的牧民养了马,却也在为如何长久维持马的生计而犯愁。
我当时就想到,要建立蒙古马基因库,抓紧开展蒙古马遗传资源保护研究、保护基地和实验室建设。通过对蒙古马遗传资源的研究,为世界马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遗传资源。
所以,在我和有关专家们的建议之下,现在已经在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分别建立了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乌审马三个蒙古马保护基地。
沱沱:蒙古马的种类与分布如何,现在的蒙古马消失的最快是哪一类,哪一类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引进国外的马对于蒙古有什么利弊?
芒来:蒙古马是一个品种的名字,它下面有四个类群,第一个是乌珠穆沁马,这个马主要分布在内蒙的锡林格勒,第二个类群是乌审马,第三个是赤峰的百岔铁蹄马,第四个类群是阿巴嘎黑马。我们已经建立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还有乌审马的保马基地,估计第四个保种基地就是铁蹄马的保种基地。
有些人担心,国外的马进来,能保护蒙古马吗?这个考虑是有一定道理的。没有其他马,蒙古马能不能直接跟国际接轨?在保护好蒙古马的基础上,还要搞一些杂种马的培育基地。在第29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中,没有我们中国的马,我们需要借用国外的马,这很遗憾的。所以我们不仅需要纯种马的繁育机制,还要有蒙古马的保种基地和杂种马的培育基地。今后只有按国际上优秀的产业化思路走,同时通过这些产业转向,回过头来再保护蒙古马,我估计不成问题。
沱沱:你对中国马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预期?
芒来:从经济学角度,从马产业角度简单说一下。比如日本的马产业,日本有20万匹马, 1997年的时候,日本有中央赛马会,也有地方赛马会,中央马赛会是一个公司,1997年投注额是人民币2600亿,去年国际金融危机,日本拿了4万个亿扩大内需。赛马会一年的收入2600亿,这是可观的。马产业在美国产业里排第三,已经超过铁路、广播电视和电影。我们国家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赛马会给香港政府交的税钱每年平均136亿港元。
有这些经济驱动力,国际上对马的保护工作做得特别好,赛马品种不是我们的蒙古马,是赛马专有的马。但是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地方品种,虽然赛场上不是地方品种在那跑,但是地方品种保护得也特别好,不在赛马场,在其他地方也起作用。
马彩票和赌博是两个概念,我们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发行福利彩票的时候,大家很担心,研究很多,最后发现福利彩票没有两三年就成功了,1991年、1992年开始发行的体育彩票对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再发行彩票估计是马彩票,近20年没有发行过新彩票了,这个马彩票应该有很好的研究,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几个项目,一个是赛马,还有射箭。长距离的赛马我觉得完全可以产业化,国外的赛马做法可以借鉴。总之马产业是朝阳产业,我们草原畜牧业离不开马,马的产业国外发展这么好,我觉得我有信心,终会有一天内蒙古的马产业肯定会发展得好。